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烽烟-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湖人,随便赏个车夫、小二、门人、下人都是几十、上百、成千地顺手一扔。
那郭进就只能说你给那些没见识缺常识的无良编剧、白痴导演或无知作者给蒙骗了。在中国历史上,银价最便宜的一两都在2以上,在金宋时期,一个铜板可以换一个馒头,价值相当于二到五毛(各地消费水平不一样),以两毛五算。一贯等于一千文,而一两银子在各地的价值不同,可换一到两贯钱,以最低的一贯来算的话,一两银子就相当现在的ú元左右。
那些电视、电影、小说里的江湖人士,有时为了见一名妓,随手一扔就是几千上万的,单以一千两算,就有250000。想来就算是世界首富比尔盖次出手也没那么冤大头吧。
留下副将驻守呼伦贝尔草原,木华黎领着五百侍卫以及郭进派去的管理,协助管理帐目的子弟兵就返回了温都尔汗述职:五百多人实现了管理三万多头牲畜的任务,并让牲畜数量增加了两成以上。这不仅验证了郭进企业化经营方案所能带来的巨大效益,也让大家看到了绝大利益。
可这让铁木真又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人口过剩。中原过亿的汉人都不嫌人口过多,一个蒙古族才区区十五万人口就在为人丁过多而烦忧了,说出来实在是很难让人相信,但事实上这个问题却确实是存在的。
按照郭进所定下来的方案来做,所能节省下来的劳动人口,将东蒙古的所有牧区开发到这个时代的极限,从事的牧业人员、皮毛加工、食品加工、医疗人员、教育工作者,满打满算也只要五万人就足矣,再扣除五万守护部落的职业军人,也不过只需要十万人而已。
那余下来的五万多人,则都成了养着吃白食的了。草原上的农牧产出本来就低劣得可以,现在计算出来,又要负担如此多余出来的人口,更是难于自给自足了。
难道要把这群吃白食的家伙全杀了不成?那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样的话,要安置多出来的五万多人,就只有两种途径了,一是让他们从事另一种需要密集劳动力的工作,如农业、工业等;还有一种是通过征服,掠夺更多的土地和生活资源。
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时代工业发展的限制,对游牧文明来说,第一种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选择第二种方案才更符合他们的生存习性,这就使得游牧文明为了所谓的生存而富有侵略性,想来一般人口中的草原异族生性残忍好杀,可能就跟这种生存习性大有关系。
这要是换成了农耕文明的话,那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问题也直接影响着两种文明进化的快慢。试想一下,同样给你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千个劳动力。若是用于放牧,可能只要一百人就够了,其余九百人都是白养着的,你若实行的是原始社会的平分制度,那努力工作的一百人肯定是不会干的。
而若是封建主义、社会主义或是资本主义制度,那九百人只有沦为乞丐的份了,而出于人道主义或是防患他们生存不下去而造反,你就只能白养着他们,而且待遇还不能太差。
与其当然这样不如采用奴隶制,以贵族待遇,集中最好的一百个人才从事生产,以最小的消耗延存着那九百人的生命。换成农耕文明的话,要开发一平方公里的耕地,一千人完全不够,若是实行原始或奴隶制度,就算是傻子也不会为你卖力干活的。
为了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你只能采用更高阶的社会制度。当然,单就选择社会制度,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马克思说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受生产力的制约,游牧民族一般采用较为落后的生产关系,但落后的生产关系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崛起 第七十七章 规划
 更新时间:2010…9…6 15:53:55 本章字数:2252
那就是极易暴发内部矛盾,不管是自诩最是文明的美国还是自认最爱好和平的法国,都身体力行地告诉了我们,解决内部矛盾的唯一方案就是对外侵略,掠夺他人的财物,转嫁民众的视线,以平民怨。
如果你不想让一个民族去侵略别人的话,那你就得让这个民族的生存有保障,这里的保障不是仅仅指解决温饱问题就好了的。你得让这民族的生存条件,不会跟周遭民族相差得太远,不然的话,那问题就大拉。
这也就是后世中国为防内蒙古、西藏、新疆的独立,而不得不每年从沿海地区拿走大把的银子,进行入不敷出的西部大开发,以弥补西部依靠低价输送能源给资源贫瘠的沿海地区的经济劣势。
要想解决草原民族南征烧杀抢掠中原的行为,短视者自是将草原民族赶尽杀绝,自炎黄到民国,哪一个汉人所建的王朝不是这样做的。只是有实力的杀得了狼,没实力的反落入了狼口。甚至到了21世纪,还有居心否测,妄图分裂中华的某些愤青也是别有用心地这么做的。
但是赶尽杀绝的方法可行吗?郭进就不明白了,中国不是有五千年的历史吗,若将中国的历史推到五千年前,那时的五十六个民族的祖先应该都生活在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沿岸吧。又惶论谁是中原的主人呢?
