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五)释僧朗者。常诵法华。风度凝远饮啖不常。每出一狗一猴随之。日循乞得饮膳。即置木盂中。食毕举其余以饲猴狗。善作龟藏。或时手足头颈俱缩不见。又尝登舟初无篙力。朗坐其中猴狗驯侧。舟自溯流而上。法师道英。初隐太行山禅宴。树枝萦结如盖覆之。居久之弃去。行龙台泽。观游鱼爱之。即解衣入水。宴坐深渊七日而出。又尝隆冬睹严水爱其莹澈。就卧其上信宿而起。晚居蒲州普济寺。一日讲起信。至真如门奄尔气绝。众意其逝矣。有都讲识之。即谓众曰。此入灭尽想耳。三日乃苏矣。
(庚子)改普通○魏改正光。
(十六)普通元年。帝于禁中筑圆坛。将禀受归戒。妙选德行尤异者为之师。朝议以惠约法师望高。诏至。约以礼逊让不许。夏四月丁巳。帝行问道。礼禀约为师授具足戒。方羯磨次甘露降于庭。有三足乌二孔雀。历阶驯伏。帝大悦。赐约别号智者。自是入朝必设特榻处之。而帝座其侧。凡太子诸王公卿道俗从约授戒者。四万八千人。沙门虽在耆艾。亦重禀授。独法云公曰。吾既戒矣。 其可以佛法为人事耶。于是议者高之。 (十七)时有达禅师者。得水观三昧。每入此定。有窥之者。唯见清水凝渟满室。沙门道仙从达游。得火光三昧。所居之室玄夜大明焉。
(十八)帝留神法门。时释子多纵率。主僧懦不能制。帝患之。欲自以律行僧正事。诏下京城大德。无敢议者。独藏法师以为佛法渊博非一人能尽之。执不奉诏。帝讶之。召入光华殿问状。藏面陈大旨。秉执有据。帝不能夺。遂从之。
藏退谓诸僧曰。上以佛法为己任诚当推顺。然衣冠家子弟十辈。犹不能俱称父意。今糅杂五方之众而以一己好恶绳之。戒律将废矣。诸君不虑此何也。法云公叹曰。教理深致未能多谢。一日之事良可愧服。
(十九)帝自受具。寝处略同沙门。虽宫禁每亦恣僧游览。独禁御座而已。
藏公一日升殿登之。左右呵止之。藏曰。贫道定光金轮之裔。宁愧此座。倘见杀不虑无受生处。帝闻置之弗罪。藏少时遇相者曰。法师寿不过三十一藏。岁惧日诵金刚般若。至期梦前人复来告曰。法师以般若力故。寿倍僧矣。又尝梦维摩诘降其房与语。临别以素尘尾遗之而去。藏自是玄辩日新矣。
(二十)魏正光元年孝明帝加元服。命沙门道士讲道于禁中。时道士姜斌沙门昙谟最对论。帝曰。佛与老子同时否。姜斌曰。按开天经云。老子西入化胡。
佛充侍者。明是同时。昙谟最曰。老子当周何年而生。斌曰。定王三年生。简王四年仕于周。敬王四年年八十五西入化胡。最曰。吾佛以周昭王二十四年诞生。 穆王五十二年灭度。自世尊灭度至定王三年。凡三百四十五年。老子方生。及敬王元年老子西游。则世尊示寂已四百二十五年矣。据此相去悬远。而言化胡。无乃谬乎。斌曰。佛生周昭之世。有何文记。最曰。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并有明文。斌曰。孔子制法。于佛迥无文记何也。最曰。孔子有三备十经。谓天地人也。佛之文言出于中备。斌曰。孔子圣人何假十乎。最曰。佛是众圣之王。达一切含识先后际。吉凶终始不假卜筮。自余小圣虽晓未然。必藉蓍龟方通休咎。时侍中刘腾宣敕曰。姜斌论无宗旨。宜退席。又问。开天经何从而得。是谁所说。
可疾取来。及取经至。帝命群臣详定真伪。时太尉萧综太傅李寔洎公卿大夫百六十余人。览毕劾奏曰。老子止着五千文。更无他说。今姜斌所据。文词鄙俚宗旨乖谬。既渎先师又罔圣德。罪当惑众。制可。将抵以刑。三藏菩提流支奏解。斌特流马邑。昙谟最善大小乘有律行。初在邯郸说律。感异比丘六十余辈降席听戒。流支每见称为东方开士焉。
(二十一)魏书佛老志曰。道家之源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机应物厥迹无常。授轩辕于峨嵋。教帝喾于牧德。大禹闻长生之诀。尹喜受道德之旨。 至于丹书紫字升玄飞步之经。五石金光妙有灵洞之说。不可胜纪。其为教也。咸蠲去邪累澡雪精神。积行树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升天长生世上。是以秦皇汉武甘心不息。劳心竭思所在追求。终莫之致。退恨于后。故有栾大徐氏之诛。然其道惑人效学非一。灵帝置华盖于濯龙。设坛场而为礼。及张陵授道于鹤鸣。因传天宫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斋祠跪拜各有成法。于是三元九府百二十宫。一切诸神咸所统摄。又称劫数颇窃佛经。及其劫终称天地俱坏。其书多有禁秘。非其徒不得辄观。至于化金销王行符敕水奇方妙术万等千条。上云羽化飞天。次称消灾减祸。故好异者往往而尊事之。初文帝入宾于晋。从者云登仙伊阙。太祖好老子之言。诵咏不倦。天兴中仪曹郎董谧上服食仙经数十篇。乃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炼百药。封西山以供其薪蒸。令死罪者服之。多死无验。久之太祖意少懈乃止。
(壬寅)魏用正光历。
(癸卯)铸铁钱。民盗铸者多。物价腾踊。
(乙已)魏改孝昌。
(丁未)改大通。上幸同泰寺舍身。
