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听宋鲁继续说道:“江湖上的事情也只能骗骗那些凡夫俗子,我们这些人可不会管那么多。但对于大兄为何如此做,我尽管多方试探也毫无头绪,也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吧。不过,磨刀堂的确危险,若你现在就走,我们绝不会怪你。”
李钦哈哈一笑,道:“我李钦岂是临阵退缩的人,宋阀主是宗师,我也是,虽然未必能够胜得了他,但自保应当是没问题的。等着吧!为了我的大业,我也是要活下来的。”
言罢李钦洒然跨进院门。
进门后是一道横越池塘花圃的曲廊,沿廊前行,左转右曲,放眼四方,绿荫遍园,步移景异,意境奇特。
曲廊尽端是座六角石亭,恰是池塘的中心点,被石桥连接往环绕庭院一匝的回廊处。
石桥直指另一进口,隐见其中是另一个空间,古树参天,茂密硕壮,生气勃勃。
李钦穿过石亭,过桥登廊,通过第二重的院门,眼前豁然开阔,尽端处是一座宏伟五开间的木构建筑,一株高达十数丈的槐树在庭院中心气象万千的参天高撑,像罗伞般把建筑物和庭院遮盖,在阳光照耀下绿荫遍地,与主建筑浑成一体,互相衬托成参差巍峨之状,构成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李钦大感畅快,绕槐树一圈缓行欣赏个够后,才缓步登上有牌匾刻上“磨刀堂”三字的建筑物的白石台阶。
磨刀堂偌大的空间里,一人背门立在堂心,身上不见任何兵器,体型像标枪般挺直,身披青蓝色垂地长袍,屹然雄伟如山,乌黑的头发在头顶上以红巾绕扎成髻,两手负后,未见五官轮廓已自有股不可一世,睥睨天下的气概。
两边墙上,各挂有十多把造型各异的宝刀,向门的另一端靠墙处放有一方像石笋般形状,黝黑光润,高及人身的巨石,为磨刀堂本已奇特的气氛,添加另一种难以形容的意味。
这种意味是一种压力,他及来自于宋缺本身的气场,磨刀堂的建筑格局,也来自于宋缺的威名。
天下第一刀手——对于这样的名声没有人敢忽视,即时李钦来自于后世,对此天不怕地不怕,对宋缺也不禁重视起来。
他来到宋缺身后,在他背后一丈有余的地方站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之后,躬身拱手向他的背脊施礼道:“在下李钦,见过阀主!”
“判经离道的李元华?”一把柔和好听的声音轻轻的笑了起来:“你走的可比杨广还远呢。”
李钦愕然道:“走得远?不知阀主指的是什么”
宋缺旋冷冷的开了口:“你做的那些事情,杨坚、杨广已经让天下大变样了。你还要继续……你想毁灭天下的道统么?”
“时移世易,生存才是最重要的!道统,你认为什么样才是真正的道统?”李钦从容的反问宋缺:“商统?周统?秦统?汉统?或是魏晋?门阀之物,不是自古就有的,自然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事实上,我认为所谓的道统都是细枝末节,只要我们子民还在,做主的还是汉人,他们用的还是汉语,写的还是汉字,一些改变,那也就让他改变吧。”
“你就不怕路子迈得太大?”宋缺冷然询问。
“所以我需要阀主这样的人为我把关。事实上,任何一个朝廷,都必须有保守和激进的人。我希望阀主能用你的远见来帮助我。”李钦诚恳的冲着宋缺的背影再次一拱手。
“你的野心还真大呢。”宋缺豁然转身,淡淡的笑了起来。
“我是年轻人,敢想,敢做,这才是我的本性啊。”李钦毫不避让的抬起头来,和天刀宋缺的目光对在了一起。
这一刻李钦终面对这威震天下,出道后从未遇过的对手“天刀”宋缺,这传说中天下第一用刀好手。
那是张没有半点瑕疵的英俊脸庞,浓中见清的双眉下嵌有一对像宝石般闪亮生辉,神采飞扬的眼睛,宽广的额头显示出超越常人的智慧,沉静中隐带一股能打动任何人的忧郁表情,但又使人感到那感情深还得难以捉摸。
宋缺两鬓添霜,却没有丝毫衰老之态,反给他增添高门大阀的贵族气派,儒者学人的风度。又令人望而生畏,高不可攀。配合他那均匀优美的身型和渊亭岳峙的体态,确有不可一世顶尖高手的醉人风范。
他比李钦尚要高寸许,给他目光扫过,李钦生出甚么都瞒不过他的不安感觉。
宋缺仰首望往屋梁,淡然自若道:“自晋愍帝被匈奴刘曜俘虏,西晋覆亡,天下陷于四分五裂之局,自此胡人肆虐,至隋文帝开皇九年灭陈,天下重归一统,其间二百七十馀年,邪人当道,乱我汉室正统。隋室立国虽仅三十八年,到杨广为宇文化及弑于扬州而止,时间虽促,却开启了盛世的契机谁能再于此时一统天下,均可大有作为。”
目光再落在李钦脸上,冷哼道:“吴公可知杨坚因何能得天下?”
