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荣誉伴随而来的是骄奢。
巴顿成了摩洛哥王国的最高主宰,他有点飘飘然了。
1942年11月16日,也就是宣布停战的第5天,巴顿开始履行他的总督职务。这天,他要去拜访诺盖将军和摩洛哥国王。
在动身去拉巴特时,巴顿带了一个由侦察车和坦克组成的卫队,一路上威风凛凛、气宇非凡。半路上,巴顿忽然觉得这样过于张扬,于是命令卫队撤回去了。
可是,巴顿在拉巴特诺盖的官邸前,却受到了异常隆重的接待。诺盖特意安排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一个营的摩洛哥骑兵列队迎候。接着是诺盖的私人卫队,身着崭新的白色礼服,佩戴红色摩洛哥皮革制的装备,光彩夺目。两个乐队为仪式伴奏,喇叭声震耳欲聋,鼓手们敲着有东方节奏的进行曲。
11月22日,巴顿参加摩洛哥国王登基日庆祝典礼活动。他还举行盛大阅兵式专门为这次活动助兴助威。
12月8日,巴顿与诺盖等人共进午餐,并与摩洛哥首相单独进行会谈。这位92岁高龄的垂暮老臣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担心。巴顿向他保证说,自己从小就熟悉摩洛哥各种特殊问题,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 0者,将与国王陛下和驻节长官阁下磋商,确保摩洛哥国内的和平安定。
12月19日,巴顿饶有兴味地参加了在拉巴特举行的盛大的羊节,并在王宫受到仪仗队的欢迎。仪仗队是由身穿红袍、脚扎白色绑腿的高大的塞内加尔人组成的。
1943年1月12日,巴顿再次对国王进行礼节性拜访,在王宫受到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
2月1日,同马拉喀什的高级军政官员们一起打野猪。
…………
巴顿在这个“一半是好莱坞,一半是圣经”的花花世界里,享受着一生中从未有过的奢华。他让自己的部队驻进卡萨布兰卡和拉巴特之间的一片软木森林中。把办公室迁到卡萨布兰卡闹市区超现代化的壳牌石油公司大楼里,这里的条件比起美国最高级的办公大楼也毫不逊色。他把他的私人住宅从米拉玛饭店搬到卡萨布兰卡专供达官贵人居住的郊区一座优雅的别墅里。他乘坐一辆大型帕卡德轿车,配有一切表明他的军衔和职位的显著标志,还有一种专用喇叭,这种低音喇叭一响,几英里之外就知道巴顿要到来。
硝烟散尽,摩洛哥一派和平宁静的景象。巴顿的司令部变成了一个社交中心,这里富丽堂皇,简直是 一个豪华的宫廷。数不清的拜访、宴请、舞会,时光在纸醉金迷中悄悄滑过。
然而,此时斯大林格勒之战正如火如荼;在的黎波里塔尼亚,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正同隆美尔酣战不息;大西洋的战火继续熊熊燃烧;在突尼斯,美军正同空运来阻止盟军前进的德军和意大利军队的增援部队作战。
巴顿在摩洛哥的这段经历被一些人认为是他一生中“不体面的一页”。 他的传记作家法拉戈也认为巴顿的这段生活令人无法理解,“在巴顿的戌马一生中,这是一段奇怪的、几乎不可捉摸的插曲。该做的事堆积如山,时间又这么少,而一生渴望战斗的巴顿却似乎满足于他的首次而不全面的胜利所带来的荣誉”。
平心而论,巴顿这段时间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他爱慕虚荣、奢华和享乐的性格缺陷。但同时应该体谅,为了稳定摩洛哥的政局和秩序,他有时不得不与那些上层头面人物保持密切交往。
而且,在任职期间,巴顿并没有完全忘记他的军事职责。他计划把卡萨布兰卡建设成为第一流的军事基地,为此,他组织扩建了机场,改善了后勤供给系统,对刚刚来自美军的新兵,进行了强化训练。他对法军采取笼络和利用的政策,委派他们担负起保卫铁路、公路和桥梁等任务。
诺盖是一个顽固的亲纳粹分子,他老谋深算,惯会使用两面派手法。他利用一切机会利用巴顿性格上的弱点,百般奉迎,博取巴顿的欢心和信任。
