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波斯纳64岁,出生于一个俄罗斯移民家庭。他发迹于三四十年代的房地产市场,购得迈阿密海滨的维多利亚大厦,这是一个衰落的度假饭店,他到这里后,以巴洛克风格对饭店进行了装修。大厦十七层是他的办公室,办公室外面有一个台球桌和几台弹球戏装置。波斯纳文化程度很低,连中学都没有毕业,说话带有巴尔的摩蓝领工人的口音。他最初用于公司袭购的工具是莎伦钢铁公司,这个公司是他在1969年获得的。他的其他实体有NVW公司、DWG公司、宾夕法尼亚工程公司、APL公司和皇冠公司等,这些公司的所有权都是纵横交织,错综复杂。
波斯纳在从业生涯中,一直把有关法律法规不当回事。他收购莎伦钢铁公司后不久,就指示该公司拿出80万美元购买他的DWG公司的股票。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此提起诉讼,指控波斯纳自我交易。这起诉讼后来达成庭外和解,波斯纳的实体对控罪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最后证交会还进行了其他调查,但没有提出控罪。
在证交会干预之前,波斯纳的许多个人消费(还有他两个孩子的)一直由莎伦钢铁公司支出,包括住房、汽车、司机、用人、游玩等,甚至还有日常用品,这些都被认为是特权享有的东西。即使在公司赔钱的时候,波斯纳及其家人以及随从的生活仍然非常奢侈。有一年,莎伦钢铁公司赔了超过6400万美元,但这并不耽误波斯纳往自己腰包里收钱,这一年他在该公司光薪水和奖金就有390万美元,而身为公司副董事长的儿子史蒂文拿了超过50万美元。另外,他们还随意使用公司的游艇和飞机。
但是,在熟悉波斯纳的人中,很多都发现他有一个最让人反感的品行,就是喜欢十几岁的年轻姑娘。最新的一个令人瞠目的例子是,他的新情妇是他以前一个情妇的女儿,现在担任他的公关发言人。
波斯纳是通过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的唐纳德·恩杰尔与该公司拉上关系的。恩杰尔是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的客户开发能手,他是原伯恩汉姆公司的员工,后随该公司来到合并而成的现在的公司,在金融部工作。恩杰尔为人热情,开朗大方,具有许多古板投资业务员所缺少的资质。他不假装世故,也不故作高深,他精明敏捷,能很快发现潜在的客户。他认识到,与许多客户发展关系的关键是了解他们的个人生活,而不是他们的业务。为此,他总是努力了解有关客户生活的一切东西,包括他们婚姻家庭和与情人的关系。他并不评价这些东西的是非曲直,而是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以此建立友谊,拉近关系。在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的重要客户中,经恩杰尔开发出来的有:罗纳德·佩雷尔曼、纳尔逊·佩尔兹、杰罗姆·科伯格、杰拉尔德·蔡、欧文·雅各布斯和哈夫特与普里兹克家族。
恩杰尔在有些方面与米尔肯有相似之处。他们把成功的富商戏称为“白人小子”,对这种人他们关注不多。对于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像赫布·哈夫特这样的客户。哈夫特雪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留着锥形发型,看上去像星路历程(Star??Trek)里的人物。他曾经一贫如洗,在华尔街上被大多数人嘲笑,但他渴望出人头地,用恩杰尔的话说,他“憋住一肚子火”。恩杰尔喜欢身材不高、婚姻不顺和命运多舛的客户,这些人是他理想的进攻目标。
恩杰尔和米尔肯知道如何利用这种人的自尊心和挫折感。人生坎坷者总是渴望战胜对手,超越他人,他们要朝最好、最大、最富去努力。在恩杰尔看来,只有两件事可以激发这些客户,一是下次交易,一是下次性征服。此无他,只是人性使然。
在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里,不是每个人都认同这种方法。恩杰尔虽以给公司引进新业务受到称赞,但他有个外号叫“烂货王子”。他被认为是“公司皮条客”,喜欢为重要客户(如法利工业公司的威廉·法利)安排异性约会。有一次,恩杰尔应邀对公司新进员工发表讲话,主题是如何开发新业务,他在介绍经验时说:“美国的生意人喜欢女人,找到了小姐你就找到了客户。”
