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性谨慎(坐拥天下清军却不敢谋反)没有帮助左宗棠,一直以来将曾国藩视作自己最大偶像和挚友的左宗棠从此之后与曾国藩断交,并水火不容。乃至曾左二人过世之后,他们的旧历多彼此不容。
李鸿章去西北,无异于将其置于火上炙烤,非但调和不了西北矛盾,反而会让李鸿章命丧黄泉。
“不妥,不妥。”老成持重的钱应溥说道,“李大人旧伤未愈,理应修养一段时间,西北寒苦,怕是李大人身体受不了啊。”
“言之有理!”慈禧立即说道,慈禧也知道李鸿章这一派系和左宗棠旧历那一派系的秘闻,而且她觉得亏欠李鸿章许多,这时候断然不可能让李鸿章去西北了。再说李鸿章擅长治国,而不擅长御军,让李鸿章去西北,就要调集武卫军。武卫军五军各司其职,岂能轻易调动。
“如此说来,只能派遣曹跃回陕了。”慈禧无奈说。
“这陶模太过无用。”刚毅气道,“堂堂一介总督,却无力御下!”
“陶模毕竟当年只是左中堂行军粮草文书出身,乃进士出身,一介文人,多依赖者便是曹跃魏风琛康三石等。”荣禄道。
此时刚毅忽然想到一个人来,举荐道:“奴才推举一个西北名将,此人乃绿营出身,潼关守备隋平安。”
慈禧想了一下,为了稳妥起见还是要询问一下西北具体情况,贸然下令将会引起西北叛军的更大反弹,便说道:“你给隋平安发一份书信,向他仔细询问一番。”
“是。”
西北各地动乱让朝廷措手不及,这时候他们也才感受到了曹跃当初在西北的作用,若西北无良将镇守,将使得朝廷刚刚稳定下来的局面面临崩溃。不说皇上的维新能否继续下去,就是朝廷能否再把持西北也是一个未知数,很快荣禄向慈禧单独汇报,俄国公使卡西尼和英国公使窦那乐派遣大量人员向西北而去,不知所踪。英国人和俄国人一直以来对清朝的西北各省抱有觊觎之心,若是真被他们抓住了把柄,西北危险,西北危险,则大清危险了。
此时的光绪皇帝的贴身太监王建斋找到曹跃,说皇上宣见曹跃,曹跃赶紧收拾一番,穿着僵尸服一样的朝服再一次来到紫禁城。这次皇上居然在宁寿宫召见的曹跃,而这宁寿宫正是珍妃所住的宫殿。
见了皇上行了他既不愿意的三叩九拜之后,曹跃一脸的茫然,不知道皇上叫自己来后宫是什么意思。
光绪也不说话,倒是他身旁的珍妃仔细看了个清楚,点头赞道:“是个中意的人,若是将蓝祺儿许配给他,当真是天作之合。”
曹跃抬起头看了看这位妃子,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人和自己在后世看到的照片里的人一模一样,居然是珍妃,怎么回事?光绪皇帝是什么意思?
此时只听光绪说道:“曹**卿,起身吧。”
“谢皇上。”曹跃站起来,拱手道,“不知皇上叫臣来,有何事?”
光绪道:“曹**卿可知恭王重病的消息?”
“恭亲王久病,臣知道的。”
“为了让恭亲王恢复身体,我准备找你帮忙,也是给你一场富贵。”光绪兴致勃勃地说。
曹跃不敢接话,上次被慈禧坑了一回了,他可是领略了,紫禁城里果真没有人是简单的,这个道理。
光绪道:“上次我问了一下六叔,问他对你印象如何?六叔说你能征善战,了就是咱大清朝的千里马万里驹,可见六叔非常喜欢你。六叔家还有一个最小的女儿,蓝祺儿格格恰好十五年纪,尚未婚配。我赐你们二人大婚,给六叔冲喜!”说着,光绪兴致盎然地站了起来,说道:“曹跃,你能迎娶公主,实乃莫大荣幸,以后可要好好对待蓝祺儿格格啊。”
珍妃也说道:“是啊,曹跃,蓝祺儿可是咱们格格里最漂亮的一朵牡丹花,皇上用心良苦,你要体会啊。”
体会你娘了个蛋!曹跃心中气得想要骂人,你们这是来通知我的吧,逼婚吗?上次逼我迎娶潘家的女儿,如今有逼我迎娶恭王的格格,我又不是种猪,任由你们支配婚姻大事!曹跃并不是对格格和潘家女儿有什么怨气,而是感觉自己的婚姻被别人操控,极其愤怒憋闷,这一口闷气憋在胸口,如今已经不吐不快了。
“谢过皇上娘娘的美意,其实……臣心中已有良人相伴。”曹跃说道,他掏出陶悦给自己缝制的荷包,说道:“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皇上和娘娘的故事,臣在西北也略有耳闻,臣羡慕不已。所以臣不愿耽误格格前程。”
珍妃很是尴尬,心中却很是不快,看了看光绪,却见光绪也很是尴尬,这事儿闹的,明明是好意,却闹出这种误会来了。你一个做臣子的,娶格格怎么了?蓝祺儿长得确实不差,起码近三十年来格格们没有一个能有蓝祺儿漂亮的,且蓝祺儿性子柔弱,配你一个汉人绰绰有余了吧?当真是不识抬举,给脸不要脸。珍妃这个人一切都还好,只是心胸容不下事,性子也不好,她都能和自己的婆婆慈禧唱反调,整个后宫除了光绪喜**,其他嫔妃和她的关系处的极差,所以当真是忍不了了,说道:“合着你的意思是,我们家格格还不如你口中说的那个民女了呗?”
