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观并不知道同期的英国只不过两百万人,也不知道三百年后美国独立战争打响时美国人口也才三百万,但强闻博记的他至少知道苏禄国总人数是五十万。也就是说,哪怕某个有邑贵族掠夺了苏禄国的全部人口(忽略掠夺人口过程中的死亡人数),也只够他成为二等有邑侯爵。
又由于在扩张采邑领(殖民地)、掠夺土著人口资源时,有邑贵族相互之间也有竞争,而且帝国本土也不会坐视其中某个有邑贵族占据绝对优势。因此,想要成为一等有邑公爵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也就是说,在这种规定下想要成为公侯,实际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将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脑中抛开后,黄观继续回忆着那本《移民纪要》里的内容。
“贵族麾下直接管辖的贵族为其附庸。”
“附庸的权力:1、受领主保护之权:领主有义务保护附庸的生活、声誉、家庭及财产等。不可计谋对附庸有损害之行为,否则附庸可提出抗议或中止附庸关系。2、陪审权:附庸有违封建法律之嫌,有权要求由‘同僚’组成的法庭审判,领主单独不能处理。”
“附庸的义务:1、军事义务:若领主需要,附庸应提供契约所规定的士兵。2、经济义务:附庸应提供契约所规定的经济援助。”
“三位监国暂代国王行使职责,统领各级附庸,全揽王国直辖领地之行政、司法和军事之大权……”
“贵族可任命比自身低的爵位,被任命的贵族若无足够的采邑,宗主必须为其补足。有邑恩骑尉以上的爵位需得到国王或大明皇帝确认,有邑男爵以上的爵位必须得到大明帝国发放的认证书方正式生效……”
“犯官获得有邑三等男爵以上的爵位方可返回帝国本土,若未满足条件私自返回帝国本土,以弃职失土罪论处……”
……
一般而言,聪明人的性格中总会缺乏坚韧这个优点。因为,在人的一生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聪明人往往都能够通过其聪明才智轻松化解,因此很难形成百折不挠的性格。黄观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因此在得知建文皇帝自焚、朱棣登基的消息后,立即判断出未来的形势,然后果断选择跳江自杀——做出那样的选择并非黄观无惧死亡,而是因为他没有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强信念,进而觉得死亡才是最好的出路。
朱棣派遣专人将黄观救活,却没有对黄观施加酷刑,而是将之流放。逃过一劫的黄观,如今心思已经开始活络起来。
无论如何,别说海外之地在黄观等人眼中只是荒芜野蛮之地,即便海外再好,“回归故土、叶落归根”的想法对黄观这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来说,仍旧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
朱棣对他们这些“文职奸臣”的判罚轻重不一,有些人只是全家受牵连,有些人是三族受牵连,而黄观、景清等人则是九族均受牵连。对黄观本人而言,这个判罚反倒有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味道。黄观的家族本身就是个大家族,而九族加起来更是多达五百余人,远远超过那些只是全家受牵连以及三族受牵连的。
这便意味着,抵达吕宋后将每一口男丁都单列成一户,然后尽量平均分配到十处营地中,那么黄观便可以升为有邑骑都尉了。接下来,再想办法弄建起新的基本采邑领,待获得三等有邑男爵的爵位后,他便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国了!
