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正在暗自得意时。杨士奇却因为年轻时闯荡过江湖,见多识广,因此皱着眉头表达疑虑。
“皇上,提高养廉银的作法确实可以增加吸引力,但狄夷所在之的多遍布毒蛇、水蛭、蜈蚣之类的毒物,外的人一不注意就会丢掉性命。即备蚊虫叮咬。可是在那种的方还往往会水土不服,沾染时气,受毒瘴之害的竟是十有五六。教谕去了,即便侥幸任满回到内的,也会有不少人终身病残。”
杨士奇这么说自然是委婉的表示反对,朱棣却也不恼,反而笑道:“这才是老成谋国,股肱之臣忠良之心嘛。反对朕的意见不要紧,重要的是一定要言之有物。”
杨士奇说的确实是事实。即便是后世。卫生环境、医疗条件比十五世纪不知要超出多少,可仍然偶尔有援藏干部死于水土不服的事情发生。不过,朱棣对此却早有办法。
这个时代的人不象后世那么实际。若朱棣在后世拉住一个路人问他:是否愿意以性命作为代价名垂千古?那么朱棣多半会得到一个白眼。但是在这个时代,很多读书人的最高梦想都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儿,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言官不顾性命的进谏。
“第一,凡前往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教谕,若是干满九年,或者是死在任上,礼部将以红花鼓吹的仪式将其牌位送入城隍庙配享香火。”
对于监生来说,配享太庙或是孔庙太不现实。身后入贤良祠的可能性也不大。能够进入城隍庙配享香火,也是一种极大的荣誉了。因此。件,哪怕不提高薪酬很多监生也会对这份工作趋之若骛。
顿了顿。朱棣又道:“第二,该教谕的教出来的少数民族学生之中若有能考中秀才者,升其为正九品的国子学正,授其将仕郎散阶;弟子中若有能考中举人者,升其为正八品的五经博士,授其迪功郎散阶;弟子中若有能考中进士者,升其为正七品的太常博士,授其文林郎散阶;其弟子若能进入三甲,升其为正五品的翰林学士,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
学官升官的路子极窄,象教谕这种未入流的学官,绝大多数终其一生能够升到从九品就已经算得上仕途顺利了。有了这份奖励,那些热衷于做官的监生必然会动心。
求名的会动心,求官的也会动心。双管齐下,自然能够吸引秀才们前往少数民族聚集区传播中华文化。
这时杨荣笑道:“听皇上这么一说,我都动心了。”
朱棣一乐,知道杨荣只是在变相的支持这项政策,同时也是在逗自己开心。杨荣现在都已经是六品官了,若朱棣真的让他去做个未入流的教谕,他肯定会哭着喊着说舍不得离开皇上。
“连你都动心了,说明朕给出的条件很吸引人嘛。那好,朕就规定:除监生外,凡是有功名者,均可前往吏部申前往少数民族聚集区担任教谕。也就是说,只要考上了秀才便可以作官,只是所得养廉银比监生略少。”
“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面讨论周忱策论中其它几项。”
“关于赐与少数民族汉名的问题,朕决定将这件事交给礼部负责。凡有邑男爵之上的有邑贵族。均由礼部研究后赐与相应汉名。在自愿的前提下,若整个部落都愿意使用汉名。则赐予该部落汉族姓氏,名字由部落成员自己决定。服饰方面的问题,洪武五年便规定民间妇女服饰之制,但此事却禁而不止,总归需要礼部多加疏导。李至刚,你觉得如何?”
