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是不可能得出站得住脚的结论的。不过,从1969年3月的冲突
到9月11日周恩来和柯西金在北京的会晤,苏联显然一直在利用边
界冲突作为向北京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以求恢复1964年末中断的
边界谈判。自9月会晤和10月20日谈判恢复之后,双方对发生事
件的公开报道大体上能反映出谈判进入了哪个阶段,而事件发生的
次数、地点和规模则能反映出谈判的进展情况。即使在双方都不公
开承认发生了边界事件的时候,双方仍在利用军事冲突来试探对方
的防卫能力和加强己方在谈判中的地位。
1969年3月以后的边界事件可分为两类:周恩来和柯西金会晤
之前发生的为一类,会晤之后发生的为另一类。1969年3月珍宝岛
事件发生后不久,苏联即发起了一场反华运动,并输以暗示要进行
核攻击,要给中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场运动在8月末达到了高
潮。双方公开承认的冲突发生在6月10—11日,7月8日和22日,
以及8月13日。①两国政府还指责对方在4月到7月间挑起了另外
数十次冲突事件。②
公开报道的沿着边界发生事件的地点相当分散:有些在乌苏里
江爆发3月冲突的地方;有些在黑龙江中的岛屿上;有些在中蒙边
界,而更多的则在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交界的地区,距中国的核实验
基地罗布泊和历史上两国间的入侵路线准噶尔山口不远。鉴于中国
军队专注于国内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事务,鉴于苏联在战
略上占有优势,鉴于苏联曾暗示,如果中国拒绝恢复边界谈判,它
将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所以很难想象这些冲突是中国首先挑起的。
在某些时候,不排除有中国军队先发制人以防苏联发动进攻的情况。
③但这绝非中国整体战略的一个部分,因为中国的实力相对而言比较
弱。相反,我们应该看到,1969年9月11日以前是莫斯科使用政治、
军事和宣传手段,迫使中国恢复边界谈判,并教训中国人不要再重
演珍宝岛冲突之类的惊人事件的典型时期。
因此,苏联在采取这些军事行动的同时,还向中国发出了一系
列照会,表明了它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还建议通过签订一项边界
新条约一举解决所有分歧。莫斯科对中国人根据自己的历史观或思
想观提出的诘问避不作答,却始终以军事行动配合外交照会。苏联
在3月29日的声明中曾要求恢复谈判,①4月11日又重申了一次。②
早在3月21日,苏联总理柯西金就曾打电话给中国领导人,但林彪
拒绝与他通话。③中国领导人显然担心,如不同意恢复谈判,苏联必
会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所以他们拒不与苏联直接对话。苏联人
继续挑起边界事端,欲迫使中国人坐到谈判桌边,同时试探中国人
的反应。4月1—24日,中共召开了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毛当时指
定的接班人林彪在会上说,中国政府对苏联的建议正在“考虑给予
答复”。中国实际上是在拖延时间。④
俄国人决定通过1951年以来每年都要举行的界河航行谈判,试
探一下中国人是否已做好全面恢复边界谈判的准备。所以,4月26
日莫斯科建议双方于5月在伯力恢复这个低级别的会谈。⑤中国人迟
至5月11日才作出肯定的答复,建议6月中旬举行会谈。⑥俄国人
于5月23日宣布接受中国的建议。⑦会谈如期举行,但在议事日程
方面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7月12日苏联人声称中国人已“断然拒
绝”继续会谈。这显然是中国人试图把不平等条约问题列为会谈内
容而造成的。像在1968年毫无结果的会谈一样,北京希望这么做能
使俄国人拂袖离去。但是,这次俄国人坚持不走,并显然在借助进
一步的军事行动(7月8日在黑龙江上发生了一次事件,当时苏联的
太平洋舰队正在黑龙江面上“操练”)威胁中国人,在他们发表声
明后数小时,中国人就“决定在伯力,同意继续进行会谈”。①后来,
谈判内容大大超过了原先议定的维持界河航行和制定新的航行条例
的范围,双方于8月8日分别公布了达成的一项新协议(俄国人强
