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顿了一下,突然想到了什么,马上又说道:“好像不对啊,既然是“二龙夺珠”,那么他把粤王带走就不会有什么事情了,那么先帝也理应没有什么事情了才对,为什么还是去了呢?这个国师可能当时也是危言耸听罢了。”
杨太后摇摇头回道:“还有你不知道,他走时说过,先帝我儿还有一大劫,应在碙洲,只要过了四月,当可无事。”说道这里,竟然失声哭了起来,杨亮节也不知道怎么劝自己的姐姐,只能在一边看着,过了一会才继续道:“当初我也是忘了这句话,只是听说广州大捷,怕遭到元军的报复,一时糊涂之下,也就同意了张世杰到碙洲的建议,每每想到这儿,我就忍不住的伤心。”
杨亮节这才长出一口气,事情是这样啊,怪不得姐姐这次执意要到崖山来,而且当众提张世杰的伤疤。心里还是怀有对他的怨意。但是一想,又有些奇怪,这样一来,这个姜明还真的是不简单,为什么姐姐说不敢问呢?
想着这里,也没有什么忌讳,就随口问了出来:“那姐姐应该重用这个姜明才是,为什么说不敢问这个国师意见呢?”
第一第十七章 打算(下)
有时间就等于有机会,机会呢?有机会等于有什么?——姜明迷茫时问自己的话
*************************************************************************
杨太后沉吟了一会,慢慢的说道:“就是因为他不简单,我才不敢用他,这个原因听起来很可笑是吧?”
点了点头,杨亮节似懂非懂的道:“现在正值我大宋用人之际,得此良助,岂不是如虎添翼吗?如果他真的有能耐调合大将军和文大人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助益啊!”
看着这个没有什么心机的弟弟,杨太后还是无奈的笑了一下,他这个弟弟虽然是出身于官宦之家,但是平日里却是喜欢舞刀弄枪,性子也颇为任意豪侠,直爽过人,有着一种快意恩仇的思想,这个性格放在平常最是让人喜欢,也能交往一些有志之士。但是放到朝堂之上,却是格格不入。让她这个做姐姐的也是无可奈何,不过见他问及,还是要从头解释一番。
“就是他不简单,我从他眼里看不见他到底需要什么,所以才不敢太相信他。”杨太后轻轻的说着这席话,脑海里却是浮现出他当淑妃那时间的往事。这些话,还有这些事情,是他的丈夫,也就是度宗皇帝对他的启发,才会让他有所顾忌。
那个时候,度宗皇帝对他还是极为宠爱的。要按度宗皇帝自个的意见,当初她就会被立为皇后。而不会立那个全皇后。所以在闻知“襄阳失守,吕文焕投敌”这个消息病倒之后,有很多奏折都是由她代为批阅和再转呈皇上的。
最先她也觉得丈夫度宗皇帝过于信赖贾似道。不过她是极富内秀的女人。只是她恪守内宫不干预朝政的朝规,没有插话,只是在心里焦急。又一次她忍不住坐在床边,轻轻对度宗说:
“皇上,枢密院送来的那些奏折,臣妾翻阅过,有不少是参奏贾太师的。”
谁知道度宗只是淡淡的问了一句:“是吗?参奏些什么?”
杨淑妃说:“都说襄、樊之失,责在贾太师。”
谁知道度宗又是一笑。叹道:“怪太师就没道理了。其责在朕。当初贾太师是确实多次请求赴边地。是朕只想到朝中缺人。不让他去。如果当时他去了。或许襄、樊之事。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听了这话。想到度宗正在病中。不好顶撞刺激他。便绕着弯子说:“皇上严于律己自然好。不过也不能凡事都堆在自己身子上。皇上不让贾太师去前线也没什么错。鄂州一带地禁兵。都是他贾太师部署地。统帅也都是他贾太师所信任地人。这次襄、樊相继失守。主要是他最重用地范文虎按兵不动。不去救援所造成地。”
度宗听了她这番话。便道:“你这都是从那些奏折中看来地吧。这样说你就信了?在这满朝文武中。除了贾太师外。还有谁能忠心不二地顾着大宋朝廷?才出点事。指三道四地不少。有人帮助朕分忧吗?帮着做点事地不就只有贾太师吗?朕不靠他贾太师又靠谁呢?”
