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中姜明和陆秀夫的下怀,马上命人准备去准备西禅寺的安全和布置事宜。当然要做到尽善尽美了。不过既然要去名刹潜修,那么就不不必多带随从和家臣,当下,龟山上皇有命自己的亲信春宫大夫西园寺实兼统来宋家臣以及追随者。然后统一归大宋节制,听候大宋丞相的指令。
姜明正好也不想管这些日本人的闲事,看见他主动找上陆秀夫,边乐得清闲。遂不再言语。任由陆秀夫安排,因为来之前政事堂已经有所决议,日本人只能再怀安一带驻扎,不能乱走,防止有意外的发生。
当下,用过午膳,就陪同龟山父子二人来到了西禅寺,位于西郊怡山之麓的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是唐朝时所建的古寺。
古寺距福州城约有四里路程,原为王霸仙人修道的场地,有白龟吐泉的遗址、唐代开山祖师懒安禅师塔内真心铭碑、五代慧棱法师塔、唐代七星井,还有弘一法师放生池碑景色很是不错。
得到了满意的结果,陆秀等一班文人雅士都是兴致勃勃的向日本国主介绍着西禅寺的大概情况和景色,龟山天皇微笑着应对,而年纪尚小的后宇多天皇却是面似沉水,一言不发。
姜明看在里,虽然没有做声,但是却是心里暗生警惕,看来需要多找些人来注意一下这父子二人的事情了。
却不知道,其实龟山上皇和后宇天皇也是迫于无奈才这样做的,原来日本自从后深草天皇即位。这个时代属于幕府掌权,日本天皇其实就是个摆设。
是摆设也摆设了,但是后深草天皇的身体很弱,看来属于不长命的那种,只好决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称龟山天皇。
这俩兄弟之间于和平交接,当时也算兄友弟恭。问题是后深草身边的臣僚可不如是想。他们和这位龟山天皇素来不大和睦,于是坚持拥立后深草天皇,宫廷的分裂就此形成。
但是文:十一年(德佑元年)的正月,龟山天皇让位于子世仁亲王(也就是随其而来的后宇多天皇)开始执掌院政,其兄后深草上皇十分失望,辞去太上天皇的尊号并落饰,将情况告诉镰仓幕府。
当时的关东申次西园寺实兼,开始让妹嬉子进入龟山天皇的中宫,采取接近大觉寺统的立场,在与大觉寺统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之后接近后深草上皇,对幕府进行游说其中的利害关系。
幕府原先极力采取不介入皇统问题的方针,也不得不出面进行调停,结果决定采取立后深草上皇的皇子熙仁亲王为东宫,将来此皇子即位后实现后深草上皇的院政的方案。
自此,日本宫廷里面就形成了两派。一派是后深草家的,称持明院统,另一派是龟山家的,称大觉寺统。两派轮流当天皇,
幕府的方案得到两统的承认,翌年十一月实现熙仁亲王的立太子。后深草上皇考虑出家、蒙古袭来的对外危机等因素。使得两个皇统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表面上变得融洽。
但是龟山上皇心里知道自平安时代末期以来,日本的天皇一般都于十岁左右继位,二十岁左右便开始隐退。镰仓幕府先是摄政政治,接着又迎来院政时代。在摄政政治时代,天皇是权力的源泉,然而真正的执政者是摄政或关白。
这说明律令制的衰落,也可说是上代天皇不亲政传统的复活。摄政或关白是天皇的外祖父,而天皇的父亲或祖父从天皇那儿取得政权的形势是院政。镰仓幕府时代武家势力兴起,权利逐渐转向幕府。
龟山上皇想废除了院政,实现了他主张的政出天皇的愿望。他希望由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儿子后宇多天皇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但是心里更加清楚,皇权的确立,其根本在于打倒幕府。
此时,正适镰仓幕府的执权者北条时宗对付外敌,幕府混乱,御家人武士不满情绪日增。而且遭逢此次惨败,镰仓幕府的所在地也不复存在。
北条时宗的威信正降至最低点。龟山上皇认为幕府权威和实力已十分衰落,正是打倒幕府的良好时机。
不过这一切都要有强大的后盾来支持他来完成,他看中了大宋的潜力,所以,才交出三神器表示诚意,想利用大宋为他找回天皇早已经失去的权力。(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阿合马之死
龟山父子二人送到西禅寺,由陆秀夫留下来暂时陪道。姜明就暂且告辞回到了太师府中,回来的途中琢磨着怎么安置这一万余的日本人。
要是用好了,那倒是手里的一把利刃,但是用不好,也可以伤到自己的身体,对于日本人,无论是现在还是在他经过的后世,都没有太多的希望,无论是文壁等人怎么把日本人的彬彬有礼说的天花乱坠。他始终都对其产生不了好感。
面对方才面色阴沉的后宇多天皇,也幸亏他只有十五岁,做不到像龟山上皇那样胸有丘壑,不露声色,才让姜明看出一点点不对。
但是怎么也想不出来是为了什么,在他的印象中,日本所谓的天皇无一不是高傲自大而又狂妄的人。怎么会这么的委曲求全呢?
