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匡政之路-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望斟酌了好一会,迎着田大勇有点哀求的目光道:“既然你下了决心,就应该去努力。合适的时候我给你介绍一下郭哥,闻部长,张书记给你认识一下。”

田大勇不由眼睛一亮,叫了起来:“牛啊,苏大将,不声不响地你就拉上了三个党委委员。”

苏望笑了笑,继续指点田大勇:“到了麻水镇,你要多向郭哥学习,没事多去人大主席团张主席,张文明书记和闻部长办公室里坐一坐,尤其是张主席,他是麻水镇的老领导,在各村的威望不是一般的高。苏鹏飞这个人有点傲,你得拿出点本事来他才会看得上你。此外你必须得防着陈水莲,这个女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有夏国良,这次麻水镇主要领导都吃了挂落,就他反而升了上来,里面没点文章我是不信的。”

田大勇用心地听着,时不时地点点头。

**************祝大家新年快乐,龙年大吉!!!恭喜发财!!!

第一部科级干部第八十四章故地重游(一)

苏望和张宙心先去了光明乡,观音殿乡,吴家寨乡,伢背乡转了一圈,这里既有荆南省明清时代移民聚集区,又有土生土长的土家、苗家原居民聚集区。两人跑了五天,采访了二十多位老人,翻阅记录了十几家有数百年传承的族谱,还拍了不少照片。

最后一站是麻水镇,这里的羊山村有一块碑,据说是明朝军卫屯民时留下来的。经过麻水镇的省道是在明清时代驿道基础上修建的,明朝洪武年间,大批军卫沿着这条路向西迁徙,直到黔中、云岭省,其中也留了一部分人在麻水镇,扼守这条东西要道,他们的后裔就集中在东山、羊山几个村。

苏望两人在羊山村和东山村转了一圈,受到陈长水、张老根的热情招待。大家对麻水镇近期的变化唏嘘了一阵子,张老根甚至感叹,要是苏镇长还在麻水镇就好了,说不定就上去了,现在能够领着大家伙为小康努力奋斗了。

苏望笑了笑没有做声,如果自己还留在麻水镇,没依没靠的,正是背黑锅的上好人选,说不定麻水镇因为私种罂粟的牵连就让自己一个人扛下来了。

陈长水和张老根对苏望两人要查看的石碑和翻阅记录的族谱不感兴趣,他们非常感兴趣的是岩头垄的信达公司。

这段时间,信达公司在郎州市是越发地兴旺起来,在贾志国、聂剑雄、曾宜国兄弟等人的介绍下,他们接到了好几个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装修大单,而杨光亮也进入到角色,虽然游刃有余还谈不上,但是大致都能应付得下来了。

信达公司发了第一次工资,由于实行的是绩效工资,平均一个人能拿到一千元左右。大家伙拿到钱后,第一件事就是留下不多的生活费,然后全部寄回了家。这件事轰动了整个麻水镇,尤其是岩头垄村村民们成群结队来邮政所取钱时,几乎被其他村村民嫉妒羡慕的目光给淹没了。每月能领到一千元工资,年底还有分红,简直跟单位当领导差不多了。听着岩头垄村民们得意还有带点炫耀的叙述,旁村的人几乎要抓狂了。

最典型的是中都村民,深受刺激的他们强烈要求村办竹器厂分红。可是只靠县百货公司和日杂公司慢慢卖,怎么可能这么快见效呢?愤怒的村民们差点把竹器厂给拆了。

而信达公司因为订单稳步增长,需要增加大量人手,于是坐镇岩头垄的冯支书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不仅岩头垄村的村民,中都村、二头村、观音庙村,甚至羊山、东山村的村民都绕着几十道弯的亲戚关系找到他,希望能够进到信达公司去。

不过按照早先商量好的规划,冯支书人手优先从岩头垄招收,不足地再从其他村补充,而且必须经过严格考核,有一项木匠或泥瓦匠手艺。至于那些现在想入股的岩头垄村民们,冯支书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早干嘛去了。

陈长水和张老根对苏望厚此薄彼非常不满,强烈要求也他们村出谋划策。张老根更是气鼓鼓地说道:“现在二头村的耐火材料厂也开张,王下田那老东西也人五人六地当起老板来,听说这个月他们厂就挣了一万多,还在村里收了几号劳力当工人,一个月发四五百元,现在牛气得不了。我说苏镇长,我和王下田都是和你一起喝过酒的,你可要一起对待啊。”

二头村的永固耐火材料厂苏望是知道的,做为销售经理的肖万山曾经到县里找过他。苏望打电话给两位表哥,请他们帮忙联系了几家外县的水泥厂等客户,现在只是初步试用,等没有什么大问题,订单还会增加,应该说,永固耐火材料厂在苏望的帮助下也算走上了正规,只是因为受众比较小,所以影响不是很大。

盛情难却的苏望沉吟了许久才缓缓说道:“老叔,办法倒是有一个,只是其中有些问题。”

张老根一听,眼睛不由闪出光来,连忙问道:“什么办法?”

