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笑道:“小匠儿说得很好,我责怪他干什么?本王平日读书正缺少一书童,我看小匠儿很是聪明伶俐,不知你们是否愿意让他过来伴读?”
福伯做梦都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小匠儿此时乃是匠户,一辈子都注定是做低下的工匠活,如果是去做晋王的书童,便相当于脱籍。再说了,宰相门人三品官,何况给一个王爷做书童,这小匠儿不知道哪辈子积的福,一下子鱼跃龙门了。忙拉着小匠儿跪下磕头道:“谢殿下恩德!”
小匠儿却大声道:“我不去!我要留在这里!”他并不觉得跟这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什么王爷做书童有什么好,只觉得在这个造纸作坊内大伙都很照顾自己,哪里舍得离开。急得福伯匆忙掩住了他的口,恨不得打他两下。
杨广也是临时起意,又知道小匠儿不知道轻重,叫从人递给福伯一张自己的名帖,笑道:“你们再商量,如果愿意的话就叫小匠儿拿这张名帖来找我。从今日起,你们造纸坊先按小匠儿刚才说的那种方法,用稻草、麦秆造一批卫……一批草纸,对,就叫做草纸,尽快送到我府上来。”
他差点脱口说出“卫生纸”三个字来,一想其他人必定难以理解,突然又想起另一个名词,便给这种纸定了个名称。大隋的“草纸”风行于世,由此而始。
且不说福伯和造纸坊一众伙计又是惊奇,又是欣喜,又是诧异。杨广感觉此次视察收获良多,心情大畅,脚步异常轻快。他并未骑马坐轿,张衡等人竟要半似小跑才跟得上他的步伐。
张衡所感受到的,却不仅仅是脚下跟不上晋王,思想上似乎也已经跟不上晋王了。以前晋王虽说少年老成,但想事情办事情总是有规可循,一些事情上往往还要张衡来引导他。然而自从晋王大病痊愈以来,竟好似换了个人一般,做事天马行空,无迹可循,偏偏每件事情似乎都做得很有道理。这才是真正令张衡困惑的地方。就拿今天的事情来讲,他竟完全看不出晋王的意图!
看来要多套套晋王的话了。张衡快走几步,呵呵笑道:“恭喜殿下,今日找到了一个好书童!”
“这也是意外之得。”杨广这才意识到自己自己走得太快了,放慢了脚步,“今日收获颇多,辛苦建平和诸位了。”
张衡和几个官员齐声推谢。其中一名官员道:“今日我等能够跟殿下出来,已是长了见识。下官虽然管辖这摊子事情,竟没有到过这个造纸作坊,殿下吩咐作坊用稻草造那种……那种不能书写的草纸,下官竟也猜想不到殿下的用意。真是惭愧得很。”
“这个官员倒是机灵,抢在我前头问了。”张衡暗暗想着,看了看那个官员,原来却是河北道行台百工监,姓孙名太冲。按照隋制,手工业属朝廷的太府寺管理。而河北道行台作为中央尚书省的派出机构,并无太府寺,而是分设百工监来负责这块事务。这孙太冲官衔不小,但是素来手工业一块并不得朝廷重视,平日并无多少机会见到晋王。此时见晋王重视,哪能不抓住机会表现一番。而最首要的,莫过于摸透长官的意图了。
杨广何尝不希望将自己手下官吏的思想彻底改造,只是他要造纸的意图,却太过难以启齿。上次跟王韶说起,已遭受了一番打击。此时又闻下属见询,不得不抖擞精神,清了清嗓子,正色道:“本王受命镇守并州,自然要造福地方,以上不辱皇命,下不负百姓。因此,我已经奏报朝廷,要将并州设为‘特区’,试行新政。相信诸位也有耳闻。尔等可知本王所定的九字方针么?”
这些事情尚未正式颁行,孙太冲等官员并不知晓。张衡何等知趣,接着便道:“臣等略有所闻,殿下所定九字方针为‘固农本、兴工商、强兵马’,言简意赅,高屋建瓴,臣等佩服不已。”
孙太冲等人免不得跟着一番赞叹。杨广微微一笑,续道:“这固农本、强兵马也就暂且不说,兴工商有很关键的一条,便是要使手工品的成本降低,利润提高,这样天下商人才会趋之若鹜,工商才能繁荣。再说了,手工品价钱便宜了,老百姓才能用得起。我们就是要让老百姓都习惯用这些手工品了,离不开这些手工品了,手工作坊造出来的东西才卖得出去。”
“就拿造纸作坊来讲,以往只是读书人才用纸,天下读书人毕竟还不多,这纸用得也不多,那我们的造纸作坊如何做得大?如何能赚到更多的钱?工商业又如何繁荣?因此啊,就是要造出一批不是用于书写的纸来,让老百姓都能用,哪怕用来包个鸡蛋,甚至上茅房用,都无所谓。等到老百姓用纸就好像穿衣服一般不可缺少了,这工商业估计也就兴旺了!”
