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粟裕并告陈毅电,征询对华中野战军主力作战方向的意见:“由你率主力与陈军长会合集中力量打开淮北局面,或出淮南切断津浦线,直接配合陈宋、刘邓之作战,这是一个方案。照你微午(5日午时)电办法,八月内再在苏中打一仗然后西移,这是又一个方案。你对以上两方案意见如何,盼告。”同日辰时,陈毅致中共中央军委并粟裕、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电:
“粟部在苏中已打二个胜仗,这是正确的,今后应迅速西调为好”。“现山东太行均倾全力向南向西会师,华中主力留滞苏中与敌人分路纠缠,必不能获得彻底的胜利。如同意,粟部于取捷后开淮南,或到淮北亦可”。同日辰时,复陈毅并报中共中央军委及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电,报告“歼敌良机已到”。“五旅仍东调,明后日即可参加此间作战”。电报说:“本应遵令不调五旅东来,但华中兵力过于分散,形成钳制方向之兵力多于突击方向”。“如以五旅加入苏中作战,则苏中战局很可能于最近有新的开展,如是则苏中主力当可于本月底西移淮南方面时,淮北作战才能更有效果”。8月8日申时,中共中央军委复粟裕并告陈毅、宋时轮、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电,指示:“歼敌良机已至,甚好甚慰”。“如连续歼敌两个旅有便利条件,则可连续歼敌两个旅,否则可先歼其一个旅,休息数日后再找机会歼其另一个旅”。“预备部队或钳制部队如有可调者,望张邓谭尽可能满足粟之要求,集中最大兵力于主要方向”。同日,陈毅致粟裕电:“同意以一、六师,七纵及五旅集中于东(台)海(安)间待机歼敌,充分准备勿浪战,战后再行西进”。
同日山东野战军发起泗县战斗,激战两昼夜,未能攻克该城,于8月9日撤出战斗。
8月8日午时,发出致中共中央并报陈毅、张鼎丞、邓子恢电,报告:
“我们决心于灰日(10日)歼灭进占角斜之一个旅,而后继续解决李堡之敌。如此战胜利,则苏中局面可逐渐好转。战后我们当可将主力转向淮南,以配合淮北作战。”同日申时,又电陈毅、宋时轮、张鼎丞、邓子恢并中共中央,报告国民党军有集中五个师进攻邵伯、高邮之极大可能,“我仍决于十日晚歼灭李堡、丁家所之一○五师,而后相机攻占海安或包围海安(驻新七师),以调转西去之六五军而于运动中歼灭之”。陈毅于8月9日复电:“对企图切断我通、如、启、海联系之顽三个旅,如有充分把握,则望尽全力一鼓歼灭之,否则先消灭其一二个旅,然后再扩张战果,分段歼灭该敌。”
同日华中野战军政治部发出关于开展群众性对敌政治攻势的指示,指出:
“充分运用我们的政治优势,来削弱敌人的军事优势,是目前自卫战争胜利的中心环节”。
8月9日签发华中野战军歼灭李堡之敌的作战命令。8月10日发起战斗,11日胜利结束,歼敌一个半旅9000余人。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电,指出:“八月十日至九月十日一个月内,如我粟裕军能在苏中歼敌二至三个旅,陈宋军能在徐蚌线及其以东歼敌二至三个旅,刘邓军能占领汴徐线及豫东、淮北十余城,并歼敌二至三个旅,共歼敌六至九个旅,则于大局有极大利益”。
同日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并华中军区、各分区、各师、各纵队电,报告如皋、泰兴战役战果。
8月11日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陈毅、宋时轮、张云逸、黎玉、张鼎丞、邓子恢电,报告李堡战斗胜利结束。
8月12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粟裕、刘先胜并告陈毅、舒同电:“庆祝你们第二次大胜利。望休息数日,争取新胜利。”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电,指出:“粟部第二个胜仗意义甚大”。指示:动员两万新兵,组织十个补充团。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陈毅、宋时轮电,指出:“粟裕军前日在苏中第二个胜仗,不但使苏中蒋军陷入极大困难,亦将使淮南第五军无法北调。粟部在苏中民情熟悉,补给容易,地形便利,苏中敌军装备亦比第五军差,较易取胜。马上调淮南,因敌人硬,地势险,不一定能完成切断津浦路任务。不如令粟部再在苏中作战一时期,再打一二个胜仗,使苏中蒋军完全转入守势,保全苏中解放区,对全局有极大利益。这样配合淮北作战,更为有利。”8月13日,陈毅致粟裕、谭震林并中共中央军委电,指示:“你部继续胜利,宜就地继续开展局面,而不必忙于西调,军委亦有此指示,望照办。部队宜争取数日休息,再求新的机动,反较西调为更有力配合各方”。
