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虽然毛决不是一个列宁斥之为“尾巴主义”的那种人(更准确的翻译是“落后主义”),
也就是说,跟在群众后头跑而不是去领导他们的那种人,但是,他比列宁(不用说斯大林)
更注意去倾听并考虑人民的意见,至少直到60年代一直是这样。然而,“群众路线”的另
一个方面必须注意到。有待解决的不光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问题,而且是党员及其支持
者的性质,特别是他们的社会成分方面也不一致。  
按照马克思和列宁的观点,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即使列宁扩大了运动的社会基础,
给农民以相当的地位。然而,从1927年开始,毛在继续谈论无产阶级的主导地位的同时,
又从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吸收了新的成分:农村流氓无产者、店主、职员、小职员以及知
识分子等等诸如此类,甚至还包括“民族资本家”、“爱国绅士”和其他一些人。这些阶
层中的大多数相对说来都享有较少的社会特权,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属于“人民”而不属
于“贵族”。虽然情况都一样,在苏联,“群众”(或“劳苦大众”)其实基本上是工人
阶级加上农民当中可靠成分的同义语,它用来替代阶级这个更为精确的标签,以强调追随
者的初期特点,因而他们需要领导。对于毛来说,“群众”表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这些
人最终都能推动革命。①  
在毛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中,各不同阶级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将在后面进行探讨。然
而,他必须面对的“群众”异质性这一简单事实,也蕴含有关于他所努力创造的政治秩序
中领导的本质与功能。  
当毛在1944—1945年作为一种权宜之计提出与国民党成立“联合政府”的设想最终化为泡
影,并为内战的硝烟取代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理由继续维持关于党的直接政治目标的极
其模糊的提法了。因此,1949年6月30日,在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所撰
写的一篇文章中,他提出了准备在三个月之后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确切本质。  
实际上,早在1939年5月,毛就已经介绍过“人民民主”的概念。在纪念“五四”运动
20周年的讲话中,他说“在目前的阶段上,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改变中国'现在的'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建立人民民主主义的制度”。②到
了1949年,毛指出新人民民主政权的特征时,提出了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使用过的“国
体”与“政体”的区别。③因为毛泽东及其他一些作者是在马克思主义的
框架中看待这一问题,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他们主
要是从阶级意义上去界定国体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在1952年首次
出版的一本供基层干部政治学习用的参考书中,作者说了下面一段
话:  
国体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国体问题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问题,即国家政权的阶级
支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目前世界上各种国家的国体可分为三种类型:(l)资本主义的
国体,实行反动的资产阶级专政;(2)社会主义的国体,实行工人阶级专政;(3)新民
主主义国体,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①  
这是毛在1939—1940年间就已作出的划分。1949年建立的国家之所以叫人民专政,而不
叫无产阶级专政,是因为它被看作是一种混合形式,以适合于当时从战后恢复到建设社会
主义“过渡时期”的环境。虽然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说,在一个资本主义已经取得发展
的社会中,权力要么只由无产阶级来掌握,要么由资产阶级来掌握,而不能由任何中间阶
级或阶级联合体掌握。但是,列宁在1905年就提出“工农革命民主专政
(revolutionary…demo…cratic dictatorship of the workers and the peasants)”的
方案,用来表示在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专政之前政治制度的特征,在这种政治制度下,俄
国可以推行某些改革。毛的“人民民主专政”直接承继了列宁主义的概念。在二、三十年
代,列宁的概念曾被共产国际应用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②  
1949年,毛泽东将中国的统治权描述为一个同心圆,也可以比作一个原子或葱头。其核心
由工人阶级所组成,他们将通过假定能代表其利益的政党来进行统治。围绕核心的是农民,
据说他们构成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接着是小资产阶级,他们是主要的追随者。至于
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具有二重性。他们是爱国者,但同时也是剥削者。所以,他们踌躇于
“人民”的边缘,永远存在着滑入“非人民”的阵营、敌视革命的危险。  
这四个阶级(当然,这相当于斯大林20年代的“四个阶级集团”)行使“人民民主专政”。
既然“国体”不仅包括国家的阶级本质,而且也包括统治(专政)的方式,那么,剩下“政
体”所能涵盖的意义是什么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①大多数关于政体的定义都是引用
毛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说法,在这里毛写道:  
至于还有所谓“政体”50000447_0008_1②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
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
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但必须实行无男女、信仰、财产、教育等差别的
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才能适合于各革命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适合于表现民意……。
这种制度即是民主集中制……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
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③  
当然,这段话是毛泽东在1940年写成的。当时他仍然在与国民党结成的统一战线内进行活
动,而且在当时,中国共产党处于比较弱的地位,到了1949年,他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思想强调的是对“反动”阶级实行专政的需要,而不再强调在普选基础上的直接选举,而
这正是真正民主的关键。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的命题作为新国家基本的组织原则,
继续原封不动地存在下去。  
但是,在1949年6月30日的文章(指“论人民民主专政”——译者)中,毛泽东坚持诸
如民主集中制等列宁主义的关键口号,以此来显示他对苏联榜样的忠诚。同时也使用了一
些指示范围不同的概念和术语。例如他使用了旧式的词语“独裁”作为“专政”的同义词。
固然,在过去,当马克思主义的表达方式在汉语里还没有完全规范相同的表达时,作为对
“专政”的翻译,这种混和使用曾不时出现。然而,毛泽东未曾意识到“独裁”这种翻译
方式对其读者来说产生的传统联想就像他没意识到中国古代术语“大同”的涵义一样。“大
同”一词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被康有为改写。毛泽东将它当作“共产主义”的同义词。  
1953年,以毛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开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当时有人作了一首八行押
韵诗,归纳了这一政治制度的正确功能:  
大权独揽,  
小权分散;  
党委决定,  
各方去办;  
办也有诀,  
不离原则;  
工作检查,  
党委有责。①  
换句话说,应该有公民和基层干部的参与,但必须牢牢保持在集中控制之下。  
1956年4月25日,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以《论十大关系》为题所作的讲话,
无疑是他1949年以后所发表的六个最主要讲话之一,而且是他有关行政哲学的两三项最富
权威的论述之一。以我之见,即使毛在报告中所阐述的经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起草者
的报告中引伸出来的,也始终是真实的。这点下文还要谈到。  
对讲话第五部分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解,必须放在全文中,从全文看来,他最重要的
主张是,任何政策目标的片面和教条地追求都属自我拆台。因此,如果你真的想发展重工
业的话,你就不能忽视轻工业和农业;而要在内地建设新的工业中心,你就应该合理利用
沿海地区现有的工业。对于我们这里所要关心的问题,毛以类似辩证法的推理方式说: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