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1917-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沙俄旧军人,尤其是那些军官们,因为家庭出身和所受的教育问题,更多的是投奔了临时『政府』下的高尔察克,而不是托洛茨基组建中的红军。
“必须更大规模的组建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红军,要采取政治委员制度,契卡的队伍也要扩大,要肃清沙俄旧军队的影响,要以工人阶级为基本依靠,团结贫雇农,团结知识分子,坚决打击富农的屯粮问题,对地主阶级就不要讲什么人道主义,他们不会成为我们中的一员,这是他们的阶级『性』所决定的!”
乌里扬诺夫一手叉腰,一手有力的挥动,对着会议室里的中央委员们发表着他的观点,或者说,给大家打气以及做具体的行动指示!
“关键问题还是粮食,乌里扬诺夫同志,没有粮食,即使是纯工人阶级组成的师,都无法在前线坚持,现在各地的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和立宪会议派的临时『政府』到处在叛『乱』和宣布自治,当然,这些地方同时也有我们的苏维埃政权存在,但显然,在远离莫斯科的这些地方,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力和力量都还远远弱于我们的敌人!”
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摊开双手,没有粮食他什么也做不了,比如正在组建中的苏俄红军东方面军,是用来对付此刻苏维埃最大的敌人高尔察克匪帮,但是如果没有粮食,伏龙芝们和图哈切夫斯基主观上再努力也没有用。
“粮食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中央不是已经决定对一切工业实现国有化管理么,我建议尽快在全俄执行粮食垄断政策,在农村推行余粮征集制度,对富农和地主们绝不能手软,当地苏维埃要尽快行动起来!”乌里扬诺夫同志再次祭出了余粮征集制度这个大杀器。
“乌里扬诺夫同志,我不得不提醒你,提醒中央委员会注意,余粮征集制度将大大挫伤农村和农民对我们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会不可不免的把中农甚至贫农都推到我们的敌人那面去!”老于持重的季诺维也夫忍不住高声道。
“我亲爱的季诺维也夫同志,为了保证红军战士能吃上粮食,必要的牺牲是值得的,何况现在农村中贫农的成分不占有粮阶级的多数,绝大部分粮食在中农、富农和地主手里,如果苏维埃政权都保不住,我们还要农村的支持有什么用?何况相比坚定的工人阶级,农村的小农意识和摇摆『性』、软弱『性』都要强的多,我们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必须保证政权不被颠覆!”
乌里扬诺夫显然对季诺维也夫的提出的警醒毫不在意,在他看来这个季诺维也夫总在紧要关头瞻前顾后考虑太多,也许在这个素来以左派、激进和强硬著称的领袖面前,没有什么能阻挡他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脚步!
“托洛茨基同志,嗯,你那个东方面军几时能组建完毕,我们需要尽快夺回喀山,把高尔察克匪帮赶出乌拉尔山口,东线显然是我们当务之急要对付的敌人,你刚才怎么说的,高尔察克依靠喀山的沙皇国库黄金,已经招募了十万人的白卫军?这怎么得了!东方面军必须即可组建并行动起来!”
乌里扬诺夫不再理会季诺维也夫,转过来问负责组建红军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
事实上红军的组建工作早在1918年初就开始着手进行,1918年1~2月中旬,苏俄中央人民委员会先后通过了组建工农红军和工农红海军的法令,规定苏维埃共和国的陆海军均根据志愿原则由劳动阶级的人员组成。
为了组建红军,建立了全俄工农红军编制委员会,负责兵员的招募和法令的宣传以及组织军队的军事教育。所有这些措施摧毁了作为旧俄国家机器支柱的旧军队,苏维埃国家军队——苏俄红军开始组建。
1918年3月初,刚回到中央委员会『主席』岗位的乌里扬诺夫就批准了按统一编制建立100万红军的计划,组建58个师,编10个集团军。
同时,计划建立11个军区,负责部队的组建、训练和物质供应,并且建立乡、县、省、区军事委员会,负责兵员的登记、征集、部队组建与训练,这就为以后向劳动人民义务兵役制过渡创造了条件。
为了有效地指导苏俄国防工作,1918年3月4日,正式成立了隶属于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的最高军事委员会,履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的职责。随后不久,又成立了作为最高军事执行机关的全俄总参谋部,负责红军的组建、训练以及军队编制与条令的拟制。
“『主席』同志,以下诺夫哥罗德方向的部队和支队为主,东方面军差不多已经编组完毕,辖第1、第2、第3、第4、第5集团军,全军人数大概在10万人,其中骑兵有2万7千人,机枪1882挺,火炮334门,现在问题是东方面军司令的人选迟迟还没有定,这要听听您和其他中央委员们的意见!”
