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来教学。我看敏仪一个人在家苦读也读不出来什么,不如过来做个助教,离太学近一点,可以感受一下太学的气氛。而且我打算将元宝也送进去,敏仪要是去了,正好可以帮我照顾一下元宝。”
敏行明白过来,这是变着法子要弘暻阿哥亲近安家,有敏仪这个小舅舅在,小阿哥对安家也能亲近几分。毕竟弘暻阿哥正经的外家是乌拉那拉氏,除非乌拉那拉氏不在了,否则安家就得靠后。
敏行当即答应了下来,还直接替敏仪做主说,“妹妹,等你那个童子学办好之后,给家里来信我肯定将敏仪送过来。”
敏宁笑着点头应下。
元宝在读书,也就没有去叫他,敏宁只让人将三个小的抱了过来,跟敏行家的孩子玩了一会儿,又留下吃了一顿午饭。
吃完饭后,敏行就带着孩子告辞了。
“额娘,听说大舅舅今天过来了。”下午课上完了,元宝回来时,放下了书包,就跑去了书房里问敏宁。
敏宁点头,“是啊,你大舅舅还给你带了礼物就放在你房间里了,你自己去看去。”
她刚将太学隔壁那几个院子的图纸拿到手里,因为这些院子比较小,要是开蒙子学的话,孩子们活动空间不够,敏宁便将图纸拿过来研究一下,看该怎么改。
元宝听了之后,转头就往外跑。
敏宁很快将这件事忘记,心思沉浸在图纸当中。
最后将几个图纸连在一起,将最靠近北面的一个院子画了个圈,然后在圈中写了个拆字。
其他院子封闭的墙全都拆掉,形成一个大的整合的四合院。
那拆掉的院子,敏宁打算打造一个小型的游乐园。
都是孩子,童子学中怎么能够没有玩耍的地方?
还有那些深水池,让人都给填了,改造浅水池,放些鹅卵石里面养一些小金鱼,池子边种上竹子,就显得典雅而精致。也不用担心,孩子们调皮掉入水里。
写写画画之后,整个院子算是有了大改造,可以说是这一家童子院,完全是现代的小学和幼儿园的集合体。
原本敏宁想招收三岁孩子,可惜这个时代谁敢将三岁的孩子送去读书?
所以只能慢慢来,先招收六岁孩子,等以后时机成熟,年龄限制再往下调。
随后敏宁又叫来了贾进禄,贾进禄抱着一怀抱的帖子走了进来。
“安主子,这些都是府里往年跟宗亲走动的帖子,张总管说,还有一些老亲有些已经回到了盛京,有些低调已经不在冒头,所以一部分明天还得慢慢找。张总管说您要是急的话,他现在就带人去翻能翻库房。”
敏宁挥了挥手,“告诉张起麟,就说我不急,这些我还都没看完呢,还有让他先把宗亲的关系谱拿过来,哪些家里有适龄的子孙得挑出来,回头给我一份名单。”
贾进禄“哎”了一声,便出去办了。
敏宁继续画校园的设计图,这一部分是食堂,她打算放在靠近太学的这一部分。
到时候开一道小门,可以直接卖饭给太学中的学子。
碧影帮忙将贾进禄刚刚拿进来的帖子翻开后记录下来,首先得记录下有哪些老亲跟府上有联系,然后再找出关系谱找出这些老亲中谁家有适龄的孩子?
这项工作比较繁杂,敏宁打算慢慢来,毕竟院子才刚买到手,还没有开始改造。
“额娘,大舅舅给我送了一只狗。”元宝又跑了进来,他抱着小狗向敏宁显摆。
敏宁听到他的声音,抬起头来瞄了一眼,看着他怀里的那只狗,顿时乐了。
竟然是一只哈士奇,这行走的表情包也能被她哥给寻摸到,也真是奇了怪了。
这只哈士奇被元宝抱在怀里,舌头耷拉着,就跟吊死鬼一样。
随后她又想到也不是没有可能,外蒙一带的牧羊人可是能够远达西伯利亚。
哈士奇产地就在西伯利亚,或许就是经由互市被商人带到京师来,可以想见大哥见到这种跟狼长得非常像的狗肯定非常觉得新鲜,又想到她喜欢一些新奇之物,便将小狗送过来作为外甥的礼物。
只是送什么不好,非得送雪橇三傻,这可是被后世称为拆迁办主任,撒手没的哈士奇!