从哪个时候起。她才知道。丈夫地双眼已叫贾似道蒙住了。既然这样。任怎么说也是枉然。想到朝中虽有忠良。无奈贾似道仗着皇上地恩宠。一手遮天。丈夫对忠义之臣地话就是听不进。而对贾似道地话。即使是无稽之谈。也深信不疑。她对朝中地事并不怎么清楚。烦杂地思考
使她焦虑不安。苦恼了好一阵。那时间脑子里就突然想到:“在朝廷里。永远也不能让一个人掌权。也不能让一家独大。否则那作为官家。就是在闭上自己地眼睛。捂住自己地耳朵一样。只能自欺欺人了。
所以他不想再有一个贾似道一般地人物出现。也不想过分地依赖于一家势力。从前张世杰有陈宜中在一旁制衡。现在陈宜中远走占城。自己地儿子已经夭折了。而现在地皇上。已然是丈夫地唯一血统。所以听说文天祥在崖山准备迎驾地消息。就赶了过来。希翼能够找到一个更好地制衡。谁知道自己地弟弟却是什么也不知道。
杨太后在回想中自嘲的笑了一下,才回过神来,看见杨亮节仍然是一脸无知的望着自己。只好再耐心的说道:“亮节,难道你还没有看出来吗?在大将军的眼里,有“权”字的存在。在陈宜中的眼里同样也有。而在文天祥和陆秀夫的眼里我看到了“名”字的存在。在你的眼里我看到了“势”字的存在,在很多人眼里,我看到了“财”、“忠”、“义”等等字的存在。”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杨太后停顿了一下,慢慢的又说:“而在这个姜明的眼里,我看不见有什么字的存在,所以我们根本不知道他需要什么,所以也就不敢放心的去问他,用他。”
杨亮节这才回过神,好像听明白了一些什么,点点头,道:“姐姐,你的意思就是只有我们明白他需要什么,我们能满足他,才能去放心的去用他?”
杨太后点了点头:“无欲无求的人,是最可怕的,记得有老师说过,这种人不是圣贤,那便是大奸大恶之徒,所以我一直在犹豫。”
正在被杨氏姐弟议论是圣贤还是大奸大恶之徒的姜明,此刻正在和文天祥漫步在昨日的小山丘上,谈论着怎么和张世杰相处。
两个人都对张世杰的对大宋的忠诚与作战的勇武有了共同的认识,这个也正是姜明想需要的。他害怕真的变成了意气之争,那就不可收拾了,纯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在他所经历的后世,叫做“党争”。现在的情况看来,张世杰已经有些偏向于此。姜明真的不想让自己的偶像也有这种层次的想法。
但是对于张世杰为什么自福州以来,基本上是屡战屡败?两个人却是始终得不到要领,分析不出有力的理由,姜明下一步想说服张世杰的可能性几乎等于没有,两个人又偏偏不是武将,所以对于此事也是一筹莫展。
最后还是姜明盗用他后世人的说法,得到了文天祥的肯定。
张世杰出身北方,在战略方面之构想,似乎彻头彻尾地完全以陆战为基础。这个是他屡战屡败的唯一可以说的过去而又不伤人的说法。但是拿这个去给张世杰说,作为自负的他,怎么可能会接受这个现实,姜明也觉得信心不是太足,但是有总不能拿着他后世知道的所谓崖山失败之战来给张世杰说吧,那样就算是他张大将军不把自己当成神经病,恐怕连文天祥也会的。
而且不利用手中的军船在展开机动性之攻击,而是将二千艘的军船集中在一个地方,建立起巨大的海上要塞,以防御敌人之攻击,这似乎是他的基本想法。结果证明这个战略构想失败,因而使得张世杰每每为此受到后世批判。
然而放到现在这个实际的情况下,张世杰必须以确保年幼皇帝之安全为第一优先,害怕将兵力分散也是理所当然的。很容易的被张世杰嘲笑成一个不会打仗的笨蛋。由此会更加被动。
文天祥和姜明两个人心里互相琢磨着该从那边下手去说服张世杰,便一起叹息着原来自己手下并没有一个像样的大将,以至于他们两个基本上没有带兵打过仗的人子啊这里胡乱猜测,本来想找杜浒和赵孟荣还有刘子俊那么一起来商议的,但是想到他们也是屡经败仗,真正是军官出身的人几乎没有,只有暗自叹息。
这才想到。原来以前他们陷入了一个怪圈,就是长年在外打仗的文天祥并没有什么正统军人出身的手下,而大将或者精英却基本全部集中在张世杰的手里,边逃边打,去世屡尝败绩。
是该改变一下的时候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