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的战斗机试图在中国海岸线100英里以外拦截美国侦察机的行动,可能反映了 北京的内部权力斗争;同
上,第697页。鉴于林彪与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吴法宪的密切关 系,这可能是一个合理的推测。  
① 中共中央第一个反陈文件于1970年11月16日发布,列举了他的主要错误事实:反党,假 马克思主义
者、野心家和阴谋家。1971年1月26日,中央又发布了陈在整个生涯中的“罪 行”材料汇编。2月21
日和4月29日,中央发布两个通知,指出了批陈整风的具体实施方 法。见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
第617—618页;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第406— 409页。有关叶剑英的调查情况,见《萦思录:怀念
叶剑英》,第265、294、301—304页。  
② “抛石头,掺沙子,挖墙角”,《中国的法律和政府》第5卷,第3—4期(1972—1973年秋 冬季号),
第38页;胡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302页。  
③ 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349—350页。  
① 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19—620页;胡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 第302
页;《中国的法律和政府》第5卷第3—4期(1972—1973年秋冬季号),第38页。  
② 《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审判》,第226页。  
③ 赫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18页。  
① 同上,第618页;胡:《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302页。  
② 参见《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审判》,第117—125页。有关林彪政变阴谋的材料从各种渠道汇 集起来,
但实际上都是官方或半官方的描述,由胜利者写的或基于他们提供的证据写的。关 于一位接班人死亡这样
重大的事件,有许多理由说明证据一定得经过加工处理的。一旦某一 天中共中央内部档案开放了,不能保
证不出现另一种解释。为了解剖当时中国政治的实质, 似乎仍有必要对流行的最可信的说法进行探究。任
何经过修改的描述可能都强调了,中国的 命运是由极少数铤而走险的领导人和他们的家庭的野心和阴谋决
定的。  
③ 同上,第93页。  
① 高英茂:《林彪事件》,第90—91页。  
② 同上,第92页。  
① 高英茂:《林彪事件》,第92—93页。  
① 高英茂:《林彪事件》,第93—95页。  
② 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21页。  
③ 高英茂:《林彪事件》,第57—61页。  
④ 同上,第64页。  
① 《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审判》,第96—97页。根据后来采访林彪女儿林豆豆所获得的大量材料,黄永胜
于9月5日电话通知叶群。但既然黄永胜打电话时林豆豆不在北戴河,而审判时又出示了电话记录,所以
9月6日似乎更可能是黄永胜打电话通知叶群的时间,参见“生活在历史阴影下的林豆豆”,《华侨日报》
1988年6月15日第3版。可是,大陆最近出版的一本史书称,林立果是由参加毛于9月5日深夜召集的
会议的一位与会者直接告知的;见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21页。  
② 《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审判》,第97页。  
③ 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22页;“生活在历史阴影下的林豆豆”。  
④ 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379—380页。  
① 胡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309页。  
② 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381—383页。  
③ “生活在历史阴影下的林豆豆”,《华侨日报》,1988年6月14日。根据一条公认可疑的信息,林豆豆
于1941年出生在苏联。当时正是林彪在苏联养伤三年的最后一年;参见姚:《毛继承人的密谋与死亡》,第
130页。  
① “生活在历史阴影下的林豆豆”,《华侨日报》1988年6月14日。可能正是以这个故事为依据,雅普冯吉
内肯断定豆豆是林彪第一个夫人刘小萌所生,叶群和林彪直到1960年才结婚;《林彪沉浮录》,第263、272
页。叶群嫁给林彪的时间有待确定;见克莱恩和克拉克:《中国共产主义传记辞典(1921—1965)》第1卷,
第567页;但40年代中期在延安居住过的一个人确认,林彪和叶群是在那时结婚的。有关豆豆在林—叶家
庭中的不愉快生活,请参见张云生:《毛家湾纪实》,第256—292、429页。尽管张对叶群的行为进行了批
评性的描述,但他断定,为叶群工作比为江青工作要稍好一些;同上,第429页。  
② 《华侨日报》1988年6月15日。  
③ 同上。  
④ 同上,6月15日和16日。  
⑤ 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384页。  
① 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384—386页。另一种说法是豆豆在大约晚上8时30分报告了警
卫团副团长(原文为“团长”——译者);参见“生活在历史阴影下的林豆豆”,《华侨日报》,1988年6月
16日。王:《大动乱的年代》,第427—430页,记载了9月11日和12日林立果的未婚妻张宁所目睹的有
关事情。  
② 于南:“周总理处置‘9 13’林彪叛逃事件的一些经过”,《党史研究》1981年第3期,第59页;王:
《大动乱的年代》,第431页;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22页;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第386页;《华侨日报》。《华侨日报》1988年6月16日认为是周给叶打电话。  
① 《华侨日报》,1988年6月16、17日;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22页;《中国历史上的一次
大审判》,第99页;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387—391页。根据王的《大动乱的年代》第432
页的说法,飞机要起飞,还必须得到毛的批准。  
② 《党史研究》,1981年第3期第59页。空军司令员吴法宪没能阻止林立果联合舰队的一些成员乘直升
飞机逃跑;《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审判》,第99—100页。  
③ 参见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23页。  
④ 《党史研究》1981年第3期,第59页。这篇文章部分目的在于辟谣——周只是在飞机即将越过国境线
时,才从毛那里获得林彪出逃的消息。一些学者提供的一个嗅觉欠佳的观点认为,毛似乎故意放林彪逃走
的态度,表明中国空军夜间作战能力太有限,以致于无法迫降叛逃飞机。  
⑤ 同上注。  
① 参见《华侨日报》,1988年6月17日。一种解释是三叉戟飞机没有直接飞往蒙古,而是转了几个弯,
以避开拦截。另一种说法是由中国一位前国家安全官员向一位学者透露的,当时周恩来成功地劝说飞行员
返回中国领空,但这个飞行员随后被林立果枪杀,林立果接替了飞行员,但他不能很好地驾驶飞机,致使
它坠毁。另一篇由一位自称“了解内幕的人”撰写的著作提出了一种更耸人听闻的说法:9月12日,林彪
在参加毛泽东举办的宴会后返回途中,8341部队根据毛的命令,在北京郊外设置埋伏,用火箭射击汽车,
搞掉了林彪。参见姚:《毛继承人的密谋与死亡》,第16章。  
① 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24页;《萦思录》,第305-308、346页。有关林的高级军事盟友的
清洗,参见《党史研究》,1981年,第3期第59页。  
② 在毛泽东1971年夏天南巡期间发表的一系列讲话中,他在8月28日的讲话里,提到1935年他与张国
焘的斗争中叶剑英对他所表示的忠诚。要求大家对叶剑英这种在危机的关键时刻立场坚定的精神表示尊敬。
这段评价,可在毛泽东讲话的一个未经删改的手稿中找到,现藏在哈佛费正清中心图书馆,它既表明毛泽
东永远不忘一恩一怨,也表明叶剑英在这次毛处理军队有关领导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十分感谢迈克尔舍
恩哈尔斯提请我注意这段讲话。  
③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1、2卷,在为“汪”姓将领写传记时,没有列入汪东兴。  
④ 参见邓力群:“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内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问题和回答”,该文收在《党史会议报
告集》第153页。谭宗级:“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崛起及其覆灭”,《教学参考》(下)第42、43页对这个问题
也有类似描述,说明邓力群的观点不是偶然的。根据后一篇文章,当刘少奇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遭到批判
时,必须在政治局常委里找到一位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