维克托·波斯纳最后成为恩杰尔的最大客户之一,而恩杰尔成了波斯纳和米尔肯之间的中间人。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米尔肯迁往贝弗利山之前,波斯纳就已经开始投资米尔肯的垃圾债券。到80年代初,无论米尔肯发行什么债券,波斯纳都会照单购买。
但是,约瑟夫对波斯纳这个人不太放心,指示公司的高级金融业务员斯蒂芬·韦恩罗思对波斯纳的财务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令人震惊:波斯纳已停止在旗下大多数公司召开年会,而且在财务成果上报中不断违规操作。他的个人收入(包括从他的私人公司里挣的钱)比对外公开的要多得多,1984年达2300万美元,而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都不好。按韦恩罗思的说法,波斯纳正在“把黄金变成废铁”。如果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销售的债券出现问题,公司声誉肯定蒙受损失。
波斯纳在利用莎伦钢铁公司袭购其他公司方面胃口很大。在高峰时期,莎伦钢铁公司拥有四十多家公司的股票。波斯纳要对它们发起袭击行动,买下它们的全部股票,或把它们收编旗下。为此,他需要大量的额外资金,而这要靠现有公司的盈利来筹集是远远不够的,就是在钢铁工业的好年头也不行。
这里有一个波斯纳收购费斯克拜奇(Fischbach)公司的例子。该公司是纽约的一家建筑公司,波斯纳想把它与自己的宾夕法尼亚工程公司合并,但这次收购行动出师不利,一波三折。1980年,波斯纳已拥有超过5%的费斯克拜奇公司股票,他向证交会提交了一份申明股票持有情况的13-D报告表,接着威胁费斯克拜奇公司,说要对它进行恶意兼并。但费斯克拜奇公司勇敢反击,称要以反托拉斯和其他理由对波斯纳提起诉讼。于是,波斯纳被迫与该公司签署了一个让他现在还后悔不迭的限时协定。按照协定,他承诺不再增购费斯克拜奇公司的股票,除非有其他人对该公司发起袭购,或有其他人提交13-D报告表,申明对该公司的股票拥有量超过10%。
波斯纳把这个情况给米尔肯和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讲了,并称他无论如何要夺取费斯克拜奇公司的控制权。他提出要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为宾夕法尼亚工程公司承销债券,这样,一旦限时问题解决,他就利用筹得的资金收购费斯克拜奇公司。米尔肯一定认识到他有能力满足波斯纳的这个要求,从而为他和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赚取大笔承销费。第二章
1983年12月,执行官(Executive)人寿保险公司向证交会提交了13-D报告表,报称它拥有13%的费斯克拜奇公司股票,这已足以结束波斯纳与费斯克拜奇公司签订的限时协定。碰巧的是,执行官人寿保险公司的老板是弗雷德·卡尔,他是米尔肯最早的支持者之一,持有多种米尔肯承销或发行的垃圾债券。卡尔依靠米尔肯造市和维持债券的流动性。他是米尔肯最忠实的客户之一,一般对米尔肯言听计从。不管发生什么,费斯克拜奇公司的股票没有什么风险。米尔肯知道,纵然卡尔不收购该公司,波斯纳最终也要收购它。
无论波斯纳、米尔肯和卡尔想得多好,他们显然忽视了一个主要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是技术性的。因为执行官人寿保险公司是保险类公司,它应该向证交会提交13-G报告表,而不是13-D报告表。费斯克拜奇公司警告波斯纳说,因为限时协定只有在有人提交13-D报告表时才可中止,所以在目前情况下这个协定仍然有效,并称它要提请法院对此做出判决。无论这场争论的是非曲直如何,费斯克拜奇公司至少要成功地将整个问题诉诸法庭了,收购费斯克拜奇公司又要被迫搁浅。这场威胁客户投资潜力的诉讼没有结果,米尔肯就不能发售债券。于是,波斯纳和米尔肯极为愤怒。
米尔肯决定亲自操作这件事情。他要给布斯基打电话。像往常一样,他的电话直接就接通了。布斯基立即拿起话筒,仔细地听米尔肯讲。米尔肯让他(准确地说是“命令他”)大量买进费斯克拜奇公司的股票。毕竟,最近米尔肯给布斯基融进了很多资金,布斯基欠他人情。
米尔肯选择通过布斯基来解救波斯纳摆脱限时协定。他指示布斯基囤积费斯克拜奇公司的股票和可兑换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