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郑和已经出海,如今少爷唐明又要出征,老管家很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唉!”
最终老管家似乎受不了客厅里的诡异气氛,在门口凝视了片刻,轻叹一声后便自行离去。从头到尾都没有打扰到屋里三人,无奈的身影度步在走廊上,老管家偷偷的擦掉眼泪游走的泪水,勉强装出一张笑脸,他得好好的为少爷准备出征的行礼,这也是他现在唯一能够为少爷做的事了。
陈佳澜身为正妻,这种时候就算心里有再多的不舍也不能表现出来,唐家的女主人侯爷的夫人就得有个样。小叮可以悲伤可以任性的发泄她心里的情绪,陈佳澜不能。
深呼一口气,努力装出一副笑脸,陈佳澜打破了客厅里安静得诡异的气氛,嫣然笑道:“相公,你这次出征估计得多长的时间,需要做何准备,告诉佳澜这就为你准备去。”
唐明突然伸手搂住陈佳澜的纤腰,又摸了摸她那微微隆起的肚子,而后扶着她起身,拉上小叮便向屋外走去。老管家刚才在门外他已经看到,估计这会早已经在为他准备着。
几个手脚灵活的老妈子在老管家的监督下,勤快的擦拭着战甲。见到屋里有人,陈佳澜脸蛋微红的挣开唐明的怀中,拉着还不舍得离开相公胸膛的小叮,进屋为其挑选需要携带的衣物。
陈佳澜打开装衣物的樟木箱子,满满的一大箱却突然傻眼不知道应该挑那些才好。一番犹豫再和小叮低声商量过后,她们干脆让人把整箱衣物都带上。
唐明好笑的摇摇头说:“两位夫人,相公我这是要去打仗不是去游玩,这衣物简单够穿就好,带多了就成了累赘。在说这次出征确实时间不会太长,估计也就半年左右相公便能跟随皇上回来,这大明王朝刚刚平定了内乱,国力还空虚着,仗是打不长久的。”
唐明的解释并不能让两位夫人改变初衷,小叮更是撇着小嘴张口便道:“打仗的事我们女人不懂,得听相公的,可这生活上的大事小事就只有我们女人才懂,男主外女主内,带什么衣物得我们说了算。”
小叮这歪理竟说得唐明无言以对,苦笑着摇摇头也只能由着她们了。
佳澜与小叮今天的表现已经大大出乎唐明的意料之外,一开始他还烦恼着要如何才能安慰她们,可如今看来是自己躲虑了。平时看着柔柔弱弱的陈佳澜此刻却表现出少有的坚强。
没有在自己出征前哭哭啼啼的,一家子的女主人风范尽显无疑,该有的担当一点都没有落下。时势造就英雄,女人也一样,在什么位置就该做什么事,以前那个单身有家人可依靠的陈佳澜已经不在,此刻的陈佳澜已经变成一个有担当有主见的一家女主人。
随身携带的物品有劳管家和两位夫人打理,唐明自不用再去操心。倒是这次出征除了带上朱勇之外,该带上多少亲兵才好?说到这亲兵,唐明也很为难。
满打满算,他在这郑府里的亲兵就只有从济州岛,跟随他而来的十个人而已。但只带十个亲兵不只显得寒酸还没保障,要是陈佳澜得知了也肯定不同意。
唐明悄悄的把这事跟老管家提了一下,老管家拍着胸脯说这事包在他的身上。唐明虽然很疑惑老管家哪里来的自信,可这会他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听天由命让郑伯去安排。
倒是这宝船厂在唐明走之前,还得找人代为管理看守,李霸本来是最好的对象。可惜他也即将出海无法留守宝船厂,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太子是最适合的人了。
当唐明找上太子,把这事跟他一提,这家伙犹豫了片刻才答应下来。
“唐兄此次出征需保重身体,得胜回朝之日,兄弟定设酒宴款待。至于宝船厂唐兄不必挂心,你回来之时必定会完整的奉还,定然不会让其有任何的闪失。”朱高炽一脸的正色,信誓旦旦的向唐明保证着。
“有太子殿下这句话,我便可放心大胆的去打鞑靼,宝船厂交到你手上我也相信你能护得其安全。不过我还有一事希望太子殿下能答应。”唐明抱拳躬身下拜,显得很隆重其事。
“但说无妨,只要我力所能及的。”
“我这一走,家里便只剩你两位嫂子,希望我不在的时候,你多帮着照看,别让她们受了别人的欺负。”
朱高炽明白这才是唐明真正想要自己帮忙的事情,随一脸正经的回道:“我定会护得她们的周全。”
