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退出汉王党,可是李宗不但不听他这个父亲的话,而且对李恪的推崇已经到了他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因此,他就想亲自试探下李恪,看他是否就如同李宗推崇的那样。而李恪在幽北草原的一战,李道宗在知道李恪的辉煌战绩后不再怀疑他的统军能力,只是还想了解一下李恪做人处事的风格和品行,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李宗就是对李恪说的再怎么天花乱坠,对李道宗处世日久的人来说还是想亲眼见识一下。
今日太极殿挫败慕容顺的阴谋,李恪用自己行动证明他处事手段和能力,也让李道宗心里有了底。
而他刚才的试探就是想了解下李恪的品行,是否的那种取得一点点胜利就骄傲自大的人。因此,他才会搬出李靖这个大唐军人敬仰万分军神,想以此来试探李恪。没有想到李恪不但骄傲自满,而且还表现出他仁爱的一面。至此,李道宗终于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他相信以李恪的能力和品行,李宗跟着他不会吃亏。
“多谢王叔的教导,本王一定会铭记王叔今天的教导。”李恪脸色有些缓和,正色的说道。
“三哥——三哥你怎么回来府上呢?也不跟我说一声,害的我现在才知道。孩儿叩见父王!”而就在这个时候,正在后院练武的李宗从下人的口中听到李恪来到了府上,便急急忙忙的来到了客厅。
“宗儿,看你毛毛躁躁的成何体统,见了殿下还不快行礼。”李道宗看到李宗冒冒失失的闯进了客厅便吼斥道。
“王叔不用责怪宗弟,他也不是故意的。”李恪急忙替李宗辩解,同时将阻止了李宗对自己的行礼,“宗弟,你都多大的人了,怎么还是这副急躁的样子,以后行事可不能这么急躁,遇事要沉着冷静,知道吗?”
“是孩儿的不对,还请父王赎罪。”李宗除了在李恪一事上忤逆过李道宗之外,平常情况下李道宗都很恭敬,他见李道宗没有发怒,便果断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然后又对李恪说道,“三哥话我记下来,以后一定会改掉这个毛病!”
李道宗看到李宗对李恪说的话的反应就知道自己的儿子听李恪的话胜过了听自己的话,心里不由的微微叹息,脸色露出了一丝苦笑。随即,他将这一表情掩饰了过去,心里好似下了一个决定,对李恪恭敬的说道道,“既然宗儿如此听殿下的话,殿下又是他的兄长,自古长兄如父,以后宗儿就要多蒙殿下教导了。”
李恪自然明白李道宗这句话的含义,他知道李道宗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忙道,“王叔尽管放心,恪一定会尽力替王叔约束宗弟让他少惹事端,督促他勤练武艺。”
“那我就放心了!”李道宗看了眼前一脸欣喜的李宗,语气中透露出了一丝欣慰之情。
李恪到任城王府拜访李道宗的目的就是看看他的态度,没有想到因为李宗的缘故李道宗会这么轻易就做出了选择,心里不由的欣喜不已。
而他的目的达到,便也不想这么快就要李道宗明确的表明自己的态度,他知道这样做会将事情弄得适得其反,便跟李道宗聊了一切兵法布阵方面的东西,这才告辞了李道宗出了任城王府。
第二百二十章 不详的预感
出了任城王府,登上车架,李恪这才露出了一脸的欣喜之色。泡!书。吧*今天他之所以要亲自送李雪雁到任城王府的目的就是想探探李道宗的口风,看他对自己争储方面抱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没想到因为自己和李宗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李道宗的决定,隐喻的表明了要站在自己的一方。而更为重要的是自己还得到了军神李靖的夸奖。
对于李靖,李恪很敬佩,不管是他的军事机会才能,还是他的为人,都让李恪很仰慕。
坐在会汉王府的车架中,李恪欣喜之余,不由的在脑海里回想了一遍关于自己知道的李靖的资料。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是隋将韩擒虎的外甥。而他的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孙、吴,就是兵家最为推崇的孙武和吴起,可见名将韩擒虎对自己的外甥是多么的看重。
而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想到这里,李恪有些奇怪,既然牛弘如此称赞李靖,怎么没有提拔他呢?还有左仆射杨素当时可谓权倾一时,而他对李靖的评价那么高,怎么就任由这样的人才从自己身边流失呢?
