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站了起来说:“我这就回去。”
“且慢,”王画一把将他拉了下来,又说道:“还有一件事没有对你说。你回去的时候,如果没有其他失误,先皇已经入陵。这一次你前来灵州,没有隐饰好。相信朝中某些人得到了消息。你回去之时,有可能是韦太后向你动手之日。因此我们双管齐下,我会带上一千五百人,前往长安,顺便还有一些火炮。我本人会在临州听候你的消息,如果你父王与太平公主同意下来,我立即亲自前往京城。但是你们在羽林军中势力太弱,光靠我一方人手是不够的。可是我也不能带太多人过去,否则会被人发现。因此你回去后,立即在羽林军中收买一些亲信,里外配合。另外,我以及手下潜入长安,也需要你们帮助配合。”
时间有些紧,好在因为上官小婉的劝说,韦氏将政治中心从洛阳迁到长安,离临州不是很远,这省去了许多麻烦,以及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这样更好,”李隆基又站了起来,忽然想到一件事,他迟疑地问道:“那么皇太子,怎么办?”
二十三州年底交出来,到时候各将士也交出来,明年将教民迁走,这个肿瘤去掉了。可是李重俊在西北,还是一个肿瘤,毕竟他以前是正统的皇太子。王画还为他造出极大的声势。
“这个你不用担心,到时候我会将他再次带到大洋洲。相信你不会动杀意吧?”
“不会,”李隆基尴尬地笑了笑。
其实在心底,他想到,最好将李重俊杀死,一了百了。
王画大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世子,虽然皇家最无情,但是我还是希望你有一点儿人情味。既然我帮助了你,皇太子再也不会做出任何妨碍你们的事。大洋洲,让他养养老吧。”
实际上王画心中也憎恨李重俊,但不能将他交出来。否则人们会讽议于他,投靠了李旦父子,立即将李重俊做功劳交出来,没有必要担这个名声。况且李重俊在自己手中,李隆基始终是一块心病。那么以后他打自己主意时,不得不小心谨慎。
不要说智慧,上阵作战,也许没有那么多人才,治理天下,人才更少。可是论权谋,论诡计,朝堂上人才济济,自己的资质在中间只能算是中游水平。
这是留一条后路。
王画又说道:“还有,现在我协助你们,外人并不知晓此事。加上吐蕃紧逼,所以许多人认为我会打着皇太子旗号,讨伐诸韦。如果我再将军队东向,会给很多人迷惑。这为我率领将士潜入长安,创造了条件。”
实际上兵变不需要这么多人,只要将皇宫中的羽林军收买五百到一千人,大计可定。但因为王画的进谏,羽林军中太平公主与李旦的心腹并不多。双从洛阳奔向长安,因此心腹更少。
同时因为预防李旦父子,以及西北,长安附近驻扎了很多军队。这些军队中有许多是韦党将领率领的。
所以王画带了一千五百人,如果再加上李旦父子以及太平公主的力量,他们收买的羽林军,再带上一些火炮,才能立即将京城局势平定下来。否则一拖就会生变。
为了配合,王画大军东向,实际上不是进攻,做一下样子,将长安附近军队往西吸引。里面配合,才能顺利完成。
他自己前往长安,是怕兵变时误伤了李裹儿母子与上官小婉。这两个人好象在历史正是这次兵变中杀死的。特别是上官小婉,因为她的伪装,这些年在外人看来,成为韦氏的头号心腹。
她的娘家人同样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在兵变中,上官小婉将当时立下的遗诏草书拿给李隆基看,草书上与这一次草书一样,让相王辅政。李隆基不听,斩于旗下。
如果自己不亲自前往长安,李隆基同样会斩掉上官小婉。还有李裹儿,为了妹妹,为了断掉韦氏的血脉,李隆基未必没有这个胆量。大不了事后向自己陪一个罪。
但李隆基对王画的心思,并不能全部猜透。
甚至他不知道王画为什么转变态度,来支持他。还以为是这一次,带了自己妻子,以及武崇宁过来,反复劝说王画的后宫,才使王画态度转变的。当然,这时候他也没有想到以后会不会杀死上官小婉与李裹儿。
不过听到王画亲自率领一千五百名将士,以及火炮到长安,更有了把握,施了一个大礼,立即离开西北。
~~~~~~~~~~~~~~~~~~~~~~~~~~~~~~~~~~