苏望狠狠地抽了一口烟道:“铸钢厂。”

这个点子苏望老早就想到的,上一世他一位同学的哥哥,九六年跟人合伙在城郊搞了一个小铸钢厂,用废钢废铁回炉冶炼,做成铸铁铸钢件,卖给一些机械厂。开始时还是小打小闹,每年挣个一二十万大家分一分。九九年拉到一个建宁的大股东,陆续投入一百来万,扩大规模,结果一下子发了,到零二年,成为小股东和厂长的同学哥哥一年能挣个三四十万,还当上了县政协委员。

东山村和羊山村地理环境也不错,靠着麻水河和省道,交通和水资源都没有问题,而且还有星坪煤矿和金宝洞水电站这两个大便利,附近就有一个变电站,用煤用电都很方便。这个想法苏望还在麻水镇时就想提出来,只是铸钢厂太污染环境了,由于规模不大,污水废气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处理,对东山羊山村和麻水河的环境肯定会有污染。所以苏望迟迟一直没敢提出来。

“铸钢厂?”张老根迟疑道,这不是大炼钢铁吗?“苏镇长,这玩意好弄吗?”

“不好弄。”苏望毫不迟疑地说道,“首先投入大,没有上百万根本形不成规模,其次,有一定技术含量,不是说谁能弄就能弄的,最后是污染大,工作时污染大,工人辛苦,排出的污水废气对周围环境也有影响。”

“这么多钱,苏镇长,你还有其它什么招?”张老根期期艾艾地问道,听到前两点,他就有点胆怯,至于第三点,他暂时还没有概念。

“老叔,羊山村和东山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就是这一点反而限制住了你们的发展。从常规而言,最好最正规的办法是走农业养殖之路。可是现在什么大棚种植,养猪养鱼各地到处都在搞,没有什么搞头。最关键的是荆南省本身就是农业大省,各地的农产品从一定程度而言,都已经饱和了,就连潭州、昭州、建宁几个大一点的城市,都有自己的供应基地,根本不需要从距离遥远的义陵这边运过去。所以要想卖个好价钱和有稳定销路,只能往岭南省卖,可是这条路我又不熟悉。”

苏望细细分析道,“至于其它的行业,我是琢磨来琢磨去,没有找到什么合适的机会。岩头垄办信达公司,是因为他们的村民有很多懂木匠和泥瓦匠活,羊山村有吗?没有。中都村办竹器厂,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竹子资源,羊山村也没有。老叔,不是我不肯帮你们想办法,只是这办法太难想了。小打小闹,你们不愿意,搞大的,你们又没有便利的条件。”

“苏镇长,我们村也没有铁矿资源啊,就连我们义陵县也没有听说哪里出。”张老根犹豫地问道。

“老叔,这铁矿不要说义陵县,就是整个郎州地区也没的出。”苏望笑呵呵地说道,“再说了,用铁矿石炼钢铁,这一两百万的钱砸进去,你还只能看个泡泡。我指的是用废铁废钢来炼。”

“用废铁废钢炼?”张老根和张宙心有点明白了。

“这个铸钢厂规模不会大,废铁废钢足够用了。”

“苏主任,那这销路怎么办?”刚才一直在旁听的张宙心忍不住问道。

“潭州、昭州、建宁有些机械厂需要钢铁铸件,因为数量不多,找一般正规钢铁厂去做,人家还不大愿意做,报的价格还比较高。自己做,可他们一年说不定就那么几个十几个件,专门去搞个冶炼铸造车间或分厂,岂不是太浪费了。我在工学院读书时,参观过一些工厂,了解到一些情况,这些中型厂在这方面的需求加起来还算可观,而且这些厂的人也都在为这些铸件头疼。”

“是啊,苏主任是省工学院毕业的,认识的老师应该有这方面的关系。”张宙心连声赞同道,荆南省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