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地眼-第7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瑾风慢慢平复下来,毕竟是史学泰斗,从我们口中得知真相后虽然震惊无比,但是很快又整理好思绪。
    “按照你们的说法,周朝的旗帜上出现羽龙倒是好理解,黄帝在打败蚩尤以后,以龙为华夏图腾,想必是受到羽龙的影响,黄帝之后是少昊,然后是蟜极,接下来一代代传承,黄帝叫姬轩辕,而周穆王叫姬满,这本能就是一脉相承的血亲,周室天子其实是黄帝的后裔。”
    “对,黄帝以龙为图腾,流传到周朝在传承的过程中,从最初的羽龙变成了没有双翅的龙形。”宫爵说。
    傅瑾风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可玉猪龙就是最早的羽龙图案,周穆王为什么会说曾经看见过这样的图案呢?”
    “因为周穆王在太庙中供奉的九州鼎上,看见过和玉块上一样的龙纹,这也是促使周穆王西征前往昆仑的直接原因。”我看着傅瑾风声音沉稳。“九州鼎传承三朝,上面的秘密被周穆王第一次发现,就是说,在周穆王时期九州鼎还是在的,我不相信周室会把传承三朝的国之重器沉于河水之中,如果想要找寻九州鼎的下落,就应该从周穆王发现羽龙的秘密开始,我怀疑九州鼎恐怕早就被周穆王藏匿!”
    

第697章 众说纷纭
    “恐怕还不是穆天子藏匿九鼎那么简单。”傅瑾风合起手中的书说。
    “傅老,关于九州鼎您有什么见解?”叶知秋问。
    “两年前,七哥来找我,告诉我九鼎的真相,那时我才知道流传后世,被史学家熟悉的九鼎并非是原物,七哥希望我能在竹书纪年中找到关于九鼎下落线索。”傅瑾风不慌不忙点点头。“事实上,关于九州鼎我的确有些发现。”
    “什么发现?”叶九卿问。
    “鼎最开始出现的作用是古人用来烹煮的器物,后来衍生到用于祭祀,直到大禹铸九州鼎,鼎才被视为立国的重器。”傅瑾风缓缓告诉我们。“九州鼎虽然从夏朝开始传承,到东周末年一直被视为天下王权的象征,但是周朝历代天子采取的统治方法和前面朝代截然不同。”
    “傅老,我听您课的时候,您也讲到过,在周朝之前,尧舜禹汤的时候,非常推崇道德,以德来评价人们的操行,统治者则以德来引领、规范人们的行为,盛德时国家就强大,失德时国家就衰败,如大禹因为治水的大德,受到世人的景仰,舜就把天下让给他,纣失德残暴不仁,诸侯就离心离德,就被大周灭亡了。”叶知秋说。
    “可是周朝的开国皇帝文王和武王都是讲礼仪的,所以大周朝建立后奉行礼仪,把礼作为治国的根本,为此建立了一整套繁琐、复杂的礼仪制度。”傅瑾风点点头说。“这便有了直到现在也影响后世的周礼。”
    “周朝以礼制国和九鼎有什么关系?”宫爵问。
    傅瑾风不慌不忙继续说下去,周礼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制。
    周朝以礼制国表现在方方面面,其中国家大典里最重要的就是祭司,而这里面对天、地、宗庙的祭司尤为重要和隆重。
    傅瑾风说到这里,又拿出一本书,翻开一页上面是历代周天子籍谱,傅瑾风拿笔在周穆王处画了一条竖线,指着周穆王之前的周天子说。
    “在这个时期内,周朝的祭司大典达到了空前的盛大,在竹书纪年中记载,但凡国之大祭,天子带百官入太庙,效仿黄帝三鼎祭天地人,用九州鼎来祭祀,祈求国泰民安,整个祭司大典要持续一个月的时间。”
    “周穆王以后呢?”我问。
    “这就是我一直奇怪的地方,周朝礼制健全而且繁多,又是立国之本,周穆王西征虽然是周室衰败的开始,但在当时周朝的国力还是很强盛,可离奇的是,周穆王之后周朝虽然也祭祀,并且规模浩大,但这其中却和之间有一处不同的地方。”
    “什么不同?”薛心柔问。
    “周朝祭祀大典都在太庙举行,并且九鼎是不可或缺的祭祀之物,周穆王之前,历代天子以九鼎祭祀天地宗庙,但这个礼制却在周穆王后消失。”
    “没道理啊,周朝礼制都有明文规定,就连一举一动都有要求,不能违反和僭越,祭祀如此重要的国之大典,又怎么会出现遗漏。”薛心柔说。
