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说参同契-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钥涿拧保搅俗彀途褪墙不埃糯蚩恕K浴叭呔闵⒍皇铡保劬Α⒍洹⒆彀停叨际窃谙纳瘛!跋忍熘疄牛嬲呒负卧铡保跋忍煸獮拧保颐巧哪茉矗焯煸谙模鼓苁6嗌侔。∮猛炅司兔挥辛恕

“必也默默垂帘”,所以修道第一步要静坐,眼睛闭起来。“频频逆听,则坎离之炁不泄矣”,你回转来耳朵不听外,反听内在,元炁自然不泄漏了。

“故曰,离炁纳荣卫,坎乃不用聪”,“荣卫”是中国医学的名辞,就是气与血,不是现在说的营养。“括囊内守,混沌忘言,则兑口之炁不泄矣。”所以初步修道就是求一个静坐的境界,像口袋一样把它封起来,里头混沌静静的,不明不暗,不说话。“故曰,兑合不以谈”,嘴巴合拢来不讲话了。“希言顺鸿濛,即所谓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者也”,“鸿濛”就是宇宙天地未分的那个境界,在这个境界中,耳、目、口三宝关起来,不与外面通才行。

下一句话要注意了,“此中秘密全在口字”,也就是说修道的秘密全在一个“口”,这个“口”呀就难办了。“此口是元关一窍,吞吐乾坤。因天机不可尽泄,姑取兑象,非世人饮食之口也,必须真师指示,方知其妙。”道家讲这里就是一个关键,这里的“口”字不是指嘴,而是指身体上同宇宙关系密切来往的地方,所以天机不可泄漏。讲到这里,每一本道书都说不清,所以只好拿个卦名来代表叫做“兑象”。注意呀!这个“口”要打开,必须要真正修道成功的老师,“方知其妙”。先声明在先,我是假师,不是真的,他说天机不可泄漏,我也很害怕有什么天打雷劈、五马分尸的。过去好多次提到过,这个“口”是“上口”,大家自己回想起来就懂了。

再看本文,“三者既关键”,这三个关键锁住了,“缓体处空房”,修道的人不要紧张,静坐的时候一切放松,在一个静的地方,思想宁静,归到空的境界。“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禅宗讲的“无念”是《参同契》先提出来的,当时佛教还没有进入中国;禅宗六祖所讲“无念为宗”,实际上是取用《参同契》中的话语。这里说“无念以为常”,经常做到在无念的境界。“证难以推移,心专不纵横”,修道要求的是亲自证到,这个不是理论,第一要做到“无念”,“无念”做到了就是养性。下面告诉你身体不要紧张,一切放松,放松,从头脑起放松,静坐也好,平常也好,都要放松。尤其这个时代的人,眼睛、耳朵包括脑筋,六根都在紧张。所以“缓体处空房,心专不纵横”,是要专一,静到专,专到无念境界。

真人的优游

“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这两点很重要,睡眠的时候,身体在睡,里头的元神还是昭昭灵灵,不昏迷。守到这个诀窍,白天醒时不要把精神外漏,感觉内部这个元气、元精的生长,一点点都要清楚。换句话说,静坐久了,内心的感觉功能越来越灵明,就是这个道理。

再看注解:“此节,详言潜渊守中工夫。耳目口三者,既已关键严密,一毫不泄。”三宝既然关起来了,“则我之真人自然不扰不杂,优游于深渊之中”了,我们自己本有生命自然在那个空洞的境界里头自在优游,“此中空空洞洞,别无一物,有若空房然”,这与禅宗所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同一个道理,同一个境界。

“故曰,三者既关键,缓体处空房”,“空房”是抽象的名称,并不一定要关到一个房间里头,而是内心永远在空灵的境界中。保持这样无念,静到极点,当然要时间,三天、七天,或是一百天,等到内在“先天一炁,原从虚无中来”,空极了,身上的气脉就通了。所以密宗、道家修气脉,太用意去修都不对。你有个反应有个感觉,那不是真,是凡精凡气,是普通的生理上的反应。这个真正元炁一来,气脉刹那之间同时都打通,那是真来了。这个真从哪里来呢?从虚无中来。你念头思想越空到极点,感觉知觉越空到极点,所谓真空生妙有,才有可能发生真炁从虚无中来。

