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江秋轻声说道:“太子殿下,你以为天下大事,都是皇上一人而决吗?与其说是这样,道不如说是皇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好吧,这么说的话,太子算是勉强能够理解?但是这和眼前的事有什么关系啊?
不过太子也知道,楚大哥绝对不会无的放矢,因此仍然全神贯注地凝听起来。
楚江秋说道:“在大明朝,读书人地位极为优渥,只要考中举人,便可以免除税赋。因此好多农人不惜将自己的土地转到这些举人老叶名下,以此来逃避朝廷的税赋。”
“也正因为此,大明的税收日益减少,这件事情,大明历朝历代的皇帝,绝对不可能看不出来,可是一直都没有进行过改革,太子殿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太子有老师教导,并且还是三位德高望重的硕儒,但是这三位老师,都不会教导皇上这些东西。
老皇上显德皇帝,或许是觉得时机未到,也未曾和太子说过这些事情。
倒是楚江秋上次给他隐约间提过,但是也并不是很透彻。
因此太子迟疑地说道:“是因为阻力太大吗?”
这阻力何止是大啊,应该说是天大的阻力啊!
楚江秋微笑着说道:“那太子认为,这阻力来自于哪里吗?”
太子迟疑了一下说道:“应该是那些举人进士老爷们。”
楚江秋叹息道:“如果仅仅是他们的话,阻力或许还不至于这么大!这件事情的阻力来自于天下所有的读书人!”
刚开始的时候,太子还有些不太明白楚江秋的说法。
不过很快,太子就想明白了。
没错,阻力并非来自于举人进士老爷们这些既得利益者,同时也来自于全天下的读书人。
因为他们是极有可能获得这种利益的潜在人群。
尽管还没有得到,但是如果朝廷敢进行改革的话,他们就会觉得,朝廷是在剥脱他们应得的权益。
天下是如何管理的?还不是要通过那些大小官员管理?
如果全天下大小官员全部都反对的话,那么这项改革还能够成功吗?
直到这一刻,太子才明白改革的阻力到底有多么大。
不过直到这一刻,太子也不太明白,楚大哥到底想说什么。
毕竟这些事情,和皇上下旨让自己撤军一事,看上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
“你看看,因为改革需要动太多人的利益,并且这些人还都是掌权人。
如果这些人拧成一股绳的话,就算是皇上,也无法与之抗衡。”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比方说雍正皇帝,就以强硬的手段通过了摊丁入亩的变革。
不过这一变革也是人头滚滚落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不知杀了多少人的性命。
“太子殿下,冒昧问一句,大明为何施行海禁?”
这个问题,上次楚大哥也隐约的提起过一次,只不过,或许是因为场合不同的问题,楚大哥并没有很详细的解答这个问题。
太子迟疑了一下答道:“这是老祖宗的规矩,大概是觉的大明自给自足,不需要和海外之蛮夷通商。”
楚江秋微微一笑说道:“文皇帝命郑和下西洋,建筑超级大船,何等风光?何等霸气?怎么能说是老祖宗的规矩呢?”
“之所以禁海,这其实只是一些大家族希望能够禁海,因为禁海对他们有好处而已。”
听到这里,太子终于明白楚大哥想要说什么了。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皇上要下这道圣旨了。
原来之所以禁海,就是这些大家族搞出来的。
自己剿灭的这些倭寇,肯定和这些大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起来,自己剿灭倭寇得举动,肯定是挡住这些大家族的财路了。
因此这些大家族才不惜一切代价的要把自己给弄回去。
这些大家族,还真是可气可杀啊!
不过,朱和城心里还是有一些疑问的。
“楚大哥,可是倭寇猖狂,民不聊生,大明统治不稳,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吗?须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太子能够看到这一点,也算是不错了,不过也仅仅是不错而已。
楚江秋解释道:“太子殿下,不知道你读三国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东吴的一些情况。”
“小霸王孙策打下江东之后,在十八路诸侯联合反董卓的时候,小霸王提议趁势出击,扩展地盘,当时江东的那些大家族无不强烈反对。当小霸王一意孤行的时候,这些大家族甚至不惜将小霸王给杀死,这是为什么?”
