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大批依恋其特权的高级干部,因此,党是产生资产阶级或具有
资产阶级思想的分子的温床。①
  我已经强调了1959年庐山中央全会的重要性。这次会议成为日
益强调阶级斗争的转折点。毛指责彭及其盟友是混入中国共产党内
部的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分子”。②毛声明,庐山的这场斗争
已经是阶级斗争了,是“过去十年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与
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生死斗争的继续”,而且预言,这种斗争
“至少还要延续二十年”③(结果是毛几乎全力促使这种斗争发生)。
  在讨论文化大革命前这段时期毛泽东“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错
误”时,邓力群指出了毛日益增长的激进主义的另一根源:“事实
上,1958年以后,毛基本上没有注意经济工作,这就影响了毛对阶
级和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④不应望文生义地认为上述说法意味着
毛此后对与经济有关的任何问题都没有兴趣。毕竟,正是在1960年
他写了研究苏联政治经济学教材的读书笔记,而且现在据说他主持
起草了1961年3月关于人民公社问题的“六十条”。①所以,邓力
群的观点是,毛虽然还不断地谈到经济制度的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
但他对经济学或者经济现实并没有多少认真的兴趣。从这个意义讲,
邓的结论无疑是有道理的。
  从1959年以来,毛越来越坚信,不仅是他,还有刘少奇及其他
同志长期以来斥责的中国共产党内的官僚主义倾向,并不仅仅是“工
作作风”中的缺点所造成的,而是反映了共产党及其干部中阶级性
质的最初变化,他对苏联情况的观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这种看法。
他在1960年就社会主义社会在消灭阶级以后又出现了“既得利益集
团”问题作了评论。虽然这些评论出现在他研究苏联政治经济学教
材的读书笔记中,但这显然也是想应用于中国。
  今天的中国确有一些学者认为,毛对苏联“修正主义”进行分
析的主要目的是制造一个武器,以对付中国共产党内部那些不同意
他观点的人。这或许有些言过其实,毫无疑问,毛对赫鲁晓夫的俄
国深感厌恶,在他看来,它所具有的一切都已停滞不前了。事实上,
毛还追溯了苏联体制弊端的最初根源。他断言,十月革命之后,苏
联没有彻底解决好“资产阶级权利”的问题。结果,出现了对沙皇
时代等级制度的怀恋,多数党员是干部子弟,普通工人农民没有提
升的机会。②他还指出,苏联没有彻底破坏资产阶级的自由;因而也
就没有建立起无产阶级的自由;中国的政治和思想革命一直比较彻
底。③毛最严重关切的仍是这种有害倾向可能会在中国生根的危险。
这时,毛已经看到,中国干部中被这种毒素感染的人是两个特点造
成的。在他以后的有关思想中,这两种特点一直处于中心位置。一
方面,他们依恋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即“资产阶级权利观念”所
带来的特权;与此同时,他们的行动又像封建地主一样。毛说:“人
这种动物很有趣”,“稍有一点优越条件就觉得了不起”。①
  1962年1月,在一篇主要强调必须继续与旧的反动阶级(地主
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讲话中,毛说他们“仍妄图复辟”。明确
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还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②1962年
8月,在十中全会前的北戴河中央委员会预备会议上,毛宣布:“《中
国农村社会主义的高潮》(由毛亲自编辑)一书中一段按语讲资产
阶级消灭了,只有资本主义思想残余的影响,讲错了,要改过……
资产阶级是可以新生的,苏联就是这个情况。”③
  就实际情况看,资产阶级可以“新生”这一说法留下一个有争
议的问题,即毛指的是旧的资产阶级可以再生,还是说资产阶级的
幽灵或本质能够以一种新的形式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条件而获得新
生,这是我们关心的中心问题。他可能是指第二种情况,即德热拉
斯和其他人所称的“新阶级”——尽管毛本人从未使用过这个词。
然而,这些“新资产阶级分子”究竟仅仅是孤立的个人,他们因滥