所以修道的人“必委致其志,虚以待之”,在佛学讲空,要空到什么程度呢?“至于六根大定,一念不生,方得相应”,六根这眼、耳、鼻、舌、身、意大定,都不动了,感觉状态都没有了,到这个境界才属于静。如果身上还在这里跳一下,那里动一下,那完全是感觉,是你的意识在动。六根包括身根,身体的反应在动,就是身根没有大定,所以都不是。要六根大定一念不生,方得相应。相应还不是完全,是同静的境界差不多而已。

再说无念

“然所谓无念,只是常应常静,不出规中,非同木石之蠢然也。”真正的所谓“无念”,我们曾经发过吕纯阳的《百字铭》给大家,上面说“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无念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是大昏沉,不叫做无念。真正无念是“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还能做人做事。所以禅宗强调这个地方,修养要做到“于心无事”,能够遇事做事,心中没有动念;“于事无心”,这就是真正无念。“不出规中”,没有跳出过圆明清净这个圆圈。所以讲“非同木石之蠢然也”,不是变成木头、石头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如果以为那是无念,认为是得定,佛经叫你不要做这个工夫,他生来世的果报是变猪。所以“常应常静,不出规中”,不同于木石的无知。

“无念之念,是为正念。正念时时现前,方可致先天一炁,而有得药之时。”长生不老之药,祛病延年就是靠静极而来。所以老子也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到这个境界,先天一炁才来,这个气脉就通。学密的人,这些原理搞不清楚,拼命去修后天的气脉,搞了半天白搞,没有成就,因为违反这个原理。所以真到无念,真到了空,气脉就一时顿通,这同于禅宗所谓的顿悟,一下就统统打开了。

正统的道家工夫就是这样,“故曰,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所以性命双修,每一个人都是神仙,都是佛,都是上帝。“此事人人具足,本不难取证,有如立竿见影”,这一件事情,每一个人都做得到,而且真正原理对了,方法用对了,做工夫就有效验,像太阳下面插竹竿,地上就出来影子那么快。

“世人取证之难,正以心志不专,时刻推移,纵横百出,遂望洋而返耳。”一般修道的人,第一不能专心一致,原理搞不清楚,有些人闭关两天半,影子也不见了,跑出去了。心志不专,随时变动,东一下西一下的,又想学道,又想修密宗,又想修净土,样样都想抓住,又怕靠不住,还是往生西方极乐好一点,念了半天能不能生净土呀,还是修道家好。自己游移不定,“纵横百出”,人太聪明,“遂望洋而返耳”,所以到了海洋,渡不过只好回去,到不了彼岸。

专一是什么状况

“倘入室之时,心志专一,推移不动,绝无纵横之病,则可以得之于一息矣,有何难证之道乎?故曰,证难以推移,心专不纵横。”假使这个人放下一切专修,一下就可以达到。道并不难证到,很容易。记得我们小时候学毛笔字,老师写一首诗,要我们在纸上临摹的:

三十三天天重天  白云里面出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坚

这一首是通俗的诗,白话文学,是近代一个道家人作的。据说他在清代来到台湾,这诗还写在宜兰山上一块岩石上。我记得几十年前报纸登过,有人在宜兰山上看到的确有这样一首诗。所以修道和成道并不难,就是此心能否专一的问题。

“此心既不动移,十二时中,行住坐卧,不离规中,即到寝寐之时,向晦晏息,一点元神,自然与与元炁相抱,如炉中种火相似”,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一念不生这个境界上,即使在睡觉的时候,这一点昭昭灵灵,一念无念一灵不昧的,自然跟本身生命元炁配合为一了。道家形容是八卦炉中炼丹,炉子里永远有一个火种。所以密宗讲“修拙火”就是这个道理,不要以为我丹田发烫是拙火来了,不要搞错,“拙火”是意火。

“犹恐或致昏沉,必须常觉常悟”,所以永远关照它,“冥心内照”就是内照,“照见五蕴皆空”那个“照”。“察规中之消息,候真种之存亡”,要知道这一点真种子的存在。所以你们打坐,里头如果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