美国驻摩洛哥使馆副领事彭德在给华盛顿的一份报告中写道 :“诺盖最终决定同我们合作之后,对美国将领百般献媚,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法国军风和金色条带、阿拉伯马术、法国烹调以及殖民地常见的寻欢作乐,诺盖已经博得了美国将军们的欢心。”
由于巴顿的信任,让诺盖继续掌权,使他气焰嚣张。背地里努力扩充自己的势力,疯狂地迫害当地进步力量和亲盟国的反纳粹分子。
英国特工人员也将这里的情况报告给了他们的首相丘吉尔。丘吉尔也为此深感不安,他两次致函罗斯福总统,希望他认真过问此事。
关于摩洛哥的传闻,一时间弄得满城风雨。巴顿的形象和声望急剧下跌。彭德副领事描述道 :“巴顿迈着大步,手枪拨得嗄啦嗄啦响,任意地滥发脾气,还自我欣赏。”
在美国军界中有许多熟悉巴顿的人对此有不同看法。如史汀生、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就认为,巴顿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在未来艰苦的岁月里,还有许多重大战斗在等待着他,不能因为政治上的不成 熟而终结他的军事生命。而且他们一直觉得,稳住摩洛哥的政局对战争的全局是利大于弊的。他们把这些看法汇报给了罗斯福,总统表示理解。
在一次会议过程中,罗斯福就此向丘吉尔开玩笑式地引用了一句古老的东正教格言 :“我的孩子,在最危险的时刻,你可以与魔鬼同行,直至你走过桥去。”
第六章 突尼斯再露锋芒
1943年1月中旬,美英两国首脑罗斯福和丘吉尔及其主要军事顾问来到卡萨布兰卡召开重要会议。会议确定了1943年的作战方针,打算下一步重点进攻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发动代号为“赫斯基”的战役,并任命艾森豪威尔为盟军总司令。
巴顿以东道主的身份接待了这次会议,他把各项工作安排得周密而细致,使全体与会者感到十分满意。
巴顿虽然没有资格参加会议,但他利用各种机会与大人物们接触,表达自己希望参战的强烈要求。
会后,根据会议精神,盟军司令部作出决定:征服突尼斯之后,美英军队将联合进攻西西里,双方各出一半兵力。美军方决定,由巴顿指挥参战的美军部队,这次部队将被称为第7集团军。英军则是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两支部队组成集团军群,由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统一组织指挥。
2月2日,艾森豪威尔给巴顿下达指示,要求他立即着手改编西线特遣部队,后来被叫作第1装甲军,并开始筹划“赫斯基”战役的有关准备事宜。
巴顿在度过了4个月的逍遥时光之后,精神又紧 张起来了,他和他的司令部的参谋人员一起,一面整训部队,一面在作战室纸上谈兵。
可是,突尼斯的战况比美英首脑们原先乐观的估计要糟糕得多。
突尼斯战役是由英军的肯尼思安德森少将承担的,他指挥英国第1集团军,包括美国劳埃德弗雷登多尔少将的第2军,于1942年11月15日就进到了突尼斯塔巴尔卡。11月28日,美国第2军的第1装甲师抵达杰代伊达效区,攻击的战略目标几乎已经在望。
接下来的情况可有些不妙。
德军第10装甲师偷偷地开到了突尼斯。希特勒计划发动一场反攻,不仅要把盟军赶出突尼斯,而且要把他们统统撵出新近在法属北非所夺取的据点。
隆美尔率领他的“非洲军团”来到了突尼斯,隆美尔是德国军队中一员凶悍狡诈的战将,他曾入侵西欧,转战北非,未逢敌手,被称之为“沙漠之狐”。
隆美尔视察战局后,认为他的所有战机都在西边,便把主要攻击方向指向突尼斯的加夫萨。
艾森豪威尔的情报部长莫克勒—费里曼准将提供的情报说,隆美尔正在集结兵力,他们将经过北面猛袭皮雄。
盟军根据这个错误的情报作了相应部署。
1月30日,德军从法伊德进攻,使美军第2军遭到惨重损失。
2月14日,德军向卡塞林山口快速挺进,又一次重创第2军的第1装甲师。
在这次“卡塞林山口”战役,美军伤亡3000多人,被俘3700多人,损失坦克200辆。
2月19日,盟军地面部队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视察了前线。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