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第5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一句提醒了薛崇训,他想起自己要加入此时的人们陌生的数学,恐怕反而会变成别人的话柄,对推行制度的改变显然是很不利的。他便问道:“我给朝臣们看的那本《数学》你见过没有?”
杜暹答道:“臣看了一些,时间仓促尚未读完。”
薛崇训又问:“将其加入科举的科目之中如何?”
杜暹就知道薛崇训会问这个问题,便从容答道:“陛下有此一问,自是比臣先预见到此举会增加科举变法的难度;既然如此,陛下仍要问,定然另有深意。”
薛崇训笑了,说道:“那你说说看,我有何深意?”
杜暹道:“臣未读完此书,故不敢妄言。”
薛崇训觉得杜暹很理解自己,就仍不住说了点想法:“世人读书以先贤典籍为重,但仍然重视天文历法等学问,是因四时气节实用于农耕。而我推崇数学,是它可以为户、工、兵等部提供实用基础。比如你在营州之战时用的炮,调整射程的炮表就涉及到数学计算。国家不仅需要有济世救民抱负和明理处事的贤才,还需要能推进世道进步的人才,这样国家才能日益强大百姓才能越过越好。”
杜暹见过炮表的计算方式,也听说过薛崇训用测船来计算粮食重量的逸闻趣事,加上这回能著书立说,他是想不明白薛崇训是怎么琢磨出这些东西的,大约天子确实有点神乎,不能以常人度之。
他急忙说道:“陛下为圣人,甚于先贤。”
薛崇训对于这样的褒扬觉得有点过了,便笑道:“你这句话我不能坦然受之。”
“臣绝非奉承。”杜暹一本正经道,“先贤以民不饥不寒安居乐业为治世,陛下之大志却远非于此。”
……
杜暹回到内阁衙门,其他三个人问他有没有科举的问答,杜暹自己也当着内阁学士,便将薛崇训想革新科举并将那本书列入科考题目的事儿说了。王昌龄当即就说皇上是嫌反对科举革新的人不多,杜暹说那门学说相当于天文历法一样,于国有利,并不表示什么看法。张九龄还是那句话,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考,公平就行。
苏晋道天子是得了上天赐玺的人,就是圣人,古代圣贤的书可以用来|经世治国,当今圣人的书为何不能?他是拥立的功之臣,把薛崇训神化也是他干的事,所以这么主张也是立场坚定,一条道走到黑,为官者不是谁都能是窦怀贞,政见和站位稳定是值得信任的表现。
四个阁臣一合计,决定让皇帝下,内阁衙门只需要提出建议和列出预见的危险。
正好此时已临近年末,四人便分工行事,找政事堂的人总结一年各部的施政得失,再以内阁的名义进行汇总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要预先谋划明年的政策,进行国策调整。
科举取士就是第一大国策转变;之后是户部财政的政策,内阁等人没有提出仍然建议,在他们看来有所作为的只有让内务局和国库分开这一点了,但没人提出来,军费消耗的账目只有通过开源节流等治标不治本的法子来意思一下,新钱法仍然实行保守政策,因为此时没有真正的经济学家,户部那些人才制定“青钱”的计划只有以国库实际储存的硬通货和纺织物等实物为凭据,保守印钱避免经济动荡,薛崇训捣鼓出的纸币和银票差不多,没有充分挥纸币的作用;
来年的兵事作出了改变,因为营州之战和薛崇训个人在决策上的表现,再去反对东北用兵的事已经没有意义,内阁只有在咨文中调整国策,提高东北防务的投入(在此之前的唐朝在高句丽灭国之后重心一直在西移,精兵也大部分在西北,这基本是国策基调);对吐蕃的策略依然是利用北方末氏拖住逻些城,内臣们建议除了援助军备,应设法向末氏地区增兵,只要在吐蕃北部一地布武,就能改变西南、西域、河陇几个地方都被牵制的被动局面;
北方草原自从突厥战败,漠南被长安实际控制之后,突厥国从敌国变成了牵制回纥各部统一的势力,长安朝廷正在改善与它的关系。虽然回纥自唐朝起就一直和中原关系良好,从未有过敌意,但内阁阁臣认为那些部落活动区域辽阔人口众多,应该警惕。
