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华国的固有领海,和渤海、黄海一样,是内海,是领地,只不过华国海军的崛起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儿,在以前,渔民们大多不太敢太过深入南海——东南亚一众小国的海警和军舰滋扰生事,让渔民们苦不堪言。
可是,国人海鲜消费的强大拉动力,破坏了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再加上沿海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各沿海城市工业排污入海,海洋污染日益恶化,导致渔业资源进一步衰竭,结果很可怕——不管是南海还是东海,都出现了“近海无鱼”的状况。
“近海无鱼”不是说一条鱼都没有,而是说鱼群太少,没有捕捞价值。
所以,深蓝市的渔港大幅缩减,到如今仅剩一个,每年还要设置休渔期,保证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要不然“竭泽而渔”之下,这里会变成一片死海。
近两年来,在渔民与政府的合作之下,南海的生态有了一些改善,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海产养殖——既然近海无鱼,那就养殖好了。
于是,“近海养殖,远洋捕捞”就成了新的渔业结构。
…………
以上这些情况,都由船上的大副——一个皮肤黝黑的齐鲁省壮汉,来详细告知张伟的,既然入行了,总要对行业的大环境有所了解。
本来嘛,张伟作为一个从未出过海的普通人,想要跟随船队出海捕捞,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培训、体检以及考试合格之后,由海事部门颁发《华夏人民共和国海员证》,才能出海作业捕鱼,但是各行各业都有各种“潜规则”,既然船长李忠国想让他跟海,他就能上船。
这当然是张伟第一次出海,而且也是他人生第一次坐船,他以前连小船都没坐过。
一般情况下,没坐过船的,特别还是这样的海船,大部分人都会晕船,但张伟毫无晕眩感,反而觉得随着船体的起伏漂流,有种非常放松的感觉。
船上有很先进的声纳系统,用超声波来探查鱼群,船员们忙忙碌碌地各司其职,他们中大部分都不是深蓝本地人,而是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跟随李忠国很多年了。
张伟是新人,需要从最基本的开始做起,先是熟悉各个船舱,记熟船员守则,从吃饭睡觉到冷藏室的密封检查,再到风暴来袭的集合与疏散,都有注意点。
几个小时后,船队已经离大陆有一段距离了,在这里手机已经基本没有了信号,整个船队的对外通讯,都要靠船长室里的卫星通讯设备,每过一会儿就有最新的海迅从岸基的气象台传过来——大海上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笑就笑,说哭就哭。
今天的天气倒是稳定,风和日丽,腥咸的海风吹得张伟很舒服,帮着别的船员干完活儿,他就趴在甲板的围栏上眺望远方,偶见一小群海鸟,像标枪一样扎进海里捕食小鱼。
这些近海鱼卖不了什么大价钱,个头太小味道也不算好,船队要的是更远的地方的大鱼,比如金枪鱼、石斑鱼、大马哈鱼等等,但对于这些海鸟来说,这些小鱼就是不折不扣的美食了。
在张伟原本的想象里,这些远海捕鱼的船员们,在不劳作的时候应该都是很惬意的——吃海鲜,吹海风,晒日光浴,天天就像在夏威夷度假,逍遥自在。
但事实上,船员的生活可没那么惬意和浪漫,他们是来捕鱼的,不是来度假的。
这么一条大船,只有船员20个人,他们各司其职,每时每刻都要对船体的状况进行监控,对于所有设备,包括动力系统、冷藏系统、供电系统等等都要紧盯,更别提随时都要用声纳系统监控追踪鱼群,没那么多闲工夫来“吟诗作赋”,享受人生。
所以,船员们有了空,能相互吹牛闲聊一会儿,已经很不错了。
另外,张伟还被告知,在大陆上很平常的淡水,在这茫茫大洋上就成了奢侈品。
被海水包围,却无淡水可用,的确是很无奈的现状。