李钦沉吟道:“该是时来运到吧?”
宋缺仰天长笑,道:“说得好,当时幼帝继位,杨坚大权在握,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杨坚者也。杨坚自辅政开始至篡位建立隋朝,首尾只是区区十个月,成事之速,古今未见。”
又微笑道:“少帅可知杨坚因何能这么快成不朽之大业?”
李钦心中庆幸曾熟读鲁妙子的史卷,道:“敌手无能,北周君威未立,杨坚遂可乘时挟势而起。此时南陈已朽,陈后主只知空唱后庭花,全然没有一点振作的模样。
杨坚在北,尤是汉人,由北而南,这便成了汉人之间的内战。汉人抗胡,或许能尽十二分全力,但若是汉人与汉人之间的战斗,力有不逮,投降即可,又何必拼死到底呢。”
宋缺点头道:“吴公所言甚是,看来你已经把握到了就是汉统重兴的要害所在。”
说罢露出思索的神情,举步负手,踱步而行,经过李钦左侧,到李钦身后五步许处挺立不动,目光射出深刻的感情,凝注在庭院的槐树处,油然道:“北魏之所以能统一北方,皆因鲜卑胡人勇武善战,汉人根本不是对手。但自胡人乱我中土,我大汉的有志之土,在生死存亡的威胁下,均知不自强便难以自保,转而崇尚武风,一洗汉武帝以来尊儒修文的颓态。到北周末年,军中将领都以汉人为主,杨坚便是世代掌握兵权的大将,可知杨坚之所以能登上皇座,实是汉人势力复起的必然成果。”
李钦叹息:“汉武重儒,乃是儒家能迎合汉武帝君权天授的思想。董仲舒的那一套,用来愚民,用来整合内部是足够了。
前汉之威,在汉武之后才得以整合,后王莽乱政,光武依靠豪强而取得天下,虽实现汉统中兴,但也为后来门阀的崛起和天下的分裂定下了基调。
汉人是很强的,可在汉末三国、西晋那一系列的动乱中我们流下太多的血。人口大幅减少,这才是五胡乱华的关键。
若,我们人口有千万上亿,若,我们的实力能够整合成一体,天下还有什么势力能够抵挡我们?”
“所以,你有那些动作?”宋缺的声音低沉起来:“传知识于万民,聚百姓于工厂……你就不怕治下大乱?”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我对夫子言辞的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相信百姓的力量,我相信让他们变得更知书达理一些,能让他们变得更强。
孔子犹收三千门徒,我如何又能反对夫子呢?”李钦淡淡的笑了起来:“只要能够让百姓的生活变好,只要能让军队的战斗力增强,自然冷然自己的国家强大的起来,无论什么我都会尝试一下的。变,并不可怕!”
宋缺沉声道:“果然是判经离道的李元华。不错,不错……天下间能让我放在在眼里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李渊次子世民,另一个就是你李钦,你的势力都在南方,我看得比别人更加通透,你所蕴含的力量可比展现出来的更加强大呢。”
李钦对此依旧是淡淡的:“阀主过奖啦!”
说着,他抬起头来,目光不由落到像神位般供奉在堂端的磨刀石上,从十多个刻在石上的名字搜索,赫然发觉自己的名字给雕写在石上最高处,不由暗觉惊心。
宋缺声音转柔,轻轻道:“自汉朝败亡,天下不断出现南北对峙之局,究其因由,皆因有长江天险。吴公可知关中李家已与巴蜀诸雄达成协议,假若李家能攻陷洛阳,以解晖为首的巴蜀就会归降李家,那时南方将因李家得巴蜀而无长江之险可守,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