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头俩人戴着竹笠,各持一根钓竿,船头的小几上有酒一壶,杯两盏。
两人不时饮上一口,望望山间红叶、天边白云,意态悠闲自在。
江边洗衣裳的小娘子越来越多,莺莺燕燕,水面上不时飘过一阵清脆的笑闹声1
苏东坡突然笑道:“任之再坐上一会儿,恐怕满城的女子都要出来浣衣了!”
“人家可不是来冲我的,分明是冲着苏学士而来,我有证据!哈哈哈!”
杨逸一边把两个杯子斟满,一边朗吟道: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来说与采桑姑。
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排踏破篟罗裙
……
杨逸念到这,老苏为之干笑起来,这是他以前的一首旧作,描写的正是乡村少女们争相出门看苏东坡这位使君的情景。
苏东坡轻轻一叹道:“老夫老喽!”
杨逸笑道:“男人嘛!越老才越有味道,不信您问问……”
杨逸本想说不信你问问你家小妾王朝云,却因这话过于轻薄连忙打住。但船尾的王朝云显然听到了两人的对答,脸色微微红了起来……
第236章 一呜惊人李清照
***
姑娘们旋抹红妆,挤在棘篱前争看苏东坡,挤着踏着,篟罗裙都被踏破了!
杨逸有诗为证,苏东坡一时无可辩解,心里却甚是感慨。
诗词文章方面杨逸自然不及他,但加上赫赫战功,杨逸已经成为一颗无比耀眼的彗星。
更重要的一点时,杨逸年轻,年轻得让人忌妒,要说江边这些浣衣女非为杨逸,而是为他这个六旬老翁而来,未免有些牵强。
苏东坡长饮一杯,慨然而叹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杨逸从溪边那群浣衣女子身上收回目光,淡淡地笑道:“苏学士何须发此感慨,以苏学士之名,必是万世盛传,人生到此,夫复何求?”
苏东坡本是个胸怀旷放之人,闻之哈哈一笑,那丝感慨便随波而去,胸中只余浩渺烟波、红叶白云。
他一抚长须笑道:“秋光如许,任之可有佳作?”
杨逸答得干脆之极:“在苏学士面前,我坚决不作那班门弄斧之事!哈哈哈……”
两人闲聊间,岸边拥来十几个年轻的士子,彼此犹豫了一下,其中一个出列,于水边长身作揖道:“学生农实秋,就学于石鼓院,敢问船上可是苏学士和杨知州?”
随着他躬身作揖,他身后十来个士子也齐齐施礼,江风吹佛着他们的青衫,感觉异常飘逸而付有朝气。每个人脸上带着谨小慎微而又激动难抑的神情。
苏东坡望了杨逸一眼。含笑不语,杨逸玩世不恭地笑道:“我得感谢各位,将我与苏学士相提并论,让我这骨头都轻了四两啊!站在船头,大有欲乘风归去之感,哈哈哈……”
杨逸如此打趣,苏东坡也不禁放声笑了起来,那叫农实秋的士子有些尴尬,一时不知说些什么?倒是不远处的浣衣女子们笑声响亮了许多。
杨逸接着有些为难地说道:“尔等也瞧见了,我与苏学士这儿只剩半壶酒。实在没法请诸位共饮,你们看……”
杨逸这话虽然说得客气,却分明有逐客之意,水边的士子不免都大失所望。正要施礼离去,却听杨逸又说道:“苏学士两袖清风,没钱请客,不过苏学士向来乐于提携后进,我就经常得苏学士提携,原因嘛,是我经常请苏学士喝酒!哈哈哈……。”
“任之你……堂堂知州,如此玩世不恭……。哈哈哈……”苏东坡先是气得两眼上翻,接着又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模样甚为有趣。
那些士子却不管这些。大喜之下纷纷说道:“还请苏学士与杨知州屈尊前往平夏楼,学生等……”
“什么平夏楼?俗!这儿秋风送爽,鸥鹭群飞,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可比当年的山阴兰亭景致差?”杨逸笑得就象引诱小红帽的狼外婆,“最后我得声明一下,你们请的是苏学士,不关我的事,我这嘛……呃……要不要我回避一下?”
“杨知州说笑了!还望苏学士与杨知州稍侯。学生这就去办些酒食前来!”那叫农实秋的士子生怕苏杨二人反悔似的,匆匆一揖连忙向城中飞奔而去。
除了其中几个跟他回城外,其他人站在水边,经杨逸这翻打趣,他们倒放松了许多。脸上神情却更为兴奋了;
杨逸提起的兰亭旧事,那可是他们这读人最难割舍的情结啊!