想了一番,太子说道:“应该是这些大家族思想保守,只愿意守成,而愿意开疆扩土,唯恐丢掉已经拥有的。”
楚江秋微笑道:“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的话,便能够发现,其实当初小霸王选择的时机非常正确,如果能够及时出击的话,估计必有斩获。”
第334章 直捣黄龙
作为太子,尤其是作为一个勤奋有理想有抱负的太子,朱和城在史学方面是下过苦功夫的。
毕竟“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嘛!”
所以三国时期当初东吴的情况,真的和楚大哥所说的一般。
小霸王孙策对时机的把握能力真不是盖的,否则的话,他也不会从最初只带一千兵马,短短五年的时间就打下来江东。
但是当孙策感觉良机再现,准备主动出击的时候,却是被江东的几个大家族派人给谋杀了。
孙策的死疑点颇多,至于孙权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尚不得而知。
反正孙权上位之后,孙策的儿子,他的亲侄子,就被他给搞死了。
好吧,这不是重点。
……
思索了一番,太子说道:“楚大哥,我觉得应该是那几个大家族目光短浅吧,他们根本就看不透局面!”
楚江秋哈哈一笑说道:“那你也太小看三国时期的英雄了,比方说荆州的刘表,真的如三国演义上说的那样无能吗?如果刘表真的这么无能的话,怎么能和小霸王孙策争斗上这么多年?”
“因为不论孙权还是刘表,他们都受到下辖的门阀掣肘!”
“这些门阀实力雄厚,财多人多,家族建筑修建的如同堡垒一般,拉出来就是一支小型军队。”
“不管谁主政,都必须要仰仗他们这些门阀,门阀的势力不会受到丝毫的损失。”
“所以,这些门阀根本不在乎地盘到底在谁手里,因为不管是在谁的手里,对他们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现在来分析一下,当初如果孙策真的要趁机出动的话,那么兵马粮草从哪里来?当然是这些门阀出力最多!”
“如果孙策一旦失败的话,他们的这些投资就全打了水漂了,如果孙策成功了的话,孙策会将这些他们先期投资还给他们吗?”
“很显然的,不会!充其量不过是象征性地赏赐一些金银珠宝罢了,或者再让他们家族的一两个人出来做官!”
“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在他们看来,他们家族可就陪大了!他们家族要付出这么多,但是几乎没有收获,这种赔本的生意,他们怎么会做吗?”
“在他们眼里,永远只有自己门阀的利益才是最重的,至于其他的,根本就没放在他们心上。”
“门阀之害,不止是在三国,就算是在晋朝,也深受其害。甚至后面的唐宋,都有门阀的影子!”
“你当南宋的皇帝真的不想收复失地吗?其实他未尝不想,但是南方的那些大地主大门阀根本不想收复罢了!”
“因为收复失地,那么他们就要倾囊相助!就算夺回失地之后,北方贫穷,还需要他们扶持!而事后,皇上做为皇上,必然不可能义气用事,将他们之前拿出来的金钱全部补偿给他们!”
“因此对他们家族来说,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他们必然不会去做的。”
“太子殿下,你现在明白皇上为什么会下旨让你班师回朝了吗?”
太子本来就很聪明,更何况楚江秋解说的又是如此仔细,如果还不明白的话,直接买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
太子已经出离愤怒了,但是这股怒火还只能憋在心里,根本发泄不出来。
而只有楚江秋知道,这些大地主大门阀自以为很聪明,自以为能够明哲保身,殊不知当真正的清军入关之后,他们的下场将会有多么的凄惨。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还有后来多尔衮、雍正为了维护政权稳定,为了变革,不惜高高扬起手中的屠刀,大肆杀戮汉族百姓。
反正那些大家族大门阀就没有几家有好下场得!
如果当初那些大家族大门阀能够选择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