这套军事策略充满了原来晋王府幕府的影子,与前唐朝廷的政策完全相左,连回纥也被列入防范。朝野很多人肯定是不赞同的,但是这种中枢的密文大部分人无从知晓,南衙能参与的人最多十个。内阁的成员大部分是以前晋王幕府的人,一直就是这样的思路;政事堂专相张说也多年受薛崇训的影响,早已接受了这套观点。所以偌大的帝国政策方向实际掌握在十来个人手里而已。
第七十二章 功劳
已进入十月间,掐指一算薛崇训坐上那个位置已经整整一年。、m/F/x/S、n/e/T/今年的雪还未下,河面也没有开始结冰,但天气是明显寒冷起来。太平公主觉得大明宫的冬天干冷对她的皮肤很不好,便决定早早去前往华清宫过冬。在此之前,皇后李妍儿已经被“诊断”出有孕,去华清宫静养去了。内廷还剩下薛崇训做主,可他很少过问后宫的事,于是太平公主临走之前交待金城公主管理内务。
此前薛崇训不在长安时,太平公主决策了几件大事,其中一件事撤了河北行军大总管杜暹的兵权,现在杜暹已经回京;另一件是转授兵权给金吾卫将军张五郎。薛崇训和南衙大臣对她的处理都能接受,南衙大臣按照几个月前与薛崇训的妥协,默认了在河北修筑长城和要塞的预划。但薛崇训一直没有明确下令开始办这事儿,大臣们自然不会提这茬,因为大伙本身就不怎么赞同大修工事,不再反对只是对撤换杜暹的交换妥协。
当然人们不能期望他突然醒悟取消以前的决定,杜暹回来受到的宠信就证明薛崇训从未打算改变自己的想法;也不会是忘记了或者拖拉的原因,薛崇训经常不上朝接受朝拜,但干事仍然挺干脆利索的。他在等待一个消息。
一天宦官杨思勖到温室殿觐见,终于带来了他等待的消息。
杨思勖递上了从武功县神机署来的一份卷宗,洋洋洒洒几十页的字。薛崇训随手翻了一下,只得问杨思勖道:“萧旦把朕交给他的差事办好了?”
“回禀陛下,已经办好了,详细全写在这份卷宗上呢。”杨思勖回答道,语气很轻松的样子,带来的是好消息他自是毫无压力。
薛崇训的手指轻轻在下面的一叠纸上磕了磕,心说这么多字要看完?他沉吟片刻便递回给杨思勖:“你在监管神机署,这东西你瞧瞧就行了。让萧旦派人送一车‘水泥’,一车‘焦炭’到长安来。”
他心道看实物就能确定那东西的成败,说不定比看这么多字的描述更加靠谱。
杨思勖领命急忙从玄武门调禁军快马去武功县传口谕,这种天子亲自过问的具体事儿效率非常高,上午刚派人去传旨,旁晚东西就到了玄武门夹城内的禁军官署。杨思勖又用盒子装了两盒东西拿到温室殿来让薛崇训过目。
只见里面装着一盒灰黑的粉末、一盒黑漆漆的块状东西,薛崇训拿出一块可能是焦炭的东西仔细瞧了半响,其实他也没见过焦炭……水泥倒是见过,但以前见得水泥和眼前的这种东西显然不是同一种。
他又用手指拈起一|撮粉末在手指间搓了搓,然后拿起一块毛巾揩了揩说道:“传令禁军在玄武门外用那车水泥粘合砖石修一小堵墙,然后将焦炭送到甲坊署,让他们拿来熔铁,办好了你便过来禀报。”
杨思勖忙道:“奴婢即可去传谕。”
其他人不太理解薛崇训,为什么对如此具体的小事如此上心,每每亲自过问;而那些事关中枢地方的政务却不怎么理会,通常都是政事堂给予处理办法,内阁审核批注建议,最后应该是薛崇训批阅的,但他基本都是叫人直接用玺,几乎没有不准奏的,于是南衙两个官署处理的政务实际上就等同于圣旨。薛崇训对于皇权倒是很放得开手,当然大臣们是不会嫌累的,非常乐意干那些事,这样才能实现他们的抱负和才干。
第二天杨思勖就禀报了甲坊署的结果,“焦炭”可以熔铁,薛崇训以此判断那车东西可能就是焦炭;玄武门外的一堵矮墙也修好了,但薛崇训又等了三天估摸着差不多干了,才准备过去视察。
第四日一早,他也不去内朝看奏章,乘车直接去了玄武门,然后换战马带着一队禁军出宫门来到了外面的一片草场上,果然见得草场边上竖着一堵矮墙。薛崇训穿着一身袍服,骑马仍旧矫健,带着一队甲兵奔到墙边,后面的内侍省宦官和甲坊署的官僚也随即赶了过来。他坐在马上回顾左右,看见旁边的马上有个认识的将领,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