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火1906-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基本上使得德国同意将铁路终点定在巴士拉,这样一来英国就会觉得面上有光,承认这一结果。
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在中东地区尤其是当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挤开洛克菲勒,需要跟德国与英国同时搞好关系。
美国生产的石油占世界产量的63,俄罗斯的巴库大约占19,墨西哥占5,中东的石油资源是未来的战略所在。
只是凭借这句话,就能够使得心高气傲的英国佬坐到谈判桌上来。
德国的“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拥有八万吨马力的引擎,虽然还是用煤作燃料,但航速能达到令人震惊的28节。在英国,只有两艘军舰在速度上可与之媲美。英国的燃煤舰队受到了技术上的限制,而德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已经对英国的海上优势提出了挑战。
英国已经等不及,他们急需在燃油锅炉技术上有所突破,而李安生正在等待这种突破,然后结合德国人的技术,开发出更为先进的燃油锅炉。
不仅如此,面对德国的挑战,如果英国不仅能确保自己未来石油运输和能源技术的需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她还能阻止经济竞争对手染指世界上的石油资源储备,那么,她的霸权地位还能再维持几十年。
简言之,即使英国的工业停滞不前,无法与德国新兴的戴姆勒汽车公司竞争,那么她将控制戴姆勒汽车公司所必需的原料。
英国的石油控制政策对世界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正变得清晰可见,也对,李安生很佩服英国人的远见,他们可以从美国与俄国得到石油,而德国则只能依靠中东。
如果能够拉拢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同时在战时封锁德国的对外贸易,那么,他们将稳胜券。
鉴于李安生对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影响力,朱尔典认为国内应该会同意将燃油锅炉技术jiā给中国,毕竟德国的燃油锅炉技术并不落后,而且中国同样缺乏石油。
一个本身没有石油资源的中国,即便拥有大型使用燃油锅炉的舰队,对外也不具备侵略与威胁
通过马六甲海峡以及从日本到琉球群岛乃至台湾,很容易的就能切断中国的石油进口。
就凭这一点,中国永远不敢得罪英日同盟。
朱尔典迅速的让人将李安生提供的战舰设计图纸与技术资料通过邮轮发往英国,由英国的造船专家们、战舰设计师们来评估一下,中国人的大胆与激进。
全部使用燃油锅炉,最新的蒸汽轮机,356毫米主炮,150毫米副炮,其余火炮位全部空置,作为将来改造之用,航速要比“金刚”号至少快两节以上,装甲要厚,对炮塔与弹库的防护要足够,水密舱要使用德国人的设计风格。
天哪,这是一艘怎样的战舰,不伦不类,朱尔典发出兴叹。
与此同时,在与中国毫不相干的文莱,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政变。
文莱王朝的博尔基亚氏王室对文莱数百年的统治被推翻,目前文莱正处于战火之中。
民族独立解放组织正在向整个文莱进军,当然,这个才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也太小了点,忠于苏丹的武装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目前负隅顽抗的,是一些外国殖民机构。
文莱从8世纪开始有人定居,在元代史籍中称“渤泥”,明代史籍中称“文莱”,现在的首都斯里巴加湾正是以文莱命名,这可是一个李安生梦寐以求的大港口。
拿下文莱,不仅能够得到一个宝贵的落脚点,而且还能够获得大量宝贵的资源,比如石油与天然气,更为主要的是,文莱就像一个底盘,衬托着整个南沙群岛的南端。
根据1888年9月17日签订的《英国文莱条约》,英国握有苏丹王位继承决定权和外jiā权,并规定未经英国同意,文莱不得将国土割让给他国。
