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加强朝廷对宗教的控制,天子由于名义上被称作天之子,也就是唯一神灵之子,为此地位远远超过了其他的仙人,这样就避免了宗教干涉朝政的大问题。
刘谦听到之后,继而补充道,由于天子的地位除了盘古以外超越一切,所以未来天子就不需要亲自过问太多国事,朝政就交给下边大臣操劳,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能出面对朝政做出干涉。
襄楷听了刘谦这番话,不由大吃一惊,还以为刘谦是抱着乘机消弱天子权利的目的,不过眼下他跟着刘谦混饭吃,心中虽然认为刘谦这样做不磊落,不过最后也没有说些什么。
襄楷不知道,他这样去看待刘谦那就大错特错了,刘谦之所以会这样考虑,最终的目的还是为大汉长治久安考虑的。
历史上,有很多朝代最后灭亡和天子胡乱指挥有很大关系,在这一点上,不管是聪明的皇帝或者愚笨的皇帝,都有确切的案例发生。
据历史记载,杨广这个人很聪明,经常感叹天下最聪明的人就是他自己。其实这可不是他自卖自夸,杨广确实是个聪明人,可是聪明过头也会出问题,正因为他太聪明太自负,才最后把一个终唐一代在国力上也赶不上的大隋朝给败亡了。
为此,刘谦就有心以宗教改良来提高天子地位,却不让天子接触过多国家大权,除了军事权之外,将朝政交给以文臣为主的臣子处理。大臣处理问题绝对不会发生乾坤独断的事情,任何事情都需要群策群力,这样就防止了因一个人的意见而使国家国力亏损的事情发生。
同时,刘谦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不管天下如何变化,就算是分裂内乱,由于天子不管什么事也就不用承担什么错误,史书也不好意思将文臣犯下的错误记载在天子的名下。
还因为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利,大臣只要主持朝堂就能控制全国大权,如此一来不断崛起的奸雄也不会动杀死天子的心思。如此一来,也就最大可能保证了大汉国号不变,永远是汉人的大汉。
改良宗教的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行动的,故而刘谦和襄楷大致形成共同意见之后,就放下这件事,专门处理张鲁的事情。
不久后,刘谦将张鲁叫过来,闲谈两句后,就把他刚才和襄楷商议出的宗教改良说出来,希望张鲁能够住处什么缺点来。
张鲁虽然才刚刚主持五斗米教,可是毕竟他已经在五斗米教生活了二十多年,为此还是为刘谦宗教改良计划作出了一旦贡献。
待张鲁发表完意见,知道张鲁已经对宗教改良比较了解之后,刘谦再次表彰了张鲁对朝廷的忠心,然后才询问张鲁,未来究竟是想在一神教中占据要位,还是想成为治理一方的封疆大吏。
听到刘谦如此说,张鲁知道刘谦这是要在回报他的基础上,对他进行的一次很光明的试探。如果他选择了做官,按照刘谦的意思他就必须放弃五斗米教教主的位置,而不管他选择不选择在一神教任职,五斗米教最终还是会被刘谦给强行改良,最终将会纳入刘谦完全控制中。
此刻的张鲁感到非常苦恼,思虑了半天之后,张鲁还是选择了做官这条路,而是让他弟弟张卫背上五斗米教覆灭的罪名。
张鲁不知道,就在他被刘谦荣任为骠骑将军府典书掾吏之后不久,他弟弟张卫也选择了做官,最后由张鲁没长大的儿子接任了教主之位,随后成为了一神教九大神庭使之一。
安排好张鲁之后,刘谦感到眼下形势对他一片大好,第二天就委任高顺为先锋官,向刘焉盘踞的江州进军了。
刘谦这次没有亲自率军前去,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把守剑阁葭萌关的刘焉军知道刘谦神兵天降在他们背后,并且一举击破了刘焉的治所绵竹,捕获了刘焉的家人和大部分重臣,知道继续待在剑阁也没啥意思,就准备回军去向江州找刘焉会合。
这些刘焉军一撤退,郭嘉率领的五万步骑立刻就进入了益州,并且指挥骑兵在刘焉军背后连番掩杀,将刘焉军杀散在益州茫茫的山野之间。由于一行没有刘焉军阻拦,郭嘉等人的推进速度很快,据说再有两天就到了绵竹。
刘谦以为此举已经成功粉碎了刘焉在益州的基础,此后的战役绝不会激烈,也就没有太过在意躲藏在江州的刘焉,一心都放在如何治理恢复益州民政方面,迫切等待郭嘉和跟随郭嘉前来的一些内政官员。