调它对进一步谈判边界问题有重大意义,但中国人却淡然处之)。②
这次试探使莫斯科确信,只要给予适度的压力,北京是可以坐
到谈判桌边并签署协议的。苏联使用的主要手段仍是武力威胁。此
外,苏联人还坚持在外交和意识形态两方面孤立中国人。莫斯科的
对美政策存在固有的矛盾:一方面继续缓和双边关系,另一方面又
与美国在第三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并加强其战略力量以与美国争高
下。苏联立场的这个弱点不久因中美的和解而暴露无遗。
然而,莫斯科在共产主义世界中拥有重要地位,能够获得盟国
对其既定立场的支持。有段时间,莫斯科一直在努力召集所有支持
它的执政和在野的共产党举行大会,讨论当时意识形态和外交方面
的重要问题,像往常一样,发表一项全体成员都同意作为行动准则
的集体宣言。中国当然拒绝参加此类活动,也未参加1969年6月5
—17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全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大会。③会前,苏
联人曾向罗马尼亚共产党和其他党保证,他们既不会把会议变成批
判中国的大会,也不会宣告把北京排除在共产主义运动之外。然而,
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发表的重要讲话却对中国领导人充满了敌
意。在边界问题上,他指责中国蓄意挑起冲突并且把战争看作“积
极的历史现象”。他再次建议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勃列日涅夫对中
国“毫无根据的领土要求”进行了猛烈抨击,并说:“今后发生的
事情会表明,中国领导人是不是真的愿意谈判并达成一项协议。”①
大会通过的正式文件只字未提边界局势或中国,遵守了苏联人关于
不涉及该问题的承诺。②然而,勃列日涅夫会后在“共产党人”杂志
发表的报告中却提到了该问题,声称毛的政策“在大会上受到了严
厉谴责”。③
对于苏联人提出的恢复谈判的建议,中国人经最大限度的拖延
之后才作出了答复。5月24日,他们又就边界问题发表了一个长篇
声明。④声明提出了中国就一项新条约进行谈判和划定边界线的五个
前提条件。这些条件申明了中国在以后的谈判中的立场,摘要如下:
苏联人必须承认有关目前中苏边界条约的不平等性质;如果苏联人承认了这一点,中
国愿以这些不平等条约“为基础,确定两国边界的全部走向,解决边界上存在的一切问题”。
俄国人据说是通过违反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领土,“原则上”必须归还中国。做
到了这一点,就“可以根据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对边界的个别地方作必要的调整”。
苏联人必须停止一切“挑衅和武力威胁”,包括炮火轰炸和核攻击。双方均不将边界
实际控制线向前推进。至于边境河流中的岛屿,双方以主航道中心线(河流中最深处线)
决定其归属权。
在明确划定界线之前,一方居民在另一方领土上“按照惯例”进行的“正常生产活动”
(如珍宝岛等岛屿上的居民和帕米尔地区的牧羊人等)不受干扰。
声明还说,如果苏联同意这些条件,中国就恢复谈判,以便达
成一项平等的协定。前两项条件正是造成1964年谈判破裂的原因。
如果莫斯科同意了第一条,就有可能得归还17至19世纪俄国占领
的大片中国领土,或使克里姆林宫一开始就白白地丢掉进行讨价还
价的一个重要砝码。第二条也许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因为俄国人
不可能归还如此大面积的领土)。由于边界的划分从未达到让双方
均满意的程度,也由于1917年以前俄国人确实占据了中国所宣称的
是属于它的大片领土,如果苏联同意这项条件,不但会把对这个问
题的所有决定权送给北京,而且还得把诸如黑瞎子岛一类的大片土
地还给中国。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是伯力的
天然屏障。鉴于苏联一直拒不接受中国关于这段边界的划界建议,
中国在声明中提出举行谈判的五项先决条件就显得不太严肃。此外,
后三项条件的目的在于保卫中国领土,防止苏联的进攻。这将使俄
国人无法保卫本国的领土,使之免受中国人在珍宝岛上发动的那种
突然袭击,将迫使莫斯科承认,迄今由苏联控制的主航道中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