“娘娘,俺是个粗人,不过俺却认死理,一生一世只伴一人。”曹跃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光绪尴尬地一笑,心中却很是郁闷不已,自己这个皇帝还真是无聊得很,当媒婆都不成。却见珍妃又要生气,只得岔开话题,忽然问道:“曹**卿,你对变法如何看待?”
曹跃道:“朝廷变法,不是臣这种粗人能够看的好的,但臣也支持变法之中的一部分,例如建立专业的警察制度。臣以西北为例,西北乡镇以下治安往往依靠乡绅宗族,但乡绅宗族遇事往往会偏心于本族族人和本地人,遇事多有不公。遇到性子软弱的,处事不公也就罢了,忍一忍一辈子就过去。可是若是遇到性子刚烈的,立即揭竿而起占山为王,成为固匪。所以说宗族处置,即为朝廷节约了经费,却又为朝廷创造了无数个冤案不公,导致西北匪患不绝。”
第245章 锁住曹跃
“说起来匪患,我最近看了陶总督的折子和其他各地巡抚的折子,西北最近很不消停,究其原因好像是勇营闹饷。你如今还没有卸任勇营统领一职,此事有你干系啊。”光绪长叹一声道,西北乱事再起,可折子全都送去了慈禧哪里,慈禧批过了之后又派人给他送来看看,光绪又成了傀儡了。他感慨的不是西北之乱,而是西北之乱他居然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而且即便知道了西北乱起,自己说什么也没有人听。
曹跃当然不知道光绪此时心中的想法,只以为他因为西北战乱而叹息,心说这个皇帝还真是忧国忧民,可若说跟自己有关系——那也不能承认!打死也不能承认!
曹跃立即满腹委屈地说:“回皇上的话,臣下来京师之后,与陕西练军勇营已然断了两个多月联系,西北到底发生什么,臣也不知道。”
“若是你治理西北,你会如何防止西北不在有如此之多匪患?”光绪询问。
曹跃想了想,说道:“法家治国,万事依法行使,有大清律不用,百姓心中没有公正的标准,没有了公正自然要自己寻找公正。大多数土匪乃出于各种原因,臣以为给百姓们以公平,足以占得民心,而后再徐徐剪灭匪患。”
“若是按照你的方法,多少年可以消灭西北匪患?”
“多则十年,少则五年。”曹跃保证道,“臣保证,西北再无匪患也。”
光绪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让曹跃下去了,他心情很是激动,恨不得现在就派遣曹跃回到西北平息匪患。可惜他没有这个权利,只要慈禧在紫禁城之中,他就没有这个权利。都已经过了一个月了,慈禧怎么还不回到颐和园呢。
这边曹跃刚刚离开不久,那边慈禧得到消息,听了卧底在光绪身边的太监汇报之后大为光火,珍妃这个贱人,居然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居然想着把奕?的五女蓝祺儿格格赐予曹跃为妻,这蓝祺儿格格的母亲是恭亲王府上的一个汉人丫鬟,因为奕?的一次酒后乱性,结果一次就怀了身孕生了蓝祺儿。恭亲王府人丁并不兴旺,恭亲王有四子五女,长子果敏贝勒载澂二十七岁便死了(这位大爷就是撺掇同治皇帝出宫**最终死于梅毒的那位大贝勒,有人说他也是被慈禧报仇害死),次子载滢过继给了钟郡王,三子和四子都没有活过十岁,还是次子载滢生了个儿子溥伟过继到了已经去世的果敏贝勒。而五女之中,长女固伦公主荣寿嫁出去之后,如今也成了寡妇,二女三女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