因为刘谦对益州战役胜券在握,早在一个月前就给益州准备了一些预备官员。时下刘谦手下能够使用的官员不多,这些官员很多都是来自南都学院才学习了半年的学子,不过由于他们都是刘谦学生的原因,对刘谦的忠诚度很高,刘谦也就不在意他们半年内究竟学到了些什么,就把他们给弄过来做官了。
像这一批前来益州的南都学院学子,凉州和三辅也有很多,致使南都学院倏然间为之一空。不过南都学院并没有空下来多久,因为很多人看到参加南都学院确实是一条升官的捷径,这下不用刘谦再大力宣传,不管是不是刘谦辖区还是其他地方,很多听说南都学院学子半年多就安排做官的消息的人们,立刻想尽办法托关系也要将他们的子弟安排的南都学院读书。
就算是现在属于袁术袁绍等人控制区的人们,因为时下来往宛城的客商远远超过了雒阳等地,随着各地商人将南都书院的事情带到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人们听到南都书院这条终南捷径,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大好机会。
汉代许多家族为了家族更好的繁荣下去,决不将一个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而是将家族精英分别送到不同势力中,这样不管最后那个势力取得了胜利,家族都不会因此而衰败下去。正是有了这种观念,所以很多人就算是很效忠他们的君主,他们也愿意把家族中一些分支子弟送到南都书院就读。
这还是手中有大把做官权利的世家豪强,他们见到这个机会还不会轻易放弃,不管子弟最终能不能进入南都学院,他们总要来到宛城试一试。那就更不用提根本没有出仕途径的寒门子弟了,全国各地的寒门子弟听到之后顿时双眼发亮,立刻收拾一番就向南阳郡出发了。
对于这些寒门子弟而言,他们其实根本没有任何把握可以考取,可是眼前有一个不需要出身门第就能做官的机会,而且又听说南都学院只要成绩好就可以减免一切费用,这对家境贫寒的他们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不来试一试会觉得终身遗憾。
如果万一有幸考取了南都学院,衣食住行不用考虑之外,还等于攀上了一条光明的做官大道,那时候害怕没有人给他说亲吗?还用担心以后还被别人看不起吗?
说到提亲这一点,有一个趣事不得不提一下。
南都学院这次数百名学院,几乎同时被刘谦委任为各地官员之后,虽然刘谦害怕这些学院没有从政经验,刚开始任命的官职都不高,可是如此重大的事情还是吸引了雒阳城一众仕女的眼球。
早先,由于刘谦这厮给那士兵提供了丰厚的薪资,许多后来升官的士兵大部分都结过婚,这让原本就感到士兵粗鄙的眼光很高的雒阳仕女们大失所望。眼下,南都学院这一批学子,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属于文化人,而且大部分年纪很小还没有婚配,这就强烈的吸引了雒阳城中的仕女,纷纷让家人跑到宛城为她们挑选如意郎君。
结果,一些出身寒门的学子,为了找到更多的支持,也愿意和雒阳城中的家族联姻,于是一个月之内就造就联姻成功数十起的轰动性新闻。
各地学子蜂拥宛城的事情,最为事情始作俑者,由于刘谦一直为军政大事而忙得不可开交,他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学院中的教授们自然没有想到。甚至一些教授还为生源发愁的教授,见到数万人齐聚学院,当场就吓了一跳,再也不提为生源发愁的事情了。
正因为大家都没有思想准备,而南都学院创建时建造的过小,最多只能容纳一千五百名学员,为此当大家看到数万人蜂拥而来,而大部分学员都通过了考试之后,嘴里边都有些发苦。
这次选拔学员的试题是卢植和郑玄亲自出的题,考试范围不但涉及了经史还涉及了算数等知识,能考出好成绩成功达标的学生,单单从素质而言,其实已经超过了第一批学员的平均素质。
可是,这么多的好学生,却因为南都学院容纳不下来,最后还得被迫采用复赛将一些基础不错的学生刷下来,让很多奔波了千里的寒门子弟失望而归,这也那怪寒门出身的郑玄于心不忍了。
究竟采不采用复赛,这个问题卢植和郑玄做不得主,宛城各级官员做不得主。但是如果就这件事去问远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