后来散居中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大半是被炎黄从中原大地赶跑的。说起来炎黄才是侵占者。而就炎黄两个联盟部落来说,到底是亲密无间的联合,还是名义上的联盟,私底下却是一个部落吞并了另一个部落,那就不得而知了。
要给蒙古补足的剩余劳动力找事情来做,工业没基础,第三产业则要等到商业区建好后,才会有岗位缺口。所以他也只能往农业方面想想办法了。只是适宜发展农业的地区一般要属热带多雨地带和温带湿润地带,这样算起来,中国适宜农业耕作的区域,北至额尔古纳,沿满洲里、呼和浩特、河套平原、汉中、川西、云南一路沿着45度角斜下。
所以想要在漠北开发农田,就只能是在满洲里到嫩江(呼和诺尔草原)地区,这一地区年降水量在300-?毫米左右,这正是后世满清的发源地之一。以后有机会再慢慢向黑龙江、精奇里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渗透,形成西起满洲里,东滨大海包括库页岛在内,南起鸭绿江,北抵外兴安岭的新北大荒农业开发区。
休耕了一年的呼伦贝尔地区的六万亩农地,在郭进的计划中,明年开春后将重新开始耕作,并趁着冬雪融化、土地湿润松软的机会,大力发动民屯,开垦到十万亩土地,以每个成年劳动力人均五亩土地来分配的话,这将可以容纳两万牧转农从业人口。
粮食作物则以春小麦、大豆、高粱为主的一年一熟制,实行深耕细作,可以从附近引进有经验的老农,又有充足的水源灌溉,亩产大约可在三百斤左右。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人均只分配到五亩土地呢,为什么不像某些小说中那样,人均十亩起跳,五十亩、一百亩都属正常。孰不知五亩农地有一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按深耕细作的要求来做,你相隔一尺走一步都要走上七万多步。而一季完整耕作过程:犁耕、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晾晒、储藏、加工,有的工序还不只一次,只是这些工作就要花费你大量的时间,还得保证你在农忙的时节不生病,才不耽误工夫。
除非是机械化时代,不然只有超人才能仅凭一己之力,耕作得了几十、成百、上千亩田地。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像西欧懒人那般,在土地里撒完种子后便不闻不问,只待成熟时节过来收割罢了。只是这样的产量,每季你能收到五倍粮食,就该感谢老天风调雨顺了。(这些都是按照现代田亩制度来算,也有的说一百亩是指长宽各一百步,这里取前者)
当然这样的好处也是有点,一是省时省力,不会辛苦;二是不用患得患失,好年景收个五、六倍的回报,遇上涝害旱灾的,也能收个一、两倍的粮食。牛畜、农具、劳动力都不是什么问题,但要将牧牛训练成耕牛,就需要专业的人员;还有将无耕作经验的牧民教授成专业化的农民,也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农耕高手来指导。
纵观整个蒙古高原,只有驻守阴山南北、河套平原的汪古部已经进化到了半耕半牧文明,只因汪古部收留了大量从西夏、金国边境逃脱战难到达汪古部,以耕作为生的汉人农民。至于金国、西夏为什么没出手对付这个占据了两国交界重要产粮区的汪古部,足见汪古部历代族长的高明之处。
脚踏两只脚,左右逢源自是不必说,金国攻西夏则助西夏,西夏攻金国则助金国。再加上金国与西夏谁都没有办法完全击败对方,占领河套平原,与其争得个头破血流、两败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