有些后悔在后世因为愤恨日本人的残暴、没有人性。所以对于日本的什么都不加以注意,以至于现在无从依据,但是既然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回到了太师府中,一定要让鸿儿找些全真子弟严密监测其的动向,好防患于未然。
以道家监测佛,呵呵,姜明想想都有些好笑,那全真弟子还能不拼命的去找对方的漏洞啊。那也没有办法,谁让历代日本天皇都信佛呢?
想通了这件事情,姜明索就将其抛在一边了。现在整个南方的局势都很微妙,在忽必烈将人分四等之后,所有在江南之人,除却那些叛徒之外,都是最低等的那类人群,包括汉奸在内。你要是不改名换姓的话,你还是四等人,不能执掌兵权和重要的职位。
忽必烈的一招自己好像是听过是应该早就有了啊,为什么到现在才执行呢?想想就释然了,应该是灭宋之后才执行的,现在大宋非但没有被灭,反而占有几路之地虽不足于和元军直接抗衡,但是只要是团结,自保却是有余的。
不过现在忽必烈出这一招还真不怎么明智,虽然强调了蒙古人的主要领导地位,提高了蒙古人的优越感,从而使一些蒙古人安稳下来不再反抗是却让江南之宋人都起了同仇敌忾之心。
外元朝还特别规定,第三等人与第四等人不准有姓名,只能在出生那天按日期胡乱扯两个数字充当名字,或以父母年龄之和拼凑。
还有就是读书最不值钱地时期也莫过于现在。重官轻文地歪风邪气达到了相当程度。民间流传地一条社会等级谚语。就很能说明这一点:“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第一类职业是当官地第二类是为官员们办差地衙役。以下便是和尚、道士、医生、工匠、打猎、种地地了。讨饭地乞丐当然是排在最末尾地第十位。而读书人呢。就排在仅次于乞丐地第九位。也许某一个特殊地时期。人人所称呼地“臭老九”就是出于现在地“九儒十丐”吧!姜明这样想着。
忽必烈这样虽然分化了一部分汉人。但是这次四等人制度也导致了人、南人地贵族和蒙古、色目贵族地矛盾激化。这个可能也是自己或是大宋地一次机会吧。
就在姜明正在盘算得失地同时。在摇摇欲坠地大都却生了一件令忽必烈十分恼火地事情。
至元十九年三月下旬。此时地忽必烈正在上都接受辽阳行省诸王地朝拜。以安抚弘吉剌部、亦乞列思部、札剌亦儿部、兀鲁郡王等诸王之心。以免受到海都地唆使给自己添加麻烦另外。在大元有一个不成文地规定是每年四月。忽必烈便会去上都避暑。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期间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忽必烈除在这里狩猎行乐外古诸王贵族地朝会(忽里台)和传统地祭祀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忽必烈本来想借助这次机会来收拢人心。所以比往年都要来地早一些知道自己前脚刚走。在大都就出现了一件大事。
至元十九年三月十七,益都千户王著与高和尚等人合谋,乘太子真金随从忽必烈在上都避,阿合马留守京城的机会。王著和高和尚选了一个酷似太子真金的人,乘夜色混入京城。第二天,高和尚带领众僧侣来到中书省,声称太子已回京城,晚上要做佛事,命阿合马前去为太子接驾。
当天黄昏时分,王著骑马报告阿合马,说太子即将驾到,要中书省的全体官员到宫前迎候。阿合马不知是计,准备前去接驾,派亲信脱欢察儿同王著先去接风,自己
到。
高和尚簇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