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③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331页。英文原注是:《毛选》第4
卷,第378页,(《文选》第5卷,第14页;莱格:《中国古典名著》第1卷,第195页。)  
④ S。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第82页。(《孟子》第6卷,第2册,第34页;D。C。
罗:《孟子》第201页。)  
⑤ 同上,第208页。  
⑥ 同上,第215页。  
① 《万岁》(附录),第37页。(“六十条”中的第四十七条)  
② 《万岁》(1969年),第210—211页;《杂录》,第110—111页。  
③ S。施拉姆译自《毛泽东和他的永远革命理论》,第227页。  
① 8月21日的讲演,《学习文选》第310页。  
② 《万岁》(1969年),第493页;《杂录》,第347页。  
① 关于这个问题,请参见S。施拉姆为《国家权力的范围》和《国家权力的基础》所写的前
言,以及第二本书中所收的各篇文章,其中特别是雅克格内特和许华茨的文章。  
② 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第101页。  
③ 《万岁》(1969年),第195页。  
④ 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第106—107页。  
① 安格斯格拉姆:《列子一书》,第10页。  
② 《庄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73页。英文原往为:安格斯格拉姆:《庄子:
〈庄子〉一书中主要的七章和其它著作》,第261页。  
③ 关于这一问题更进一步的讨论,可参见S。施拉姆:“党的领袖还是真正的统治者?” 
 
     
     
 

中苏分裂的原因与后果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伊始,苏联对其发展的影响当然就是广泛而
深刻的。从19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以至以后的时期内,莫斯科曾
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中心和精神源泉。毛对于苏联在这两方
面所扮演的角色,明显地持有不同态度。毛逐渐地,而且是比较晚
地对苏联模式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相反,对于中国不仅是共产主
义事业中的一个小伙伴,而且应该使中国完全从属于一个世界革命
组织,在革命过程中丧失个性的观念,毛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接受
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毛1936年同埃德加斯诺的谈话对这个问题
已作了总体概述。当斯诺问,共产主义胜利后,在苏维埃中国与苏
维埃俄国之间,是不是会出现“某种实际上合并的政府”时,毛回
答说:“我们解放中国不是为了把这个国家转让给莫斯科!”毛泽
东否定了斯诺的猜测后又补充说:“中国共产党不能为俄国人说话,
或者为第三国际而执政,而只能代表中国人民大众的利益。”①
  延安时期苏共和中共、毛与斯大林之间关系的演变,不属本章
讨论的范围。然而为了说明1949年以后发生的情况,注意一下毛对
斯大林在1945年内战爆发后的艰苦时期的所作所为的评价,看来是
合适的。在1962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
毛回顾了1960年以来中国因“反赫鲁晓夫”被迫将注意力离开国内
事务的情形,他批评道:“你看,社会主义国家,马列主义中出现
这样问题”,接着,他追述了以前的一切事情,继续说:
     其实根子很远,事情很早就发生了。就是不许中国革命。那是一九四五年,斯大林就
阻止中国革命,说不能打内战,要与蒋介石合作,否则中华民族就要灭亡。当时我们没有
执行,革命胜利了。革命胜利后,又怀疑中国是南斯拉夫,我就变成铁托。以后到莫斯科,
签订中苏同盟互助条约,也是经过一场斗争的。他不愿意签,经过两个月的谈判最后签了。
斯大林相信我们是什么时候起呢?是从抗美援朝起,1950年冬季,相信我们不是铁托,不
是南斯拉夫了。②
  1949年6月,在内战胜利前夕,毛仍然宣布,与苏联的联合将
作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对此,他作了如下总结:“在国外,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
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
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你们一边倒”。在回答一个虚构的对话者的这一指责时,毛
对其之所以采取这一政策作了详细的说明:
     正是这样。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
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
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①
  虽然这是1949年就已经明确宣布了的外交路线,但是斯大林的
态度使毛执行起来并非总是那么轻松、愉快。像毛后来回忆的那样,
他于1949年12月出访莫斯科,为了获得斯大林对中国提供在毛看
来是必要的、甚至是最低限度的帮助和支持,耗费了他两个月的谈
判时间,“等于一场斗争”,当然,问题的一个方面是中国和苏联
之间的民族利益冲突,以及这两个大国在50年代以“社会主义阵营”
著称的大统一体中的地位冲突。毛在1958年3月的一次讲话中解释
了他自己在1950年莫斯科谈判中的态度:
     1950年,我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吵了两个月,对于互助同盟条约,中长路,合股公司,
国境问题,我们的态度:一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要坚持,我接受。
这是因为顾全社会主义利益。②
  当然,在这些冲突的背后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斯大林对另一个最
终可能成为苏联竞争对手的强大的共产主义势力的崛起缺乏热情,
或者至少对于世界舞台上如何维护“社会主义的利益”这个问题上
要求享有发言权,而且还有毛与斯大林在中国革命应走什么样的道
路这个问题上长达20年的冲突。对于20年代和30年代的事情,毛
在1962年1月30日的一次重要讲话中说:
     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整个地说来,是由中国人认识的,不是在共产国际管中国问题的
同志们认识的。共产国际的这些同志就不了解或者说不很了解中国社会、中国民族、中国
革命。对于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我们自己在很长时间内都认识不清楚,何况外国同志呢?①
  “认识中国这个客观社会”当然就意味着抓住在一幅员广大而
且农民占绝对多数的国家进行共产主义革命的特殊情况,设计一个
以土地改革和农村根据地的游击战为基础的斗争形式。而且它也意
味着设计一套新办法,以便一旦夺取政权的斗争取得胜利后立即改
造社会和发展经济。假如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8
—1960年的大跃进中苏之间的冲突发展尚未公开化的话,那么困难
时期里,中苏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冲突就渐趋白热化。
  在这个时期,国外和国内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
问题,毫无疑问,二者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在1956年秋天波兰
和匈牙利的动乱之后,中国人可能很快就明白了,莫斯科今后所能
提供的经济援助会减少,因为要稳定东欧局势,必须在那里付出更
多的代价。就这点来说,中国特别在1958年开始强调“自力更生”
的政策,并不完全反映了毛个人的武断,而且也是对国际形势客观
现实的一种对策。与同一时期在某些其他国家充当顾问和技术专家
的“丑陋的美国佬”相比,“丑陋的俄国佬”显然不算更有魅力。
而且抛开中苏经济和技术合作这些心理和外交方面的问题,中国的
经济发展规划依靠外国专家来领导,就产生了更为根本的问题,即
中国人在塑造他们自己的未来当中起什么作用。
  毛在1962年1月30日的讲话中有一段话,明确而有力地表明
了他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相互联系的各方面问题的总的态度。
在1949年以后的最初几年,他说:
     那时候有这样一种情况,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
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
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从1958
年起,我们就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①
  毛的这段论述,强烈地显示出应有的民族尊严。他说,照抄外
国的经验,虽然在当时是必要的,但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