1906年,又签订补充协定,英国派驻扎官掌管文莱的一切政务。从此,文莱的一切内政、外jiā和国防大权都落入英国人手中。名义上文莱仍是一个苏丹国,但实质上已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文莱目前的人口才十万人不到,华人占了四成,这次的民族独立运动虽然没有确切证据是华人领导的,但是,英国殖民当局怀疑背后有华人武装的策划。
英国殖民者这些年在文莱大肆掠夺经济资源,夺取土地种植橡胶纵森林资源开发,民族经济受到极大摧残,国家财政拮据,靠借贷维持开支。
民族独立解放组织正是凭借这个理由,要求文莱苏丹下台。
文莱这个弹丸之地发生的一切,并没有引起国际上的关注,这个偏僻角落发生的政变,也根本无法吸引人的目光,并没有人会来真正在乎这么一个弹丸之地的归属。
作为保护国,英国殖民当局迅速的调集军队,并且派出特使,准备进入文莱与民族独立解放组织接洽。
如果这个组织建立的新政权不承认英国这个保护国,甚至对英国不够友好,那么,新加坡方面会毫不犹豫的摧毁这个新政权,重新换上之前很听英国话的文莱苏丹政权。
第二百九十七章 橡胶股票大崩盘
第二百九十七章橡胶股票大崩盘
时间进入1910年五月中旬,正当上海的汇丰银行等外国银行团准备趁着橡胶股票的疯狂涨势大量出货的时候,从伦敦传来的一个惊人消息,让所有外国投机者们瞬间石化。
由于橡胶股票的疯涨,使得整个市场出现不可控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橡胶股票背后的故事。
据有人爆料,许多橡胶公司都是个空架子,别说是橡胶树苗,就连橡胶园都是假的。
这个新闻一经证实,伦敦的橡胶股票价格立即作出反应,连续几天都是大跌。
在上海,更为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以麦边为首的几名橡胶公司老板集体跑路,这更加加剧了橡胶股票市场的震
橡胶股票出现了大幅狂跌,许多人开始谋求出手橡胶股票,可怜的是,根本就没有人接手,橡胶股价一跌再跌,开始还有某些极具冒险jīng神的外国投机者想抄一下底,但迅速的给市场所吞没掉。
包括汇丰银行在内的外国银行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这还不算,更加雪上加霜的,之前向他们抵押股票的几家小银行与钱庄都集体蒸发。
汇丰银行本来想收紧银根,将损失从这些小银行与钱庄上头弥补回来的,没想到再次的落了空。
麦边等人卷走了巨款,更加使得汇丰银行祸不单行。
上海的许多中国人固然损失惨重,但是相比之下,洋鬼子们损失的更多。
李安生早就等待了许久,立即授意之前存入巨款的吉祥银行等巨头纷纷挤兑汇丰银行,在这样的态势下,花旗银行识趣的靠边站。
汇丰银行的口一连数日都挤满了人,都是李安生聘请的一些“专业人士”,在这样的挤兑风之下,越来越多的上海商人、官僚与地主等富余阶级开始加入到挤兑大军来。
本来汇丰银行实力强大,这次股票风还不至于让它伤筋动骨,但是由于外国洋行、商人、投机者们跟汇丰银行关系太过密切,比如哈同与沙逊这样的富商,将大部分的资产都抵押了出去,得到了汇丰银行的大笔贷款,如此一来,使得汇丰银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橡胶股价还没有一泄千里,哈同已经顶不住了,汇丰银行在这样的挤兑下,只能开始向哈同等人催要贷款。
上海地产大亨哈同无奈之下,只能宣告破产,成为了上海滩上的头条新闻。
就在苏州的李安生听到了这个消息,乐了半天,这些外国投机者们利用各种手段,在上海哄炒房地产,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整个英国资本在上海的房地产价值5000多万美元,这次缩水严重,随着哈同的倒台,整个上海金融界的大萎缩,房地产价格节节下跌。
这让李安生也连呼没有想到,橡胶股价的大跌居然连带着上海居高不下的房地产价格也迅速下跌。
挤兑风仍然在继续,一直到六月下旬,橡胶股价基本跌成了地板价,白菜价,上海无数富翁倾家产,直接损失超过了8千万两银子。
这还不算,因为这次橡胶股票大跌而引起的连锁效应,使得无数外国工厂、洋行关破产,许多的外国银行也争相破产。
汇丰银行因为这个连锁效应,直接损失也在5000万两银子以上,疯狂的挤兑,使得汇丰银行不得不加快了收紧银根,催要贷款,清算破产洋行与企业资产,拍卖烂在手里的房地产。
本来上海的热钱基本被收干,富裕资本也都搅和进了橡胶股根本就没有大量的富裕资本来接盘,汇丰银行为首的外国银行只能大幅降低价格,出手手上的大量洋行与工厂资产,以及大量的房地产。
本来这些资产以前都是香饽饽,华商做梦都无法得到,可是,现在却都成了案板上的只要你有钱,价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