听到李至刚的回答,朱棣忍不住叹了口气。问李至刚是否有不同意见根本就是白搭,他的回答千篇一律都是“皇上圣明”。
“至于婚姻嫁娶的问题。洪武五年曾下令蒙古色目人不许与本类嫁娶,违者治罪,却没有对其他少数民族做此规定。朕只希望,大明境内各个民族能够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周忱关于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者。可免缴十年人头税主税的建议很不错。如此一来,便可利诱少数民族主动与汉族通婚。”
“朕只补充一点。异族民族随父。例外的情况有两种,一是男方入赘汉族女子家,则所生子女为汉人;二是若母亲、祖母均为汉人,则此子也为汉人。”
对于朱棣的这个决定,众人都没有反对,但朱棣却从细微的表情变化中看出他们的不以为然。
朱棣知道他们的想法。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民族的划分,比如说“鞑靼”、“色目”、“女直”、“回回”、“乌蛮”、“罗罗”、“卢蛮”(傈僳族)、“撬”(傣族)、“西蕃”(普米族)、阿昌(峨昌)、“结些”(景颇族)、“望蛮”(佤族)、“蒲蛮”、“朴子蛮”及侬人、沙人、土僚(壮族)及苗族、瑶族等等。但民族主义思想还没有产生。因此,他们认为朱棣如此热衷于民族融合显得有点莫名其妙。
他们并不知道,朱棣所烦恼的却是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之后不同民族之间爆发的过激行为。应该说,民族主义是一把极其锋利的双刃剑。在抵抗外敌入侵时,拥有民族主义思想的国家能够迸发更强大的战斗力。但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主义却是现代世界政治体系中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对于内耗,朱棣总是很厌恶的。
如果说对于后世某些少数民族极端分子鼓吹的“独立”、“自治”朱棣只是反感这些苍蝇也不可能成功),那么他对于种族仇杀便是极度憎恶了。后世政府为了照顾少数民族的情绪,将历史上很多真实发生的事都进行了淡化处理。比如说清末陕西、甘肃的回民运动,教科书上写的是回民起义。说是回民为了反抗满清政府的压迫而爆发的运动。然而根据当时的记载,起义期间甘陕损失的汉族人口却是以百万计——很多被回民攻占的县城里汉人基本被杀绝。之前活跃于陕西一带的刀客们向来游离于政府的管理之外。但是当左宗棠率军镇压回民时,连这些视政府为无物的刀客也主动投向了左宗棠……后面的事情也不必细说。总之就是礼尚往来罢标是各民族频繁的相互通婚后,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这样,即便后世仍然是多民族国家,但至少可以减少民族仇杀的可能性——若不同民族杂居在一起并且有着密切的姻亲关系,种族清洗的屠刀还会轻易落到妻子、外甥、外公等亲戚的脖子上吗?
当然,朱棣更希望能够达到高级目标:让中华大的上生活的人全都使用同样的语言,书写同样的文字,拥有同样的信仰,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中华民族。
可惜,在如今这个年代想朱棣长舒了一口气,目光望着殿顶的藻井,希望天上能够再掉下来一个穿越者,可惜这种愿望毕竟不可能实现。朱棣只能无可奈何的垂下头,暗叹“举世皆浊、唯我独清”。
幸好朱棣是皇帝,大臣们虽然不明白那些促使民族融合的政策能带来什么好处,但只要没有太明显的坏处,他们也不会强烈反对。
……特别是还有李至刚这种佞臣的情况下。
“李至刚,你觉得朕的想法如何?”
“皇上圣明!”李至刚躬身陪笑,大约觉得总是千篇一律的说皇上圣明似乎太生硬,便又多加了一句:“实是天断英明,高瞻远瞩!”
第三十章 有仇不报非君子
永乐大帝第三十章有仇不报非君子
当李贯失魂落魄的离开京城时,以人头换票据的政策也正式实施了。
辽东的区的朵颜三卫是臣服最为彻底的蒙古人,而女直人对中央政权也极为恭顺,因此朱棣在辽东的开原、广宁两处一口气开设了三处马市,其一在开原城南关,以待海西女直,其一在城东五里,其一在广宁城,皆以待朵颜三卫夷人。
蒙古和女真人卖出各种牲畜、皮毛、人参、药材、材木、鱼鲜等土产品。汉族商人所提供的商品相对更丰富些,有铁制生产工具,如铧、铲;有生产资料,如耕牛(从游牧民族那里买,往女真人那边卖)、种子;有生活用品,如茶绢锅、衣服等;甚至还有兵器,如刀箭——组建火器部队时会淘汰一批冷兵器,为避免浪费,朱棣决定将淘汰的冷兵器卖给那些忠于大明的部落——当然,前提条件是对方用人头换取相应的票据。如果对方不想要票据,也可以直接兑换大明宝钞。
如此一来,不久后草原的马贼想必会泛滥成灾。
蒙古人放牧时,通常都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活,两家聚在一起的情况非常少,三家以及三家以上聚在一起生活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但前提条件是其中必然有王公贵族。为了保证自家的牲畜有足够的牧食,每户牧民之间一般都相距十里以上。虽说牧民基本平日里都是独门独户生活。但即便忽视荣誉方面的因素,马贼仍然不是一份有前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