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离开张坞之前,张涵找了个时间,陪若若回了躺家。在丈母娘看女婿的眼光里,张涵微笑着与她拉家常。老实说,张涵并不如他表现出来的自在。自己的事自己知道,若若家人轮番进来,以找东西的名义参观,张涵汗要都下来了。然而,若若很高兴,张涵也就认为值得了。快乐有时就这么简单。
“这是什么东西?”
在张涵即将离开张坞的前一天,他递了张纸给张王氏,说是送给她的新年礼物。张王氏拿来看了半天,也是有看没有懂。
其实,那是一个算盘。在看帐本时,张涵忽然想起了算盘。本来,他想亲手做一个,廖表孝心。然直到要走了,他也没能找出时间来。
张涵说的算盘,就是那种下面四个珠子,上面一个珠子的。上面的珠子代表五个,一列相当于九个,逢十进一,一共九排,最大可以算到九亿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一般情况下是足够用了,不够再加两排就好。张涵不知道珠算乘法口诀,但光是加、减,就省事许多。
另外,张涵还针对流水帐,提出了复式记帐法。当然,也是最简单的,一进一出分成两栏的帐目。
张涵只是看到帐本,灵机一动,想到了这两件东西,顺口说是新年礼物。结果,收到礼物的张王氏对儿子的孝心是非常高兴。但是,张清看到这一幕,就立刻向哥哥要自己的礼物,而若若也偷偷地看着他……
新年过后,松懈了一个多月的人们,回到了族学以后,发现三千步的距离简直太遥远了,似乎遥不可及,一个个悲痛万分。
“快点儿!还有说话的力气,很不错,看来还可以提高一下训练强度……”
张涵才不管他们的嘀咕,他正打算把平地跑改成山地跑的,顺口便说了一句,此言一出,立刻一片哀鸿遍野——“不要啊~”。
接下来的训练,张涵已考虑好了。跑步、负重、伏卧撑、五禽戏、蛙跳、游泳、……张涵在多年锻炼以后,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锻炼方式。
但这只能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要成为合格的战士,还必须学习骑马、射箭、长枪、短刀,已确定由伍德方和张奂传授。而具体的作战、安营、侦察、行军等知识,则要请教岑晊、伍天德(家兵步兵统领)和张郴(家兵骑兵统领)了。
熟练掌握了这些,张涵还准备研究一下‘陌刀如墙’、‘长枪阵林’、罗马方阵,还有鸳鸯阵这些传说中的东西。相信有了基础以后,再反复演练,研究会取得相当实效的。
在这一年,张涵在族学里推行了阿拉伯数字和标点符号,并抓紧时间编写算学、格物(物理)和化学课本,为今后开设新课程做准备。
编写课本并不是很难,其中的许多内容,张涵都已经记录在《回忆录》里,如今他要做的主要是整理工作,以使其条理分明些儿。麻烦的是,张涵很忙,难得有时间静下心来,编写进度很慢。
原来的算学课本主要是《九章算术》,这是一本习题集。张涵通过对九章的注释工作,提出了相当多的解题思路。换句话说,张涵假借着给《九章》作注的名义,写了一本算学课本。具体内容包括整数、分数、小数、正负数、绝对值、函数、方程和方程组,以及一些几何知识。
格物和化学课本与之类似,两者都是理论上的东西多一些儿,但格物更为详细。而化学,张涵只记得氧化、还原、蒸馏、粹取等基本的东西,以及三态等概念,连元素周期表都记不住几个,也只能记住多少写多少,慢慢补充了。张涵盘算了一下,发现物理还能用上,至少可以用来计算射程什么的,化学就只是个破绽百出的空架子了,他倒是知道“三酸二碱”,然如何制备,就只有天知道了。算了,用不上就用不上,就当给子孙后代打基础了,反正,他也没指望能造出热武器来。
张涵每天非常忙,不仅仅是他要组织训练、教授算学、跟岑晊学习、管理族学、收买人心,他还要设计监督族学新堂舍的施工,下半年预计将会有二百一十人入学;还要经常去卞东庄冶铁作坊参与平炉的实验。
建宁二年(169年)和建宁四年(171年)的天书,提供了许多技术,其中农业技术都比较详细,种植也好,畜牧养殖也罢,照本宣科,基本都实现了。就连麻烦的沼气池,在反复尝试多遍后,也都成功了。