敏宁可以预见,以后家里肯定热闹了。
她嘱咐元宝,“既然是大舅舅送给你的,那你可要好好照顾它,教育它,以后它做错了,额娘可是不会找它,只会找你。”敏宁先给自己儿子挖了个坑。
元宝此时还不知道哈士奇的威力,很有信心的点头,“放心吧,额娘,我肯定会教好它,让它知道吃喝拉撒在什么地方。”
敏宁看着儿子信心的样子,不怀好意的笑了。
元宝抱着小狗过来,也只是显摆一下,给额娘看过了,自然也不能忘了弟弟妹妹,然后抱着小狗转身就走了。
那只哈士奇躺在他怀里仍然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
等人走远,敏宁收了笑,又有些不满,她哥也太可恶了,当年送她一只假狗,怎么轮到她儿子,就变成了真的小狗呢?
图纸只是大致修改,之后具体的设计就由名下那些工匠来处理,只过了三天新的图纸就到了敏宁手中。
她看了看问题不大,只是思维还是局限在这个时代,一些场所都被隔开划分了男女。
敏宁便将这些墙改造成铁栏杆,暂时可能大家不会接受男女同席,不过等时日一久,风气有了变化,这些栏杆就可以拆除了。
这样一份完整的图纸交过去之后,施工队就带着人马进驻到那几个院子中,该拆的拆,该改建的改建。
不过有一部分因涉及连接着孔庙,就得需要小心了,要是伤到了孔庙,到时受到那些文人的咆哮又不是一件好事。
大概是知道孔庙跟太学这边被人买下来改造,不少文人都关注起来,甚至报纸上都有了提及。
不少人都想知道这块地方买下来,是打算做什么?
有人猜是开图书馆,有人猜是朝廷想要建一个新衙门。
实际上这块地并不是那么容易拿下来的,孔庙跟太学旁边的这块地已经属于文学圣地,没有一定身份根本拿不下来。
也难怪,有人会猜是朝廷来建衙门用的。
这里面的人全都忽略了与太学只有一路之隔的东边贝勒府。
没有人会想到这块地是贝勒爷出马拿下的。
因为这一块地,四爷因着水泥一事亲自找了皇帝讨奖赏,敏宁又按照市价拿了下来,也没占官府的便宜,因为暂时没有透露出做什么,才惹来旁人的好奇。
太学之中可是有不少学子经常投稿给报馆,这不隔壁一有动静,就投稿到报馆中,这才引来了京中文人的注意。
不过这些都没有打扰到敏宁,学校在建了,各家的名册由碧影带着人在整理。
那么目前只有一件事还没有做,那就是课本。
课本可是关注着孩子们将来要学什么?
光是纯理论的四书五经,敏宁自然抛弃了,毕竟这些孩子未来根本不可能参加科考,也没指望在小时候就将这些全都学会,敏宁便打算挑一部分浅显得有寓意的放入课本之中。
其他的那就向社会招稿。
还是老办法,用报纸来招稿,然后由人来审核。
孩子小时候正是塑造三观的时候,怎样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那么选的书就要慎重起来。
因为孩子小时候除了父母身上学到一些东西以外,大多数知识都是来源于书本上,避免将孩子的三观塑歪了,此时这些课本内容就需要慎重起来。
敏宁没有急着现在就向报纸上发布招稿的广告。
而是托人去拜访她看中的几位老先生。
有些是文学方面的大拿,有些擅长理科,还有一些研究历史,甚至有人文文化和哲学思想、人类的起源。
可以说敏宁是小看了这个时代,三千年前就可以出圣人,没道理三千年后还不如那些古人。
敏宁请了人之后,有些感兴趣同意来教授,有些孤傲的拒绝了。
毕竟是给皇孙和王孙授课,难免会有些受气,总是这些已经致仕的老大人自然不愿意。
敏宁也没有勉强,反正最先一批的学生招的也不多,等时间一久总能够发动这些老大人。
而且敏宁也没有要求这些人站队,只说这些孩子进入学院之后,只是平凡的学子,课程也不用担心,记得按照书上来教就可。
招聘的人中而且有一些老大人,还有一些年轻人,都是敏宁自己私下里办的那几个学院挑出来的孩子,有善于地理的,有善于数学的,还有善于格物,善于西洋话的。
总之,选修的这一部分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