同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致中共中央电,建议中原突围到华中的皮定均旅划归华中野战军建制。中共中央军委8月17日复电,同意皮定均旅与第五旅合编为第三师。
同日发表号召苏皖军民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胜利的文告,指出:“背信弃义者必败,正义自卫者必胜”。“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不是城镇的暂时得失,而是有生力量的消长”。这篇文告发表在1946年8月22日的《新华日报》华中版。
同日发出致中共中央、陈毅、张鼎丞、邓子恢电:“决以六师全部及一师一个旅进入加力附近,以果敢动作歼灭九十九旅于加力。如得手后,再加歼灭六十五师之一部或大部,以打开苏中局面”。8月13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指示:
“部署歼灭九十九旅及六十五师一部,甚好甚慰。苏中各分散之敌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再布置几次作战。即如交通总队,凡能歼灭者一概歼灭之。你们如能彻底粉碎苏中蒋军之进攻,对全局将有极大影响。”
8月13日在华中野战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上作关于改进大兵团作战问题的报告,指出:“大兵团作战,是各种力量的比赛,等于一架机器一样,要全部开动,一个螺丝钉也不能有丝毫障碍,才能顺利地生产出好东西来。”又说:“对付敌人不单斗力,更要斗智。”“战术上一定要采取以多胜少,三个到五个打敌人一个。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能于短时间内干脆消灭敌人。”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粟裕电,询问战况及敌情,征询下一步作战意见:
“你部以西移淮南作战为有利,还是以在苏中利用群众地形等有利条件再打一仗然后西移为有利?”8月14日,与谭震林(此时已率领第五旅、特务团到达苏中前线)联名复电:“我们意见认为在苏中打仗为有利”。“拟于周内以一部攻占南通、海门,吸引敌人南援而歼灭之。估计能再歼敌两个旅,则苏中局势将更好转”。中共中央军委于8月5日复电指示:“所见很对,望利用苏中各种有利条件继续在那里作战。如你们能在今后一个月内再打二三个胜仗,则对整个局势助益极大。”
8月19日与谭震林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并陈毅、宋时轮、张鼎丞、邓子恢电,报告下一步作战部署:“我为争取二十五号顽庐山会议前,给顽一个严重打击,决以一、六师及五旅南下,攻占白蒲、丁堰、南通、海门一线,以使顽主力南援时,求得歼灭一个旅至两个旅”。8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指示:海安、如皋之敌亦有固守原地不敢南下可能,可考虑第二步向敌后出击,相机攻占黄桥,调动或迫退海安、如皋之敌。“将这些敌后市镇上之敌军,哪怕每处一营一连予以歼灭,均有极大意义”。同日又电示:“粟谭主力留在苏中作战,暂时不要西移。待苏中作战任务彻底完成,而淮南方面又有十分必要时,再行考虑西移。”同日,山野复电:“同意向南行动计划”。张鼎丞、邓子恢致中共中央、陈毅、宋时轮并告粟裕、谭震林电,表示:“我们完全同意粟谭十九日电”,“我们主张主力不必西移,就在苏中作战,其作用比在淮南较大”。
8月20日18时,在海安角斜签发华中野战军攻击丁堰、林梓的作战命令。
21日夜发起战斗,22日上午结束,攻克丁堰、林梓和东陈等敌军据点,歼灭交通警察总队5个大队和第二十六旅1个营共5000余人。
8月22日与谭震林、刘先胜、钟期光联名发出给华中野战军各级军政首长的信,指出:“爱惜民力、物力,在今天争取战争最后胜利,是决定的因素。”
为了节省民力,有利于持久作战,对部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