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效率的运作让秦国内部多项重要决策得以实施和出台,其中,象征着国家地位象征的长安城的正式投入运行是新历四年二月的头等大事。
二月。
春寒还未消褪。
在长史府的统一调度下,秦国皇室、神武侯府、长史府以及驻咸阳的各级官署开始陆陆续续的搬迁到长安城里面。
这次的大搬迁,让咸阳在瞬间忙碌之后又瞬间的空虚,当还生活在咸阳城中的百姓不自禁抬头眺望时,才发现,街市上曾经来往呼喝的快马斥候已经再也寻觅不到。
政治中心的迁移。
在短时间内,或许还不会改变什么,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决定移居到长安城的人会越来越多,咸阳不可避免的会和雍州、临夏等旧都一样,渐渐的成为可供人瞻仰的一座普通城池。
位于城西北的神武侯府,与秦国的皇宫紧紧相临,中间还有一道宫门方便出入,当长公主的车驾很顺利的从皇宫进行神侯府,而没有引起什么关注时,赢玉漱第一次对辛追的设计表示出了极大的满意。
当然,让赢玉漱感到高兴的,不只是长安城的新颖,还有李原的态度,一直以来对下一代抱有戒备心理的李原这一次倏然开放了态度,当赢玉漱在一次欢好之后,小心翼翼的提出想生一个孩子的提议时,李原没有表示反对。
阎妞妞的可爱模样,让李原心底沉积的父爱情绪瞬间暴发,炫,不能因为恐惧一个结果,而拒绝去做一件事情。
与赢玉漱还不得不呆在皇宫相比,顾芸娘的运气则要好的多,她直接被李原接进了神武侯府,这个痴心系于李原一人的女子,在痴痴心念了四年之后,终于等到了自己爱情开花的那一天。
爱一个人,是一种幸福。
被一个人爱,同样也是一种幸福。
顾芸娘用自己的真心与痴心,在感动了李原的同时,也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赢玉漱和辛追这两个境遇不同、但却因为共同的一个男人而走到一处的姐妹。
生命只有一次。
又何必多留遗憾,放下牵绊的李原就象一匹脱缰的野马,再不在乎世人的陈见,再不去考虑什么后果结局,只要爱自己的人喜欢,只要顺应了自己的本心,却坦坦荡荡的接受。
辛追还在自己的府上住着,不过,辛府与神侯府的距离也不过一条街,来往也是方便,年轻的小娘一次次走在自己设计和督造的城市里,每一天青春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未来,对她来说,还只是开始。
第二百三十章 骄兵悍将
一年又一年。
岁月在轮回中,变幻着自己的色彩。
在经过了四年艰苦卓绝的拼杀之后,李原终于成功的将秦国带上了复兴强盛的轨道,这其中,秦国的那一抹凝重的黑色无疑占据了公元前205年的整个天空。
关东诸侯与秦国。
就象两个擂台上的拳击手,以项羽、刘邦为首的诸侯们一路顺风顺水将对手逼到绝境,看上去只需要轻轻一拳就能彻底结束比赛,却忽然,遭到李原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的重重一击。
几乎在瞬间。
看似强大的诸侯联盟分崩离析,项羽、刘邦、魏豹、吴芮等诸侯各怀私心,再也找不回昔日同心戳力的信任感觉。
此次,秦国伐汉的军事部署已经整整筹备了三个月,为了赢得这一场决定性的战役,秦国调动了几乎全部的国力,位于咸阳郦山的兵造批量生产的制式青铜武器通过褒斜道一批批的运送过来。
为了试验新型铁制兵器的作用,司马印还从晋阳的兵造分部调来了刚刚打造完成的五百把铁制环首长柄刀。
五百把。
这数量似乎少了点,但当韩信听到兵造工匠只用了二十天时间,夜以继日打制而成的,不禁大为动容。
晋阳兵造。
从组建到现在,也不过短短的三个月不到的时间,这其中,工匠的安置、高炉的修造、煤石的开采、还有从汉中沮水开采的铁石运输问题,这一系列的难题摆在司马印面前。要想逐一解决好,时间是最最迫切的。
秦制环首铁刀的锋利程度还不能与工艺达到顶峰的青铜重剑相比。但有一项性能的胜出,就已经注定了铁制兵器最终将替代青铜兵器的必然性。
坚韧。
是兵器在首要性能。