托洛茨基微微皱着眉头,虽然他内心深处对刚才季诺维也夫说的余粮征集制会把农村和农民推向苏俄政权的对立面深有同感,但乌里扬诺夫说的也没错,如果我们不能获得粮食并用它来维持一支保卫政权的军队,我们要农村和农民的支持还有什么用?
第二卷 北京故事 第二百三十九章 泾渭分明的占领区
1918年3月中旬,当苏俄中央委员会组建扩大红军,并成立红军第一支方面军…东方面军和占领喀山的高尔察克白卫军…捷克军团进行争锋相对的攻防战的时候。
在叶尼塞河以西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上,以伊尔库茨克西北端的泰舍特为临时大本营的日本西西伯利亚派遣军的三个师团发起了占领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军事干涉行动。
充当派遣军急先锋的是日本陆军第三师团…大名鼎鼎的名古屋师团,由于3月份西西伯利亚各地的局势是如此的错综复杂,每一个城市都出现了苏维埃政权,以及他们的对手,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和立宪党人组织的叛『乱』和成立的临时『政府』。
日本第三师团的占领西西伯利亚的军事行动也和当初中国参战军占领贝加尔湖东地区一样顺利,当地的苏俄地方政权本来就和叛『乱』分子打的不可开交,憋足了劲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三个师团就像闯进了养鸭场的猎狗,撵的鸭子们呱呱直叫漫天『乱』飞。
由于协约国中英法美三国的干涉和中国事实上的默不作声,日本占领军攻占鄂木斯克的作战计划被硬生生的拦了下来,理由是当地的苏维埃政权已经被颠覆,在喀山和高尔察克白卫军因为待遇和军饷问题闹了别扭的那一部分约三万人的捷克军团,扭头撤离了喀山,转而直奔鄂木斯克。
当然,打着的旗号依然是首府设在乌法的西伯利亚临时自治『政府』的旗号,这支以捷克军团大部,加上已经投奔了临时『政府』的哥萨克大首领谢苗诺夫率领的哥萨克一个师的部队,抢在日本西西伯利亚派遣军之前占领了鄂木斯克。
日本西西伯利亚派遣军当然心有不甘,派遣军司令,号称日本陆军三太郎之一宇都宫太郎可没有那么好的脾气,但是日本西西伯利亚派遣军看看三个师团,加起来也就7万人的队伍,而且进了这西西伯利亚,沿途大小城镇可是足足有4、50座。
日本也是地少民疲穷怕了,这会儿在西伯利亚看看三个师团,撒胡椒面一样撒到50个城镇你想想每个城镇能分多少?也就一个大队的兵力,这再要跟占领了鄂木斯克的三万捷克军团精锐和近两万谢苗诺夫的匪帮厮拼的话,还真未必有稳赢的把握。
憋了口气的宇都宫太郎只好把自己的派遣军司令部大本营设在新西伯利亚,这座城市日后是俄国除了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之外第三大的城市,当然在1918年3月的时候,这座城市不过区区20万人口而已。
不要小看20万人口的城市,在中国内地这样的城市也不算太多,而在广袤的西伯利亚,1918年20万人口的新西伯利亚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
大庭二郎的名古屋师团司令部驻扎在西面距离新西伯利亚250公里的古比雪夫,这厮作为最西面守卫门户的师团,手里笼着一个旅团的兵力,其余部队和第七师团、第十二师团的部队样,撒着欢在广袤的西西伯利亚大平原上十个指头按跳蚤的占领着那些城镇。
中国通柴五郎的第十二师团师团部驻扎在最东面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这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一个大站,这厮手里才抓着一个联队的兵力,其余全部撒到了周围几百里星罗棋布的俄国城镇去中。
藤井幸槌的第七师团则一分为二,派遣军司令宇都宫太郎自己笼着一个旅团的兵力,只给了藤井一个联队,师团部驻扎在远离铁路线的新库兹涅茨克。周围几百里是密集的俄国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