这一番话胡说八道,似是而非,张衡、孙太冲等几个官员听得晕头转向,虽觉得有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错在何处,更何况谁会当面去指责晋王的不是,愣了一会,便纷纷赞叹不已。刚才赞叹那九字方针还是真的发自内心,这回却是云里雾里,真诚之意不免有所欠缺。
杨广心中暗笑,他这些日子来一直一本正经,难受得很,这番话难免有些搞怪的成分。见张衡等人那副模样,忍不住继续发挥道:
“所以本王听那小匠儿说起可以用稻草、麦秆之类的东西造纸,便非常高兴。这稻草、麦秆均是随手可得之物,造出来的纸张虽然无法用以书写,但成本必将低出很多,纸张价格便可大大便宜,寻常百姓人家想必也能用得起,这岂不是一件好事?孤王说今日收获颇大,便是这层意思。那小匠儿年纪虽小,却敢于尝试,乃是可塑之才,因此孤王想将他召在身边,加以栽培。”
他越说越是兴起,很多不该出现的词汇也出来了,又道:“如此一来,造纸大有可为,但是如果没有那小匠儿的发明,却也难以实现……”
说到这里,他忽然心中一动,停了下来,似乎想到了什么东西,却又抓不住重点,苦恼得抓了抓头,迟疑地问道:“孤王……孤王刚才说什么来着?”
张衡等人听得似乎有些明白,却又不是很明白。听他问起,孙太冲便道:“殿下刚才说如果没有那小匠儿的发明,却也难以实现……”
“对!发明!”杨广兴奋地叫了起来,“要鼓励发明!”
第十五章 技艺比赛
“鼓励发明?”张衡等人完全跟不上杨广的思维,面面相觑,根本不明白他在说些什么。
“对,正是如此。”杨广点了点头,终于感觉自己找到了切入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的进步才是推动时代进步的最大动力。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自己怎么就忘了呢?自己虽然没有足够的能力直接去改进技术,但是却多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只要按照这样的理念组织其他人去攻关,终究会取得成就。这一点很显然是不用怀疑的。
其实古代与现代最大的差别,只是在于技术的不同而异。思想上、观念上的不同,说到底也是由不同技术造成的不同环境带来的。想通了这一点,杨广反而失去了夸夸其谈的**,懒得再向张衡他们解释什么,只简短地吩咐孙太冲道:“你马上在并州范围内,尽可能在各行各业找一些最顶尖的能工巧匠,让他们集中到晋阳城内。一定要快。”
百工监孙太冲名不见经传,但办事效率却是极高。不过四天时间,便已经召集了近五十名能工巧匠,均安排住在了晋王府旁边的一座别院内。这些工匠大都集中于城镇之内,由于手艺好,往往也是远近知名,并不难寻。加上孙太冲刻意下足功夫去做,自然效率便高了。
不过,杨广却完全没有时间召见这些工匠。他静下心来,将自己认为可以在这个时代设计出来或者改进的东西,逐个逐个梳理一遍,并详细写了下来。比如水轮带动的灌溉器具显然还没有出现,起码还没有大面积的应用;比如活字印刷,这个时代按道理雕版印刷都还只是刚刚起步,然而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之间,其技术含量相差不大,效果却大不相同,很有必要跳过雕版印刷这一关,直接发展活字印刷。诸如此类。
具体东西怎么造,杨广根本不知道,只是大概写出个样子和原理罢了。在此过程中,他甚至回想起自己看过的一些架空小说来,那些书的主人公是如此的英明神武,无所不能,一下子连火枪、火炮、蒸汽机都徒手造了出来,更别说造个纸,发明个玻璃什么的。对比之下,杨广觉得自己竟然显得如此窝囊。
除此之外,他还要与王韶等官员仔细沟通畅谈,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三月初九,隋文帝杨坚的圣旨到来,宣布并州成为“特区”,并准许废除入市税以及试行府兵制改革等措施。
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