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5年,“中国黄页”网站在认死理的“傻子”马云的坚持下创办成功。
那个时候的马云每天出门推销他的网络黄页,说服人家心甘情愿付钱把企业的资料放到网上去。互联网是什么东西?没有人相信他,在那段时间里,'奇。com书'马云过的是一种被人视为骗子的生活。
甲:“什么玩意儿?什么?黄什么?”
马云:“中国黄页,就是那个信息高速公路。”
甲:“哦,明白,明白。找龚先生是吧?龚先生在那个屋。”
马云:“是多少号?”
甲:“隔壁那个,综合处那屋。”
马云:“综合处是吧?谢谢啊。”
甲:“我跟你讲,这个很复杂,黄页的问题,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是吧?”
那时,一位杭州人曾在大排档里见过马云,据他形容,马云是个喝得微醺,跟一大帮人神侃瞎聊的小市民。在他身上只有手舞足蹈,看不到杭州人的安静和从容。
说到这里,马云抬起眉头:“我有一副天生的好口才,为什么不可以在大街上宣传我的公司!”
在1995年,大多数人都上不了网,大家根本不知道互联网这么一回事,马云又是凭借着什么来推销他的“中国黄页”呢?提起当年,马云不无感慨:“那时候真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啊,就跟骗子似的。我们当时跟所有人都说,有这么一个东西,然后如何如何做。我后来觉得‘兔子先吃窝边草’,最初是给朋友做,他们知道我这么多年的信用还是不错的,然后就同意做了,最初做的是望湖宾馆,杭州的一个四星级宾馆,然后是钱江律师事务所,最后是杭州第二电机厂。
“我们来到望湖宾馆,请宾馆的工作人员将资料给我们。拿到资料后我们立马用快件寄到美国,交由美国那边的技术人员负责将信息登入网页。当时网页登入有一个基本要求:一张照片和3000字的文字介绍,收费标准是2万元。美国那边做好之后再将打印稿用快件给我们寄到国内。我们用快件将资料寄到美国之前,这些资料都由我在杭州翻译好。我们在做望湖宾馆的网页时,将资料寄到美国,由美方将网页做好并挂在网上,并由他们寄回网页的实际图片给国内老板看,但是老板不信。我们就对他说:这是美国的电话,你可以叫你的朋友打电话,看看有没有这么一回事儿,没有这么一回事儿你就找我,有这么一回事儿你就付费。”马云细数着当年一幕幕“对牛弹琴”般的艰辛。
就是这样,马云一步步将业务做了起来。据说望湖宾馆的项目做得还不错,恰逢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外国代表们在来中国之前专门上网去了解中国宾馆的情况。而她们在网站上所能查到的中国宾馆就只有位于杭州的一家宾馆—望湖宾馆。代表们到了中国之后,专程从北京飞到杭州,住了两个晚上。
1995年7月,上海开通互联网专线。为了证明自己没欺骗客户,马云决定在杭州上网给客户看。他找来一台486电脑,然后从杭州拨长途电话到上海连接互联网,再通过互联网把望湖宾馆的照片和资料从美国传过来。结果花了三个半小时,望湖宾馆的照片终于出来了!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的马云终于欣喜若狂,委屈的泪水稀里哗啦地掉了下来。为了记录这一历史时刻,马云请电视台记者进行了全程录像。
至于为什么三个半小时才下了半个页面呢?马云说当时全中国也就只有24K。所以不论现在人们抱怨网速多么慢,但凡经过了那一天的人都不会这么说。
马云继续谈到他的第二个项目,也就是钱江律师事务所的项目。
“我在钱江律师事务所有个朋友,叫何向阳,是我的学生。我们给他做了一个网站,做完之后他不相信,于是他就写了自己家里的电话和传真,做好之后就给他挂上去了。有好几次电话响了,他那时候正在看《二战警示录》,接到电话时一个老外跟他用英语说,‘我是加拿大的律师,在网上看到了你们的事儿,想跟你联络。’”后来何向阳一见马云就跟他开玩笑说:“你吓我。”
经历了这些,马云的中国黄页越做越好,越做越厉害,到1995年8月,中国电信开始在上海做了,马云也马上紧跟着做。马云说当时他们的注册号是第七号。那时候拨号用长途,用PPT,他一点儿都不懂,“要写下一大堆的东西”。
从此,马云挺直了腰,也开始有了收入。他们在全国27个城市一个一个地开拓业务,在所有没有互联网的城市,他们都被视为骗子。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他天天都先这样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辏В客睿浚浚浚夸H很客气地对马云说:“不要紧,你就用吧。”那个年代IT类的硬件东西,恐怕大多已不为人所知。据马云介绍,那时候的浏览器叫mosec,美国最大的搜索引擎是webclou,而雅虎在那时候还很小,非常微不足道。
马云回忆道,那家公司里的人跟他说要查什么就可以在上面敲什么,他就在上面敲了“beer”,结果搜索出来德国啤酒、美国啤酒和日本啤酒,但是就是没有中国的。然后他又敲了个“Chinese”,搜索结果竟然是“nodata”,整个网络他查了好多都没有数据。
以前只是听闻互联网,现在却亲自接触到了互联网,这多多少少让当时的马云有些兴奋。
于是马云就开始设想在中国建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
马云说,他当时做的第一个网页就是海博翻译社的十分简陋的页面,上面有价钱和联系电话。所以,如果没有海博翻译社,也许就没有今天在电子商务领域谈笑风生的马云了。
马云还十分清楚地记得,网页是上午9点半做好的,晚上回来之后就收到了5个人的回信。当时马云特别激动。回信的人中有3个美国人,这当中有两个是华裔,他们也特别激动,因为这是在网上见到的中国第一个网页。还有两封回信来自日本,想咨询报价情况。马云很高兴,尽管他并不懂网络,甚至对于网络可以称得上“文盲”,但嗅觉灵敏的马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直觉,他觉得互联网这东西将来肯定有戏,互联网将改变世界!马云意识到这是一口很深的井,这里有一座富矿。不安分的马云随即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他立即决定与西雅图的朋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此时杨致远创建雅虎还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教授钱华林刚刚用一根光纤接通美国互联网,收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可见马云的远见非常人所及。
理清楚思路之后,马云回到洛杉矶和那美国佬讲:我们合作,你在美国负责技术,我回国内去,做一个网页在网站上宣传。没过几天就会有很多人有兴趣,有很多人知道这事儿。当时马云就已经将这个项目的名字起好了—“中国黄页(chinapage)”。
接下来,马云登上了回国的航班。带着一颗筋疲力尽而又极度狂热的心,马云开始了他与互联网的第一次约会。
“傻人”的抉择:建立海博网络
“傻人”的抉择:建立海博网络
在马云回国的当晚,他请了24个朋友,都是上夜校认识的,也就是他名义上的“学生”。
马云教的这些“学生”全部都是做外贸出身的,他很清楚他们的需求。在马云和他们讲了互联网的这个提议之后,24个人当中有23个人说这事儿太先进,觉得这事儿不行,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24票有23票反对。
事后马云补充道:“我讲了两个小时,大家都没有听清楚,我也不知道自己讲的是什么东西,讲完之后他们说这东西你不能干,你干什么都行,开酒吧也行,要么开个饭店,要么办个夜校,但就是不能干这个。最后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马云提起当初,赞赏的是自己的勇气而不是眼光。“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在当时,马云也是刚听说“互联网”这个词,多数国人尚不知互联网为何物。即使从全球范围来看,那时美国的尼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