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个嘛,则是女人中地位最高的顺王妃,她似乎也心灰意冷了,在她再一次被心情不好的顺王迁怒,当着众多妾室的面呵斥之后,干脆也学着灵姨娘的样子,缩回自己的院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知绣花针……
这两个女人一旦消停下来,没有了威胁的妾室们顿时就抖擞起来,一个个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香气袭人的,不停地在顺王府中穿梭出没,就为了在半路上能够遇见顺王,然后取代灵姨娘,成为顺王心中最受宠爱的女子。
顺王顺势而为,干脆愈加地放纵了她们的行为,让她们变得更加明目张胆起来。
因于嫔被贬一事大受打击,顺王整个人都颓废了,在朝中更加战战兢兢的,办事也不如以往那般大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想安分的过一段时间,等这事的影响过去再说。
至于于嫔,也终于老实了,整日龟缩在自己的偏殿里,哪里怕那些嫔妃们对她落井下石,不断地在殿门外走动,出言挑衅,她也一概不理。
在外头过得不如意,顺王心情抑郁不得志,回到顺王府便彻底放开,放飞自我了。
在顺王府里,他就是那唯一的男主人,身边的女人们挖空心思,使出浑身解数来讨好他,让他极为受用,那颗惶恐不安的心也似乎得到了抚//慰。
他不但放纵别人,也放纵自己,不知不觉地沉迷于纵情声色之中,看哪个妾室顺眼,就直接拉那个妾室去及时行乐,第二天再赏下不少物品,让那个妾室利用这些物品在其他妾室面前耀武扬威,其他的,他根本不管。
顺王府里开始乱了,顺王就算心里如明镜似的,也没有那个心思去理会,而是削尖了脑袋想着如何在朝堂上重新挽回天元帝的欢心,把自家母妃的地位再给提上去。
母妃的地位不高,影响最大的还是他,他当然着急了。
于是乎,顺王府里的女人斗争越演越烈,不少女人相继出了事,或毁容,或伤残,或落水,或病重……
顺王完全不理,只要有女人出了事,他就借机纳进更多女人,利用这样的机会把那些生出异心,对他信心不够的大臣们给拉拢过来。
他这样的行为,与前世的太子是多么的相像啊。
在得知顺王的所做所为之后,太子嗤之以鼻,心中不屑之,看过后便扔到一旁了。
曾经的太子便是利用这样的办法来拉拢大臣的,可现在的他回头再看,才发现这是最低端的做法,说难听点儿,他就好像是青楼里的妓//子,利用身体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只不过青楼里的女人目标明确,赤果果的就是冲着钱而去,而他嘛,则披上了一层完美的外衣,再挂上一个好听的名头,给大臣们画下一张张大饼,利用这些来掩饰他在私底下不堪的目的罢了。
顺王府里的事情在悄然进行着,太子的人也在暗中关注着这些事情的进展。
小茶那边,又开始动起了其他的心思,然后连夜写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让太子上交给天元帝。
这一次,她交出的是关于在京城建立一个图书馆的计划书。
京城,是所有读书人的终极目标,不少文人学子都喜欢来到这里,感受着这里的气息,在这里踏上官途。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有钱弄来大量的书籍学习,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纸张还是稀缺物品,不是一般人家能够用得上的,更不要说那些珍贵的书籍了。
书籍,大部分都是某些簪缨世家的传世之珍品,他们一般只留着自家人欣赏,一般不外借,特别是某些珍本、孤本,更是被他们束之高阁,只当做他们家世底蕴的资本。
寒门学子们举全家之力进京赶考,然后留在京城继续深造,这会给他们的家人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大部分读书人都因银钱供应不上而不得不断了继续读书的路。
小茶现在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可以安心读书,继续深造的环境,就算不能让他们更进一步,也能让他们增加不少的见识。
图书馆就是参照了现代的图书馆模式,尽量收集书籍放在里面,供学子们借阅,学习,誊抄。
