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部、各地区、各行业都要搞清楚,具体安排,不要再拉长战线了。现在的提法应当是:保农、保轻、兼顾国防。旗帜鲜明地推动了全面调整。
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工作会议,着重讨论工业问题。会议一致认为,八字方针虽然已经提出一年多了,但是由于情况不明、认识不足、经验不够,一直没有能按照实际情况降低指标,以致调整工作不能有效地进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在1960年春就应及时进行调整,主动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到这时已经丧失了一年多的时机。必须当机立断,该退的坚决退下来。以最大的决心把工业指标和基本建设规模,降到可靠的水平上来。
9月2日,毛泽东主持会议,李富春在会上作关于工业问题的报告,他将大跃进以来的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8年到1959年庐山会议。在这个时期,由于缺乏经验,在工作中间发生了一些缺点错误:在农业方面主要是打乱了生产关系,违背了按劳分配、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工业方面,主要是计划指标过高,基本建设战线长,生产任务重,计划工作的综合平衡做得不好,生产组织工作也做得不够。其间,毛泽东和党中央已经看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纠正。第二阶段是从庐山会议后期到1960年北戴河会议。这一时期,头脑又热起来了,茌工农业上来了几个大办,在商业上搞大购大销,带来更大的五风。再加上两年大面积的灾荒,使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在工业方面,1960年又定了一个以钢为纲的1840万吨钢的高指标,并提出开门红?满堂红,第二本账,基本建设战线拉得更长(1960年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84亿元,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大得多)。下半年,为着争一口气,在财力和物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然集中力量保钢。因此,各方面绷得很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加重了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实际工作的毛病主要出在这个时候。第三阶段是从1960年北戴河会议至今,农村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特别是十二条、六十条的贯彻执行,农村形势已经开始好转。在工业方面,八字方针并未具体化,年初仍然定了一个以钢为纲的过高指标。明知非退不可,但又不甘心退,弄得东凑西补,一再努力而生产仍然上不去。这个时期,粮食、副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供应困难的情况更突出了。
李富春进一步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改进计划工作的任务。五条经验教训为:第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农业为基础;第二,工业的发展,首先要保证当年的正常生产,然后茌可能的条件下来安排基本建设,安排扩大再生产;第三,工业的生产和建设,所有国民经济的建设,必须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讲究经济效果;第四,工业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第五,必须改进计划工作。毛泽东表示赞同李富李富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61年9月2日。
春关于从盲目到自觉的看法,他说:老祖宗恩格斯说的,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一个飞跃。什么叫自由?历来搞不清楚。后来才搞清楚:认识了必然才叫自由。现在,富春同志的报告里头不是说吗?开始认识这个必然性了,因此,我们有希望。9月5日,邓小平在会上尖锐指出: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实际上是一个半瘫痪状态,八字方针提出一年多了,也不是完全没有做工作,但是效果见得不多,就是因为到处都在调查,到处都在搞八字方针,还是情况不明,还是方法没有找对,所以见效迟,见效慢。现在我们大家考虑一下,第一步把煤搞上去,抓这个重点,带动其他。因为工业、民用各方面都要用它。要以市场为中心搞轻工业和手工业。重工业也要生产非农业产品为原料的产品支援农业,生产广大人民需要的日用商品。基本建设要首先服从填平补齐的方针。企业管理要一个厂一个厂地抓,从建立责任制和经济核算制搞起。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更多地强调集中统一,事情办错了,要错的明白,现在错的不清楚,究竟是谁搞错了?现在情况不清,为什么?一种是不敢反映真实情况,怕反映了挨整;还有一种是讲假话。总结经验教训,就是指标过高、过大,基本建设战线拉长,或多或少地打乱了生产关系,违反了总路绫。如果指标不是这样高,形势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紧张。现在的提法应当是:保农、保轻、兼顾国防。邓小平的这些意见对于认识当时的形势,切实贯彻调整方针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次庐山会议比较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三年来的经验教训,对整个国民经济形势和八字方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是调整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特别是会议作出的《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不仅为扭转工业滑坡的被动局面指明了方向,而且为1962年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动员全党贯彻执行八字方针铺平了道路。
经过实践与认识的反复,下决心退够成为与会者的共识。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指出:我们已经丧失了一年的时机,现在再不能犹豫了,必须当机立断,该退的坚决退下来,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指标降到确实可靠、留有余地的水平上。在今后3年内,必须以调整为中心,如果不下这个决心,仍坚持那些不切实际的指标,既不能上,又不愿下,我们的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就会陷入更被动、更严重的局面。
庐山会议之后,在周恩来的倡导下,党中央开始考虑国民经济进一步全面调整和综合平衡的问题。经中共中央批准,国家计委对计划指标作了较大的调整,基本建设投资由167亿无降为87亿元,钢产量降为850万吨,粮食产量由4100亿斤降为2700亿斤。全国计划会议调整后的计划指标,得到中央工作会议的确认。然而,由于多年来反冒进、反右倾的心理沉淀的作用,在同年12月6日到11日讨论年计划的会议上,做出了钢、煤、木材、石油四个指标不能再退的决定,留下一些高指标的尾巴,1961年12月畅观楼会议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直到1962年西楼会议后才彻底割去。
(二)国民经济进入全面调整阶段
1962年1至2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和西楼会议,标志国民经济进入全面调整的决定性阶段。
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不同意见的分歧。争论的中心是调整是否必要。从1960年下半年提出八字方针,到1961年这一段时间里,分歧主要表现在对形势的看法上。一部分同志认为,形势很严重,处于非常时期,不退够就不能前进;一部分同志并不这样认为,觉得形势并不那样严重,还想伺机而上,一直等待反右倾。
实际工作是按前面一种看法进行的。由于措施坚决,因此经济回升得比较快。持后一种看法的同志,在解决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前,并没有提出什么积极的意见,但当经济形势好起来,他们又指责说,怎么样?形势并不像你们估计得那样坏吧?七千人大会集中地反映出全党思想茌一个转折关头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其中既有对几年来错误的深刻反省,也有暂时渡过困难然后再企图跃进的热望。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除各中央局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以及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外,还有地(市)、县党委和部分大厂矿及军队各大单位的党委主要负责人,共计7118人,因此被称为七千人大会。召开如此大规模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统一思想、调整国民经济的动员大会。
会议期间,在1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书面报告时,刘少奇对大跃进中的几个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明确表示在七千人大会报告中不准备提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15年赶超英国的问题;第二个是关于《农业发展纲要》问参见房维中、金冲及主编:《李富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在头脑发热的大跃进浪潮中,赶超英国的口号所带来的后果是各地各部门经济指标再次层层加码,竞相施放卫星,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则信以为真,又将15年的赶超战略变为10年,在大跃进的高潮阶段,毛泽东又兴奋地降到7年,再后来降到2至3年。这种忽略中国经济的落后情况,忽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