想要成为三等有邑男爵,理论上只需要拥有三十座庄园。吕宋岛上有不少尚未开化的土著,因此倒也不必傻傻地等待人口自然增殖——掳夺的人口充实庄园显然比等待人口自然增殖要快得多。
虽说三等有邑男爵需要获得帝国本土的认证,然而黄观将《移民纪要》里面这些话掰开来、合起来,揉碎了、再捏起来掂量,虽然有些地方仍旧没能理解透彻,却怎么也无法从中看出朱棣有什么恶意。因此,返回大明本土之日倒也并非遥遥无期。
黄观半喜半忧地叹了口气,思路不由自主地转移到朱棣所公布的《爵位继承法》上。
“……世袭贵族之爵位可被继承,终身贵族之爵位不可继承。”
“……爵位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与被继承人拥有五服以内的血缘关系者自动拥有爵位继承资格,少数民族地区,其子弟、族属、妻女、女婿及甥之袭替,胥从其俗。”
“……继承分值高者继承爵位,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继承人继承分值相同,爵位继承者由大明帝国皇帝指定。”
“……获得被继承人推荐的继承人加五分,被继承人最多只能推荐一名继承人。”
“……血缘关系为二服者拥有四分;为三服者拥有三分;为四服者拥有两分;为五服者拥有一分。”
“……继承人的生母拥有大明皇室血统者加三分;生母为大明帝国本土出生的汉人加两分,生母为汉人但并非大明帝国本土出生则加一分。”
“……继承人的配偶拥有大明皇室血统者加三分;配偶为大明帝国本土出生的汉人加两分,配偶为汉人但并非大明帝国本土出生则加一分。”
“……继承人在大明本土出生加一分。”
“……继承人十八岁之前在中国生活时间累计达到五年以上者加一分。”
“……继承人于国子监就读三年以上者加四分;于蕃学就读三年以上者加三分;在府(州)县学就读三年以上者加两分;在大明帝国本土市镇乡村民间社学就读三年以上者加一分。”
“……继承所得爵位降一等。”
“……未于藩学或国子监就读者,无继承子爵以上(含子爵)爵位的资格。”
细细揣摩之后,黄观得出结论:朱棣绝非将他们赶到海外便不理不睬了。
从《爵位继承法》的字里行间分析,朱棣很在乎移民地区对明朝本土的向心力。这样看来,朱棣确实只是希望他们在海外建立一片隶属于大明朝的王道乐土。
想到这里,黄观无声地透了口气:难道朱棣真是天命所归的一代雄主?
注1:宗人府为管理皇族事务的机构。
注2:通常由状元担任。
注3:海边煮盐的住户,其劳役负担是为朝廷提供盐。
注4:所谓邑号,就是采邑名。假设某位有邑伯爵的采邑名为马尼拉,则该伯爵就应该被称为马尼拉伯爵。所谓美号,就是听起来好听的称号,比如说忠诚伯、定南侯。
第三章 穿越其实不习惯
正如黄观不知道自己正在被周忱等人在议论一样,朱棣同样也不知道黄观现在满脑子都是关于他的疑问。当然,即便知道,也不会影响朱棣此刻所享受的微服私访的乐趣。
穿越到这个世界后,朱棣很不习惯:没电脑,没电视,没电话,没电灯,没冰箱,没汽车,没马桶,没味精,没青椒,没双休日……别的倒也罢了,朱棣虽说穿越了,但他却没有金手指,因此客观上没有的东西他也变不出来。只不过,没有双休日却实在是太没天理了。
知道穿越的事实已经不可改变后,朱棣便立志做一个英明神武的好皇帝。然而没双休日这个事实,却险些令朱棣的决心动摇。
朱棣在后世已经过惯了有着双休日的生活,一时之间哪里习惯得了这种每天都需要上班的工作环境?说起来,皇帝这份职业的自由度也不算小,如果朱棣真的罢工,朝臣们其实也没什么办法。在心情最为沮丧的时候,朱棣甚至考虑过要不要将“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遗憾的是,在这个时代再怎么享受也不可能获得后世的那些乐趣。这样一来,即便朱棣立志做个昏君,其生活质量仍然远逊于穿越之前。思来想去,世间之人不为求名就为求利,既然求利不得,那也就只好求名了……怀着这样的信念,朱棣总算坚持着熬过了那段最难适应的时期。
实事求是地说,坚持每天上班确实令朱棣的心情很不愉快。
首先,朱棣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是因为明成祖以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为幌子而起兵,又以“恢复祖制”而号召天下。因此,将朱元璋的旗帜举得越高,恢复祖制的调子唱得越响,对自己的统治才越有利。
明成祖本质上是个说话不怎么算话的无赖,而朱棣本人也不是那种愿意为他人的承诺而负责的迂腐之人。不过,食言而肥毕竟不是什么令人高兴的事,偏偏穿越之前燕王声嘶力竭地叫嚷着要“恢复祖制”——作为幌子,朱棣登基后只得装模作样地宣布“尽复建文朝废斥者官”,随即又“复官制”。
对于前者,建文皇帝的本意应该是精简官僚机构。然而朱棣来自于四十多个百姓就要供养一名公务员的年代,因此并不迫切地觉得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