今日若能与苏东坡、杨逸饮于碧江边、红枫下。这等雅事已足以一生回味了!
农实秋几个行动惊人的快,杨逸他们才闲聊一会儿,他们已经雇车将酒菜拉出来了!倒也不是什么名贵佳肴,而是一些清雅的菜色,更多的是些果点小食,而酒却足足买了三十坛!
杨逸几人下得船来,一齐散坐在水边草石上,江波轻拍岸石,细沙上一鸿半爪点缀其间,下游少许,浣衣女们舍不得离去,不时殷殷张望过来!
众人且饮且淡,一众士子哪里肯放过向偶像请教学问的机会,你一言我一语,纵论诸家百子,细讨诗经史子集,凡问杨逸的,他多是将问题转给苏东坡,谁让他是文坛盟主,学术泰斗呢?
苏东坡才华那没得说,没人能问倒他,作答时往往是妙趣横生,精彩之极,就连杨逸也受益匪浅。
苏东坡被问多了,大概也感觉有些无趣,便抚须笑道:“老夫这儿有一上联,诸位来对下联如何?”
这等于是要考校众人了,十来个士子更是高兴,这是绝佳的机会,若自己的下联能得到苏、杨二人赞赏,那么从此必定名声鹊起,若能得到俩人推荐那就更不能说了。
众人纷纷拱手说道:“请苏大学士示下!”
苏东坡靠于青石之侧,秋色江波为背景,尽显洒脱清雅之态,他轻挥大袖吟道:
那堪吟白傅诗,琵琶人老,枫荻秋声,叹几个迁谪飘零,相逢处且休说故宫繁华,他乡沦落。
这上联一出,江边顿时寂寂无声,唯余江波轻响,都知道苏东坡的对子肯定不好对,但这对子一出,还是让他们暗暗哀叹;
这上联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浑然天成,意境深处,格调十分高雅,且满带着感怀身世之叹息。
若是对得不好,不但得不到赏识,反而徒惹人笑话。一群士子沉思暗叹,连旁边的清娘也蹙着一双蛾眉思索着。
杨逸看得十分有趣,不禁抻手捏捏她的小脸,少女不依的噘嘴横了他一眼,又低下螓首思索,那认真的小模样逗得杨逸呵呵笑了起来!
他的笑声引来了苏东坡的注意:“任之可是有了下联?”
杨逸见场中士子皆对不上。便也不再推辞。端酒在手长饮一杯后轻轻诵道:
此便是邯郸道,虽梦初醒,黄梁久熟,觉毕生功名富贵,霎时间都付与微茫烟水,缥缈江波。
这下联一出,水边顿时响起阵阵喝彩声、惊叹声,杨逸的下联借用了黄粱一梦的典故,抒发了功名宝贵如过眼云烟的豁达情怀;
不但意境与上联完善衔接,而且还带有对苏东坡的劝慰之意。此联一出,士子们望向苏杨二人的目光更是热烈了。
最是清娘,一双眸子比星辰还亮,满是崇拜之意。别人怎么看杨逸无所谓,但清娘这么炽热的目光,着实让他无法消受
他转头笑吟吟的地说道:“苏学士才情太高,咱们对得累,这样,我来出个简单点的上联,可好?”
“请杨知州示下!”还有机会,众人连忙出声答道。
这时环州城南的感恩寺恰有钟声悠悠传来,在水面上隐隐回荡,杨逸随即持杯吟道: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
的确是无声不寂,场中一下子又没声了,生们眉头都皱成了一团,这回轮到苏东坡呵呵而笑了,却听清娘忽然娇声道: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文峰峦色,有色皆空。
十几道目光一子下齐刷刷地向清娘望来,这下联对得好,对得妙。月对风,山对水,声对色,寂对空,妙不可言!
连苏东坡都不禁叫了声好!清娘倒有些不好意了。毕竟年纪还小些,一时再也不敢抬起头来。
杨逸揉了揉她的小脑袋笑道:“清娘不必拘束。大家坐而论文,随意就好!”
“嗯!”清娘轻应一声,脸上嫣红未退。
苏东坡与杨逸各出一联,众人都没对上来,便不好再出对了,话题又回到经学之上。
那农实秋突然问道:“学生听闻辽臣耶律俨曾分别问过苏大学士与杨知州同一问题:孟子以‘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皓皓之不可尚已。’颂扬孔子,夏阳比秋阳之光更为炽热,孟子为何不用夏阳而赞?
杨知州答的是夏阳一味过烈,而秋阳既不失热烈,又不失谦和,正合儒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