(二十二)初祖菩提达磨大师。天竺南印度国香至王第三子也。王薨师出家。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付以大法。因问。我既得法。宜化何国。多罗曰。汝得法已。俟吾灭度六十余年。当往震旦国阐化。曰彼有法器堪继吾宗。千载之下有留难否。多罗曰。汝所化方。得菩提者不可胜数。吾灭度后彼有劫难。水中文布善自降之。汝至时南方不可久留。听吾偈曰。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凄凄暗度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复演八偈。皆预为谶。至多罗示寂。师演化本国。会其侄异见王者轻毁三宝。师遣其徒波罗提。微现神力摄化归正。师以震旦缘熟即别其众。而异见王枉驾见师。曰告之曰。当勤修福行护持三宝。吾去非晚一九即回。王泣曰。叔既有缘在彼。非吾所留。唯愿不忘父母之国。事毕早回。遂具大舟实以众宝。王躬率臣僚送至海滨。师同商驭舟达于南海。广州刺史萧昂馆之。以表闻奏。有诏迎见。师入朝。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并无。师曰。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帝曰。何谓真功德。师曰。净智妙明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帝曰。何为圣谛第一义。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曰不识。帝不省玄旨。师迟留数日。遂度江之魏。止于嵩山少林寺。终日壁观而已。有僧神光者。因神人发起来见师。师端坐不顾。会天大雪。光立雪中。至积雪过膝。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求何事耶。光曰。唯愿大慈开甘露门广度群品。师曰。
诸佛无上妙道旷劫难逢。岂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光闻诲励喜不自胜。即以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曰。诸佛最初求道重法忘身。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矣。光承其言即易名惠可。复问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师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可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与汝安心竟。久之为可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其辞曰。
夫入道多云。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理入。二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直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一等。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则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者。有四。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谓报冤行者。凡修道人若受苦时。当念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逐末流浪诸有。
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夙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恨。作是观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名报冤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皆是过去夙因所感。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名随缘行。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着。智者悟真安心无为。万有皆空无所希冀。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息念无求。故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是则无求真为道行。故名无所求行。称法行者。性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