而当年李渊太原起兵,想要造反,李靖知道后冒死前往长安告发,虽然最后未能得逞被抓,随后被李世民所救。但是,在当时隋炀帝丧失民心,隋朝就要灭亡的时刻,李靖还有这样的忠君思想,足以表现出他的人格不凡。不久他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卫。
而让李恪敬佩的是除了李靖冒死前往江都向隋炀帝进谏以李渊谋反,以尽自己作为臣子的本分之外,他在大唐开国之后一直秉持着军人不敢政事的原则,不参与任何的政zhi斗争,这点让李恪很欣赏。
当初,李世民宣武门政变的时候,就曾派人到李靖和李绩军中,暗示支持自己。没想到李靖当场就拒绝了,说他不支持李世民,但也不会破坏他的行动。李绩作为李靖的部下,也因为李靖的缘故没能参与到这件对他来说最大功勋的政变当中来。由此可见,李靖确确实实是大唐军人不干政的楷模。
而这次李世民有意将李靖调入长安,入职兵部,除了李世民想收拢兵权之外,李恪猜想他也是有意想让李靖入职宰阁,让他封相。毕竟在大唐,封相的荣誉要高于大将军、大总管等的军职。
而李恪也通过历史了解到,李靖在入职兵部之后变得沉默寡言,听的多说的少,甚至一度隐退在家不问世事。
所以,能够在自己风头正经,在外人看来已经表明了要跟李承乾有争储之意的情况下,李靖还能直言不讳的夸奖自己,这已经打破了他对自己沉默低调的要求的底线。可见他对自己的欣赏之情不是一般的敷衍,而是真正的欣赏,发自内心的欣赏。而李恪认为李靖这样的欣赏要远比李世民的夸奖更加难能可贵多。毕竟,他知道大唐在今后对突厥的战争中,和对吐谷浑的战争中,李靖都是行军主帅,而他现在如此欣赏自己,那自己以后不管是对突厥和吐谷浑的战中取得的功勋还是今后得到军方将领的支持方面都要比李承乾和李泰要强上不少。
“恩!确实的有得必有失啊!”李恪叹道,他在车架中想的都是今天在任城王府的事情,因此,不知不觉中车架已经到了汉王府。
回到汉王府,他将朱童招的书房,询问了关于今天未能在李泰关于四国使团的确切情报。朱童自然不敢怠慢,将自己所知悉数告诉了李恪,李恪听完朱童的回答后很不满意,因为朱童对他说的这些情报李泰今天已经在祭天祭祖时对他说过,两人所说的内容没有多大出处。
“殿下,我们在长安的情报系统主要负责和关注的是朝廷局势和各部官员之间的动向,对于四国使团没有投入太大的人力,因此得到的情报也就只有这么多。”朱童发现了李恪对自己情报的不满,随即解释道。
“恩”李恪沉吟道,他不否认朱童的解释,他给朱童的命令确实的没有太多的提及四国使团,而四国使团中的高丽和吐谷浑七月十一那天才到的长安,没有投入多大的人力能得到这么多情报已经很不易了。
“从今天起你要密切监视高丽、吐谷浑和扶桑三国使团的馆驿,随行初入的人也不能放过,本王要确切知道他们此行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李恪命令道,他自始至终都觉得高丽、吐谷浑和扶桑这次来到的长安的原因并不像李泰说的那么假单。
“诺”朱童答道。
李恪又跟朱童询问了一下侯若依的情况,朱童将自己知道全都告诉了李恪,李恪听后放心了不少。至少从朱童的回答中他听到候若依最近过的很少,除了情绪有些低落外,身体已经完全恢复。而她情绪的低落,李恪自然知道原因,只是自己现在还不能将过多的精力放到这件事情上,至少在没有弄清三国来长安真正的目的之前他不跟掉以轻心。
“那你出去吧!”李恪对眼前继续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