    “不是遗留,是在掩饰!”我若有所思说。
    “史学家争论九鼎的下落,传闻中九鼎沉没于河水,但事实上,从周穆王之后就再没有关于九鼎的任何记载。”傅瑾风点点头心平气和说。“在左传中,有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之说,意思是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史学家从这段记载中,推断出当时楚国的强盛,以及九鼎还在太庙等事,但在竹书纪年中,同样也记载过此事,可见楚庄王问鼎轻重的典故是真的,但是从这件事我却看出不同的观点。”
    “楚庄王堂堂诸侯君王,既然问鼎轻重,可见楚庄王根本没有见过九鼎,周朝祭祀大典,诸侯王必须到场,从这段记载也能证实,周室后来的祭祀中,九州鼎就一直没有出现过,以至于诸侯王甚至不知道九鼎的样子和大小。”我声音平静。
    “对,我也是这样推测的,楚庄王问鼎轻重是在东周,可从西周的周穆王开始,九州鼎就已经消失在世人的视线中。”傅瑾风说。
    “周穆王首先发现玉猪龙,然后意识到玉猪龙的龙纹和周朝旗帜以及九州鼎上的龙纹一样,根据穆天子棺椁上的金文,他的确是发现了九州鼎上的秘密。”叶知秋说。
    “周穆王发现了什么秘密?”傅瑾风问。
    叶知秋连忙把金文的内容告之傅瑾风,周穆王信鬼神,征伐东南结束后,便返回镐京前往太庙之中,比对征伐得到的玉块,竟然和九鼎上的龙纹如出一辙。
    周穆王开始意识到,九州鼎的由来和上面铭刻的图案或许隐藏着其他的秘密,因此周穆王开始着手追查九州鼎的始末,这件国之重器从大禹铸造完成开始,历经夏商周三朝,历代君王只认为九州鼎是权力的象征,但是周穆王却把注意力放在鼎器铭刻的图案上。
    大禹把九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分别铭刻于九鼎之上,周穆王反复研究九鼎上的图案,竟然发现在图案之中竟然以花鸟鱼虫来隐藏文字。
    文字的内容让周穆王大为震惊,大禹前往昆仑得神人想助,神人携带九州图协助大禹治理洪荒,功德圆满之后,神人让大禹铸造九鼎,并将九州图铭刻其上。
    并且要求大禹修建青铜宫殿一座,将九鼎秘密运送至青铜宫中供奉,同时神人要求大禹重铸九鼎,周穆王开始明白,自己看见的九州鼎并非是真的,而神人在九州鼎上留下了青铜宫位置所在的线索。
    周穆王聪慧过人,竟然在九州鼎之中找到藏匿的极为隐蔽的地图,但是这份地图只有一部分。
    “周穆王就是因为发现九鼎上的秘密,所以才会西征前往昆仑,这一段历史全都记载于穆天子传中。”叶知秋说。
    “原来穆天子也在找九州鼎。”傅瑾风恍然大悟。
    “找到穆天子陵墓后,通过他棺椁上的铭文,我推测周穆王应该为了掩饰九鼎秘密,因此把九州鼎藏匿起来,以至于后来再没有谁见过九鼎。”我看着傅瑾风问。“可为什么你会说,事情没那么简单呢?”
    “在竹书纪年中记载过一件事,周穆王在临死前,最后一次祭祀中,他效仿黄帝,铸造了象征天神、地神、祖宗的天、地、人大铜鼎,记载中这个青铜鼎体型庞大沉重,并且要求后世天子,皆以此鼎祭祀。”
    “文史中并没有关于周穆王铸鼎的记载啊。”叶知秋说。
    “正史上的确是没有,不过倒是有两件事能佐证这个巨大青铜鼎的存在。”
    “什么事?”
    “第一件事秦武王之死,宜阳之战后,秦武王前往周都雒阳,前去太庙观看九鼎,秦武王恃力好胜,试图举鼎,但却无法搬动大鼎,伤了内脏当夜就吐血而亡,可见这青铜鼎的巨大和沉重,我一直在猜想,秦武王是没有资格进入太庙,他所见到的大鼎应该就是周穆王所铸的那个。”傅瑾风说。
    “文史中的确有秦武王举鼎的典故,不管是秦武王举鼎还是楚庄王问鼎轻重,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全都试图窥探虚实,以代周室。”叶知秋点点头继续问。“傅老,那第二件是什么?”
    “秦灭周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