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也可以帮图书馆做义工,每誊抄一本书籍,便能得到一两银子的报酬,将来他们也可以在图书馆中免费借阅书籍,不必再额外支付借书费。
图书馆的提议让天元帝大为心动,当即找来几名心腹大臣,商议一番后便同意了。
上一次的女子学堂虽然一开始遭受过非议,但接下来的时间证明了它的可行性,不说许多女子在里面学会了许多浅显的护理知识,更是让她们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不会那么轻易的受伤,为生育子嗣做好准备。
此举赢得了天荣国女人们,尤其是京城贵夫人们的一致称赞。
不管这些称赞中有多少真心的成分,最起码,天元帝觉得他面上有光,说不定真的能提高天荣国的生育率呢。
正是因为尝到了甜头,这一次小茶一递交图书馆的计划书,天元帝就想当即拍板同意的。
不过为了维持他帝王的尊严,为了不显得那么的迫不及待,他还是召集大臣们看过,商议过后,然后在朝堂上正式提出,并得到大臣们的一致通过,才下旨建立京都图书馆。
至于督办这件差事的人选,天元帝再次看中了太子。
天元帝的决定立马让顺王、安王和宁王三个王爷嫉妒得眼睛红了,变成了三只小兔子。
但凡是有眼光的人都能明白,出头建立图书馆是一件大好的差事,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文人学子当中更是极易造成过高的声望,更加方便他们日后拉拢那些学子的心。
如今这件差事成全了太子,他们怎么可能不眼红,不嫉妒呢?
他们不知道提议的人是小茶,天元帝当然只能把这件事交给太子来做,却只以为是天元帝偏心太子,甚至有可能真的打算开始培养太子,连日来的心情都七上八下的,浮动得相当严重。
不说三位王爷是这样想的,就是那些大臣们也是这样想的。
某些想抱大腿的官员们立刻掉转了风向,转而向太子示起好来。
而于相、沈相等人则是黑了脸色,更加将太子看成心头大患,欲除之而后快。
☆、751。第751章 天元帝的疑心
751。第751章 天元帝的疑心
图书馆计划一经推出,不出所料,立即得到众多文人学子的大力推崇。
人人盛赞天元帝是盛世明君,就连负责督办此事的太子,在民间的声望也一度达到最顶点。
以前那个病弱不堪的太子殿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忧国忧民、心怀苍生的太子殿下。
当然,在太子的刻意引导下,他在民间的声望再高,也始终比天元帝要低得多,人们更多提起的,还是当今圣人——天元帝。
不管是什么事,在一部分人得到好处的同时,永远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枪打出头鸟,他们不敢对天元帝怎么样,就从太子那边下手。
反正太子在朝中冒了头,与之相对的,顺王、安王和宁王三位王爷就会在无形中被压了一头,不用天元帝出手,就有人跳出来,努力想要把太子打压下去。
没过多久,弹劾太子的折子便接二连三的出现,每一个折子都列数了他的好几条罪状。
由于太子刚接触朝政没多久,所办的差事其实不多,而且每一件都办得很完美,御史找不到可以弹劾他的理由,干脆参他一个功高盖主,野心勃勃,甚至是与民争利的罪名。
除此之外,小茶在西边城郊所办的慈善堂,也成为他们弹劾的主要目标。
经过这段时间的“明查暗访”,他们收集了不少慈善堂的动作方式、资金流向、人员去留等问题,置疑小茶这个小村姑是如何有能力建成这么大的慈善药、药堂、酒楼和药膳馆等,并且还指出,小茶做为未来的太子妃,却走行商之路,这是给皇家招黑,给太子招黑,甚至有账目不清等嫌疑。
“臣……恳求皇上深查慈善堂的账目,好调查清楚它们的资金走向,免得被某些人利用,达成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名带头弹劾太子的言官跪在地上,义正言辞的说着。
至于他口中的“某些人”是谁,虽说没有指名道姓,但朝中大臣一听便知道是谁了,而他口中所谓“不可告人的目的”,自然是指那人瞄准了天元帝所坐的那个位置。
这种话不可谓不毒,却也最容易触动到天元帝的逆鳞,一奏一个准。
果然,御史的话音刚落,众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