当前,秦国的青铜剑虽然锋利无比,但却不耐用,秦军每一次征战,必然会毁损大量的青铜兵器,这样的消耗使得秦国不得不在铜矿的开采、兵器的打制、运输方面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铁制兵器的出现。就算不如青铜剑锋利,只要在坚韧度上足够,能够让秦军将士连续的反复作战,对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韩信在选拔了二拔士卒对铁器与青铜器对战的效果进行检验,结果很是令人欣喜,铁制环首刀在经过了十余次碰撞之后,仅仅是刃口上有一些翻卷。要是杀人的话并没有多大的妨碍。
而青铜剑就不同了,就算是渗入了韧性极强的稀有金属锡,也无法支撑连续多次的强击,而在硬度和韧度的矛盾面前,秦国的工匠们已经做到了最好,实在没有办法再在工艺技术上有再明显的提升了。
当秦新历四年的脚步声响起。秦军终于完成了刘邦汉军的进攻部署,此次战事,秦军从两个方向发起进攻。
主攻方向为汉中郡武关,由汉中郡守韩信为主将,率领五万征召大军。包括了巴蜀、汉中、以及从陇西赶来的部队,将领里面。赶来参战的有巴郡的年轻将领冯宣、陇西的独眼猛将曹信以及一大批年轻的秦军将校。
韩信军将从武关沿着汉水一路东下,直取襄城、樊城,如果一切顺利,秦军可以视战局变化,或北上进攻南阳郡郡治宛城,或兵锋直接越过江河平原,直取南郡的郡治,也是汉国现在的国都所在郢都。
与主攻的韩信相比,另一路的秦军属于偏师,兵力要少一些,只有一万五千人左右,这一路从雒阳出发,一路向南进攻。
率领这支偏师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原。
三川郡治下,目前除了虎牢关东南的荥阳一地尚在楚军手里外,其余地方都已归属了秦国,李原在虎牢关给蒋渝留下五千士卒作为警戒,然后自率包括边军大将苏角、蒙虎和三川郡将领章平在内的数员战将引兵南征。
放手让韩信独挡一面,这是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李原的意思,就是要在这样的战役中磨练韩信的能力。
李原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象韩信这样天生的战将,发挥的舞台绝不仅仅是在中原。同时,为了防止刘邦有什么新花样,李原谨慎的亲自率领偏师作战,这样一来,就算刘邦有再多的阴谋诡计,李原也能见招拆招,应付自如。
三月。
位于秦岭南麓的汉中郡,细雨绵绵,山花开遍,处处洋漾着春天的气息。
武关。
关隘上,大秦旌旗漆黑如墨,再度飘扬,从楚到秦、从秦到汉、又从汉到秦——,让人在感到世事沧桑的同时,也感叹秦国国力的强大。
春风得意马蹄疾。
秦汉中郡守、东征军主将韩信神采奕奕,在一众将校的护卫下,站在关隘的最高处,检阅着一支又一支从秦国各地赶来的军队。
韩信这些年的境遇也和这汉中的天气一样,从寒冬进入暖春,从淮阴郡里被迫忍受胯下之辱的少年,到项羽麾下一文不名的执戟郎中,再到秦国号令上万人马、独领一郡的将军,韩信用短短的七年时间,从人生的最低点走到这个时代最为炫烂的舞台上。
战功与荣耀就在面前。
连战连捷的胜利消息,让被选拔出来参加东征大军的秦军士卒一个个挺胸抬头,神情骄傲,在这些老卒的眼里,武关东面的南阳郡、南郡就象脱了裤子欲迎还拒的伶人,匆忙组建起来的二十万汉军就象一群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西门外。
在伐汉的动员令下,旌旗出现,又有一支秦军赶到,象这样响应号令前往武关缔结的秦军有许多,但这一支却很特别。
士卒一应碧眼黄发,身材高大,每个士兵的手里,拿的除了胡杨木制作的硬弓外,还有数枝镶嵌着青铜簇头的长矛。
这种巨矛粗如小儿手臂,坚硬如铁,在近距离搏杀中威力不小,而更可怕的,瞧这些士卒一个个虎背熊腰的架式,要是数百上千人一齐投掷巨矛,其结果可想而知。
“这是哪里来的胡兵,怎么如此膘悍?”城门口,一名年轻秦兵小声的询问身边的老卒。
“嘘,你没看那旗号,独眼曹呀,还不明白,这是陇西的胡兵,猛将曹信的队伍。”老卒生气的唾了一口表情木木的新卒。
“曹,曹信——。”新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