用职权而腐化堕落呢,还是所有干部都因其拥有的权力和特权而倾
向于成为这种人物呢,关于这一点,毛在60年代中期似乎还难以作
出判断。
  60年代初,他强调金钱的腐蚀作用和用钱换来的好处,看来是
倾向于第一个方面。于是,在继续承认物质刺激在中国现阶段是必
要的同时,他又认为,物质刺激应当服从于政治思想领域的“精神
鼓励”,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①
  在1962年1月30日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把“五种坏
分子”和这些受到怀疑的个人的社会根源联系起来。他说:“人民
民主专政要压迫的是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反共的右派分子。
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反共的右派分子,他们代表的是地主阶级和
反动的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和坏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四、
五。这些人是我们要强迫改造的。”②
  在1962年9月至10月召开的十中全会上,毛提出了“千万不
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并亲自修改了概括他思想的全会公报。③
就像五年前他在三中全会上的讲话和庐山的争论一样,这一次标志
着进一步转向大搞“阶级斗争”的政策。但是,正在成为斗争对象
的这些阶级的性质和地位基本上仍是模棱两可。在1962年1月的讲
话中,毛曾提到“这些阶级和坏人”。换句话说,尽管毛说反革命
分子和其他“坏分子”“代表”地主和反动的资产阶级,但他们未
必都来自这些阶级。从1962年夏到1963年春,“社会主义教育运
动”正在形成过程之中。在此期间,毛的两段话特别强调了党内离
异倾向的阶级根源,但与此同时,他仍然强调通过教育继续进行改
造的重要性。
  8月9日,毛在北戴河的谈话中指出:
     党员的成分,有大量小资产阶级,有一部分富裕农民及其子弟,有一批知识分子。还
有一批未改造过的坏人,实际上不是共产党,名为共产党,实为国民党。……知识分子,
地富子弟,有马克思化了的,有根本未化的,有化的程度不好的。这些人对社会主义革命
没有精神准备,我们没有来得及对他们进行教育。①
  1963年5月,在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第一个指示(即“前
十条”)公布前夕,毛对党的阶级构成作了完全不同的分析,但还
是用极为类似的措辞谈到了“改造”问题:
     从党内成分来看,我们党内主要成分是工人、贫雇农,主要成分是好的。但是党内有
大量的小资产阶级分子,也有一批是知识分子,还有相当数量的地主、富农的子女。这些
人有的马克思主义化了,有的化了一点,没有全部马克思主义化,有的完全没有化,组织
上入了党思想上没有入党。这些人对社会主义革命没有思想准备。另外,这几年还钻进一
些坏人,他们贪污腐化,严重违法乱纪。……这个问题要注意,但是比较好处理。主要问
题是没有改造好的资产阶级分子、知识分子和地主、富农子女,对这些人要做更多的工作。
因此,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再教育,这是一个重要任务。②
  显然,从这两段引文中可以看出,对于毛来说,尽管客观的社
会出身仍很重要,但通过政治教育对整个阶级进行个人改造也同样
是一个关键的方面。如果情况是这样,那么,毛在1963年比1962
年更强调“改造”,即主观标准。
  1964年5月,随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展开,毛在听取四位副
总理汇报工作时宣布:
     一定要很好的注意阶级斗争。农村“四清”是阶级斗争,城市“五反”也是阶级斗争。……
城市要划成分。至于如何划法,将来做时要作出标准。不能唯成分论,马、恩、列、斯出
身都不是工人阶级。③ 
  在一条未注明日期,但几乎可以肯定是写于1964年下半年的关
于划分阶级的指示中,毛明确论述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之间的关
系:
     划分阶级有必要……这两个,(客观的)阶级成分和本人表现要区别,主要是本人表
现。划阶级主要是把坏分子清出来。
     阶级出身和本人表现,也要加以区别,重在表现,唯成分论是不对的。问题是你站在
原来出身的那个阶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