三月到来,一年最美好的季节也来到长安。
曲江池的桃花开得似火似流霞满天,还有一群考中进士的新贵学子,在曲江池游夸学问。
为了粉饰太平,这一年进士科并没有停下来,相反,招了五十一名进士,数量在历年中也是很罕见的。因为杂学开始渐渐被重视,这一年其他诸科中又招收了五十六人。
长安城中,除了驻扎的士兵增多,其他的照常依然。
可是在这一片繁华中,杀机渐渐现露。
一开始韦氏还在忙着下葬李显,虽然是她亲手毒杀李显,然而这一次却给了丈夫无比风光地下葬。
就在李隆基在灵州思考王画的答案,王氏规劝王涵与李持盈的时候,吐蕃使者到了长安。谒见了韦氏。
如果说与王画谈判,给了实质性的东西,但在与韦氏谈判时,吐蕃人耍了一个滑头。
这个使者首先拿出一幅疆域图。在这幅疆域图上,吐蕃明确以积石山到乌海城为线,将吐蕃与唐朝的疆界标注出来。这两块地方有些儿扯皮,这个疆域图定下来后,多少也成为法理。
但这是虚的东西。
这个时代,谁会在乎疆域,有本事就扩张,没有本事就丢失。象唐朝边境地区,为了防止敌人扰边,于是许多地方挪空百姓,以士兵屯田代守。或者用胡人塞边,用胡抗胡。
给了好处,于是才说道:“太后,臣虽在吐蕃,可也听过唐朝许多事情。我们吐蕃都替贵国想出一条主意。”
说着他指着大非川说道:“首先,臣这一次前来贵国,是向贵国称臣的。然后贵国可以将郭元振调离大非川,反正大非川是吐谷浑人,他们时叛时降,对贵国对吐蕃,都不是忠心耿耿。只要贵国将郭元振调回大非川,我们立即出兵大非川,对吐谷浑人进行惩罚。只要我们能出兵大非川,那么就能牵制血营的兵力。没有了血营危胁,太后一年之内,就可以将朝廷稳定下来。还一个清明健康的大唐盛世。”
吐蕃人向唐朝称臣,这对韦氏新成立的朝廷将是一支兴奋剂。
而且吐蕃人出兵大非川,确实也能牵制血营兵力。
不过就是韦氏,她也没有糊涂到了家,所谓的称臣,所谓的疆域图,也不过是一纸空文。一旦朝廷召回郭元振,将兵力撤退,让吐蕃人再度占去大非川,多半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不过很让她心动。至于吐谷浑有没有被吐蕃人占去,她能管得了吗?不要说是吐谷浑,就是西北二十三州,现在与独立有什么区别?
况且还是吐谷浑人。
如果能将血营牵制,那是最好不过了。而且吐蕃人如果称臣,这变成了内部矛盾,也好象百姓交待。
不过她依然很犯难,就是郭元振能不能招回去。
这个郭元振同样尾大不掉,是一个不听话的家伙。
看着她的脸色,这个吐蕃使者又说道:“太后,是不是认为郭将军有些不听话?”
这句话使韦氏有些恼羞成怒,这不是在打脸吗,那壶不开揭那壶。
可没有办法,不点明了,下面不好谈。吐蕃使者又说道:“还是不难。郭元振是持兵保恩,如果南方望部、金齿部、濮子部、茫部叛乱,侵扰剑南,会有什么样的情况?”
他指的是南方六诏,六诏夹在吐蕃人与唐朝之间,时而倒东,时而向西。不过因为前些年吐蕃强大,多半与吐蕃暧昧不清,有时候也侵扰剑南各边境,甚至与剑南的南方各族勾结起来,时叛时降。不过这些偏远的地方,都不是唐朝的重心,以安抚为主。
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南方六诏渐渐也产生了野心。
对远方边境,韦氏不是很在意的,就是丢失了,也是贫困的地区,说不定还会朝廷减压。
可这句话让韦氏眼睛一亮。
如果这些各部侵扰边境,以吐蕃人的影响力,再支持一下,不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用这条理由,将郭元振调到剑南做大总管,还是能让郭元振明哲保身,也有了借口。
但其中的轻重利害,韦氏也没有能力看清楚,而且她也上过突厥人与吐蕃人的当,因此她要与手下心腹商议。
于是开口说道:“现在先皇入陵,这是首要大事。孤几天后给你答复吧。”
这个吐蕃使者知道韦氏其实在心中默许了七分,很高兴地退下去。
韦氏这几天就在与心腹商议。不过如上官婉儿心中所想,她这些心腹,贪官污吏有之,阿谀奉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