其它的技术就不尽如人意了。
第一卷 第二十三章 新年'下'
更新时间:2008…5…12 23:54:06 本章字数:2995
白糖制取法、瓷器、晒盐法和荷兰风车制卤法等还好,虽有些麻烦,但经过研究,还是成功了。
瓷器是最简单的,中国烧陶已经几千年了,而陶与瓷的唯一区别就在于烧制时的温度和土质。在使用焦炭和瓷土以后,轻易就烧制出了粗陋的青瓷。看张昭激动的样子,张涵却完全没感觉,那烧好的青瓷盘,模样与他前生常用的菜盘子差不多,实在激动不起来。
白糖制取法又称之为炒米法、败家法。就是把大米炒成金黄色,使之成为天然的活性碳,然后将之与沙饴,或者石蜜,混合、吸附、过滤、浓缩、冷却结晶,便制成了白糖。
沙饴和石蜜都是由甘蔗晒取物。在张涵看来,沙饴是红糖的雏形,石蜜则是甘蔗晒干后的结晶。从小到大,张涵没少吃这些东西,当然,他更常喝的是柘浆——甘蔗汁。甘蔗是大汉国交州闽越之地的特产,运到了鲁国时,价格已经很贵,更别说蔗糖了。
张涵对制糖的方法了解不多。但是,相对于当时那种利用太阳能的制糖方法,天书记载的大锅熬糖法,应该算是革命性的突破了。
败家法是张王氏的说法。其实,沙饴石蜜的数量有限,消耗的稻米数量并不是很多。但在粮食不足的时代,如此浪费,确实挺败家的。于是,在张家部分奴隶的粥碗里,偶尔会出现一些黄色的饭粒。张涵知道后,却是一阵大汗。不过,想想倒也没什么可说的。炒米是可以吃的,沙饴也是可以吃的,两者混合后,继续吃,应该是不成问题(^x^)。
在高额利润的吸引下,败家行为一直在继续。直到有一天,张涵忽然想起来,稻壳类燃烧后,留下的灰烬里,相当一部分就是活性碳,比例还可以通过燃烧时的具体条件控制,败家行为才被取消。
张家学会了白糖制糖办法,当然会想方设法获得更多的原料,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在一年以后,便设法从交州引进了甘蔗种茎,在张家的农庄里悄悄进行了试种植。并在试种成功之后——太成功了,同样一亩地,用于种植甘蔗制成白糖,要比种植粮食,获利多出一百倍以上——张王氏立即扩大了种植面积。
至于平炉和玻璃镜等技术,始终进展不大,一直处于试验中。
在棱镜、凹镜、凸镜、望远镜、显微镜等无数镜片中,琉璃窑花了一年的时间,只磨出了合格的棱镜,让张昭看了把彩虹。张昭倒很满意,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时不时的拿出来看看。张涵却极为不满,棱镜除了看七色光,他想不出还有其它用途,他要的是凸透镜。
平炉的问题则在于坩锅。坩锅必须能耐得住高温,并具备一定强度,耐得住冲击。这样才能承载着铁水长时间高温灼烧。坩锅是石墨、耐火粘土和陶土制成的。然而,坩锅制造了几百个。却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所以,在使用焦炭后,张家生产的铁器质量很不错,也能生产炒钢和少量的优质百炼钢,但量产优质钢材,依然还只是张涵的梦想。
船舶是张涵比较重视的一个方面,为了在万一失败的情况下留条后路,张涵没少下工夫。编天书在写到船舶的时候,他有意识地提到夷洲(台湾)和大洋洲。特别是大洋洲,被他描绘成“沃野万里,杳无人烟,盛产黄金”之地。
显然,张昭与张涵的观念不同,听说是荒无人烟的蛮夷之地,他对大洋洲就不感兴趣了,太遥远了,项让都没有听说过。
不过,在建宁四年的天书里,张昭也很重视船舶——海外贸易是他的兴趣所在。
从大汉运丝绸到罗马,再从罗马运琉璃回来,至少也有几十倍的利。考虑到海上事故频频发生,那高达的三分之一失事率,张昭并不愿意为了钱财而冒这个风险。张家最不缺的,就是钱财了。
然而,张家能挣钱的东西太多,他需要一个消化渠道,如果把瓷器、烧酒、白糖、丝绸都卖到海外,再打着罗马的旗号来卖自家产的琉璃,他会挣多少钱呢?
张昭想到这个就激动。再有钱的人看到更多的钱时,也是如此。
大汉的船舶制造业也很发达的,豫章(江西南昌)、浔阳(江西九江一带)、庐江(安徽安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