远洋船上当然有海水淡化设备,出发之前也储存了足够多的淡水,但是这一出海就是两三个月,想着敞开了用,是不可能的。
说白了,就是往嘴里送的都可以是淡水,但是洗澡洗衣服就只能用海水了。
…………
很快就到中午了,手机也彻底没有了信号,更别提想上网翻什么微信微博,看视频听音乐了。
和很多“没有wifi会死星人”一样,张伟对没了信号,没了网络,彻底变成了一块“砖头”的手机绝望了,以前他死不承认,现在他不得不服——他是个网瘾青年,可能需要电一电。
船长室里倒是有很先进的卫星电视,可是就算是船长也舍不得开,费用太高了,如果运气好,捕到了鱼,大丰收之下,倒是可以打开电视机,就算是庆功宴了。
当然了,即时的讯息和网络信号是没有了,但是影碟、唱片啊什么的船上还是有的,张伟看到船舱的公共休息室里,液晶电视旁边放了整整两麻袋的碟片,以及一台很有年代感的dvd影碟机,让人有种回到了上个世纪的错觉。
“我的机缘啊,你在哪里?”张伟深吸了一口大海上的新鲜空气,虽然新鲜,但他已经开始怀念深蓝市那pm2。5不太合格的城市空气了,“两个月么……算了,机缘要是这么好找,那还叫机缘吗?耐心点吧。”
走下舷梯,他要到厨房去,既然接下来要在这里待上很长的时间,和船员们搞好关系就是第一步。
第一步:他要去秀一下自己新学的厨艺,征服所有人的胃。
第七十章 海底机缘?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这大海上当然是要吃海鲜的,可是船队才出来半天,一网未下,一杆未钓,自然是没有海鲜吃的。
所以张伟这位自告奋勇的“大厨”所能用的食材,就是从岸上带上船的储备食物——耐储存的腌肉、火腿、罐头,当然了,新鲜的蔬菜水果也是有一些的,这大型捕鱼船里的冷库是最专业的,能让鱼类保鲜,自然也能让别的食物保鲜。
只是为了节约冷库空间,带来的新鲜食物不可能太多,大家都要省着点吃,因为接下来的两三个月,就只能靠着这些食物来回忆大陆的味道了。
张姐没想到张伟会这么快就出海,她以为张伟会在海岸边上工作,没想到被相中直接就成海员了,而且这家伙不假思索地直接答应了,差点没把张姐急死。
虽说如今科技发达了,但是远海捕捞作业依旧是危险重重,你坐的船很大很先进,并不代表你就百分百安全,而且海上的生活很苦很枯燥,张姐很舍不得张伟做这个,但是这回却轮到张伟坚持了——他要找他的“机缘”。
无奈,张姐只能千叮呤万嘱咐,交代张伟要如何如何注意安全,她给张伟买了一部卫星电话,在可能遇到危险之前就可以和她打电话求救,她就算倾家荡产也会想办法救援。
另外,她还做了很多吃的东西给张伟,什么紫菜饭团,什么甜糕蜜饯,比起姐姐,更像个“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母。
张姐给的这些小吃食,张伟自然是不可能和其他人分享的——他要晚上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偷偷吃。
他现在正在做一道“海参豆腐火腿”,扑鼻的香气把船员们勾得腹中馋虫翻滚、食指大动——这趟出海他们本来是打着吃苦的准备来的,谁知道船长居然招了个超级大厨来了?
就连船长李忠国,也是一脸惊讶地看着那个正在颠勺的强壮背影,那感觉,就像一头蛮荒巨兽,在用最精妙的手法料理佳肴一样。
随船出海的,自然有专门的厨师了,此刻那个看上去三十多岁的厨师,却像个小学生一样,木木地看着张伟的动作,呆在了那里。
很快,菜炒好了,端上了餐桌,所有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然后毫不客气地互相争抢起来——大家都是多年共事的好兄弟,小节什么的,在美食面前还是算了。
除了还在轮机室和声呐操作间值班的几个人,现场的10多个人很快就把一盘菜消灭了,每个人都顾不得烫就把菜往嘴里塞——实在是太好吃了!
这简直比动画里“会发光的料理”还要吸引人!
特别是随船的厨师,他都想要给张伟跪了——好想拜师啊!有了这手艺,还上个屁的船?高级厨师的薪水很高的好吗?
他真的想不通张伟这样的“高人”为什么要出海,他一个厨子,当年在“新南方”烹饪学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