话说得再多也有可能是敷衍,朱高炽这简单的回答让唐明看出其没有半点敷衍的意思。
唐明最牵挂的自然是陈佳澜和小叮,自己这一走家里就只剩这两个女人。南京这里又没有能让自己放心的人保护她们,孤零零的丢下她们叫唐明如何放心得下。
朱高炽身为太子又是自己的兄弟,把她们托付给太子,让其帮忙照看,这也是无奈之举。但又是最可行的方法,除了他之外唐明想不到还有谁能有这能力。
告别朱高炽的时候,唐明遵照皇上的要求,把三千御林军的调令兵符交给太子。
第255章 说变就变
老管家是个实在人,他居然把郑府里从宝船厂退役下来的老兵中,挑了几十个比较年轻的,让这些人做为唐明的亲兵。这会都穿上衣甲,似模似样的立于郑府里等待唐明的检阅。
唐明看了一眼发现人有点多,毕竟他在军中的职务才是一个操守,身边带着近百个亲兵影响不太好。可老管家并不管这些,说人都叫来了就一个都不许落下。
让人笑话就让人笑话,人手多一点他的安全也多一份保障,再说老管家的一番心意也不能推迟。
八十个亲卫再加上十几辆牛车拉着行头,队伍在城里的街道上拉得老长。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赶去皇上那里,唐明决定先坐船去天津,再从那里走陆路。
这样既节省时间速度又快,最重要还是不用劳碌奔波。宝船厂的宝船一早便准备好,唐明一到便直接上了船。没有任何人来相送,这是唐明的意思,所以上船后便立刻启程。
船舱隐蔽的一个角落里,满满的堆放着几十个大木板的箱子,这是唐明最为看重的东西,也是他上战场可以保命的东西。离开南京的时候,他特意到军械司拿了这批燧发枪。
朱勇却很看不起这些东西,认为唐明靠这些东西保命不妥当。战场上瞬息万变,这燧发枪虽然比弓箭厉害得多,可却只能远距离放上一辆枪,而后还是要真刀真枪的打敌人。
且这燧发枪装弹的时候比较麻烦,唐明虽然改进了许多,可比起弓箭来也强不到哪里去。单说速度的话其实燧发枪还比不过弓箭。他已经亲试过,燧发枪打一发的话,他自己可以射出两箭,这是一个硬伤。
还有这燧发枪因为装弹麻烦,时间太久,战场上只能远远的打上两枪,而后就只能抛弃当棍子使用,若是这个要买的弱点无法弥补的话,这些东西就是鸡肋。
“如果你想靠这些东西保命,还不如等到北平的时候,我到父亲的军营里拉上一队精兵来得靠谱。这些跟烧火棍一样的东西,在战场上并不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还不如那些瓷罐雷来得实际。”朱勇撇着嘴,不屑的指着满仓的燧发枪嘀咕着说道。
唐明却自信满满的说:“你可别小看这些东西,别人怎么用那是别人的事,在我的手上这些就是无坚不摧的利器,用好了那些鞑靼的骑兵就是这些燧发枪的活靶子,来多少我就杀多少,保准他们有来无回。”
唐明从来不会说大话,这一点朱勇承认,可现在说的话在他看来确实有些夸大,所以朱勇还是无法接受,只不过是表面上不说而已。
朱勇信不信自己都好,唐明此刻也没必要跟他做无谓的争执,事实胜于雄辩,唯有拿事实来证明自己才能让朱勇心服口服。
宝船稳稳的行驶在平静的海面上,海鸥盘旋于船头,风平浪静的好天气,多少给唐明这次出征带来一个好征兆。从南京到天津顺风顺水的话只需五天的航程,这比起走陆地最近的路足足快了一半的时间还不止。
不仅快还免去大家一路奔波的劳苦,朱勇算是最有感触的人,前些日子他就带着人马从南京到北平跑了一个来回。一路上风尘仆仆的不说,有时还得露宿荒野,如今跟这坐船一比,那就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朱勇拍了拍船玄,一脸感慨的说:“这坐船就是舒服,早知道上次也坐船就好,害老子辛苦的跑了一个来回,差点把浑身的骨头都给颠散架。”
唐明却突然皱起眉头,手搭在眉毛上远望着前方黑沉沉的天空。海上的天气句是多变,刚才还晴空万里这一眨眼的功夫便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伸手指着远方的黑云,唐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