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这短短的一刻,潘念珍的心就落到了萧博简身上。
萧博简虽然在院墙另外一边,但也听到了这边闺秀们兴奋的议论,他淡淡朝着这边一扫,阴冷的眼神、完美的面容,明明看着就不像个正常的人,可偏偏这样另类的气质却更让贵女们欲罢不能。
萧博简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视线在潘念珍的方向多停留了一秒。
潘念珍被他这样一看,一颗心脏险些从心口蹦出来。
她连忙伸手抚在心口,直到萧博简背对着她们坐下,她还痴痴望着那个方向,久久回不过神。
端佳郡主扫了潘念珍一眼,蹙眉,“她是谁?”
旁边伺候的锦绣瞥了一眼,低声在端佳郡主耳边道:“回郡主,靖安伯府的。”
端佳郡主奇怪,不解的看向锦绣。
“郡主,她是靖安伯府的表小姐,姓潘,听说是从泗阳来的,这两日才到京城。”
端佳郡主又看了潘念珍两眼,眉头微微蹙了蹙。
她心里记下了这件事,目光也扫向了院墙对面。
轻嗤了一声,很是反感萧博简,不过就是个好面皮的男人,这般故意勾引的做派,真是叫人不耻!
虽然梅阁里是场变相的相亲宴,但是并未出什么岔子。
贵女们在梅阁待到了快中午的时候,就被端佳郡主领走入席了。
午间席面没过多久,宫中突然传来了个好消息。
魏王妃坐在女眷上首,今日宫中的内命妇虽没有人来,但是太后和皇后却都各自派了亲信的人送了礼,她们不来也不过是怕身份大压了魏王妃的福分。
此时蓝嬷嬷凑到了魏王妃耳边笑着低语了两句。
魏王妃一听,双眼一亮,笑眯眯地点点头,“何时得到的消息?”
蓝嬷嬷也很是高兴,“方才宫里送生辰礼的公公亲口说的。”
那就是说这已经是确定板上钉钉的事儿,并非是人谣传,不过想想是谣传的可能也不大,这样的大事儿谁敢开玩笑。
于是,众人坐在下首就见到主位上的魏王妃面容祥喜悦。
大家都暗暗称奇,魏王妃行事低调,平日里也喜怒不形于色,这般在人前毫无避忌的显露情绪的时候并不多。
大家一个个都好奇的不得了,刚刚王妃身边的嬷嬷明显是说了什么,才叫王妃这般高兴的。
到底是魏王妃娘家的姐妹们更了解她。
坐在下首不远处一个衣着华丽的中年夫人开口道:“不知王妃为了什么事这般开怀?”
魏王妃嗔了说话的夫人一眼,“二嫂还怕我瞒着你们不成?”说着,她目光在满厅的贵妇们身上一扫,也不再买关子了。
“这事儿我就算现在不说,今日你们回去了恐怕用不了多久也会知道。”
众人都面面相觑,好奇魏王妃到底要说什么好事。
魏王妃抿唇一笑,“刚刚宫中来消息,说是北境与图浑人的战役大胜了!”
听了魏王妃这句话,一时间,待客的大花厅内都安静了几秒,随后就爆发了一阵悦耳的庆喝声。
甚至有那会说话的夫人,忙道:“王妃真是个有福气的,今儿生辰,宫里就传出这么好的消息,都能说是双喜临门了。”
魏王妃惯常不喜欢人拍马屁的,但是这次她却没有怪人,只是嗔怪地瞥了一眼说话的夫人。
满厅的贵妇中,最高兴的就属贺老太君了。
她热泪盈眶,这些日子她最担心的便是在北境凉州的三郎了,如今得了这个消息,她怎能不高兴。
今年终于能过个安心年了。
魏王妃生辰这日,北境边军大胜的消息像是瞬间炸开的烟花,顷刻间就传遍了整个盛京城。
宫中承平帝是第一个收到边军捷报的,他当即亲自召见报信的斥候。
☆、第二百一十三章:封侯
第二百一十三章:封侯
斥候小心将鲁国公钱大将军的折子呈给承平帝。
折子上详细记录了与图浑兵的交战经过。
承平帝细细看完折子后大呼了三声好,立即叫身边的近侍伺候笔墨,他要亲拟赏赐的圣旨。
在年根儿的时候收到这么一个大喜讯,宫中今年的年节办的都格外热闹。
除夕这日一早,承平帝的赏赐就到了靖安伯府。
贺老太君带着一府的人跪在前院垂花门后接旨时,又是震惊忐忑又是高兴喜悦,她怎么也没想到这次北境大战中,功劳最大的居然是她的幺孙贺三郎!
大武朝超纲稳定,如今圣上又是明君,盛世在即,实在是少有这样的机会挣军功了。如今朝堂上同品级的武将官职已经远不如文臣,像靖安伯府这般靠着军功起家的勋贵子弟,现在都极难混出头,有些抱负的,恐怕没个十年时间也难在朝堂站稳脚跟。
老伯爷走的早,靖安伯又远在明州戍边,贺老太君原本是很为了孙辈的三个孩子前尘发愁的,怎么也没想到贺常棣这般去了一趟北境就闯出来了!
当真是让她惊喜。
圣旨写的很简单,估摸着后续的封赏要等到贺常棣回盛京城再详细安排。
但就是这么一两句简单的话,却让老太君都愣住了。
承平帝竟然赏赐了爵位给贺常棣。
定远侯!
居然比老伯爷的爵位还要高一个等级!
饶是经历了大风大浪的贺老太君也一时回不过神。
宣旨的就是承平帝身边得宠的近侍。
他笑道:“老太君,这可是天大的好事,等侯爷回京了,小人可要来讨杯酒吃。”
贺老太君被这句话拉回神,立马放下了心中千万的猜想,打起精神来应付宣旨的近侍。
“那老身就静候公公了。”
贺老太君代替贺常棣接过圣旨和一应赏赐,又让刘嬷嬷送上了谢礼,近侍赶着回宫复命,婉拒了贺老太君地挽留。
等到宫里宣旨的人一走,贺老太君捧着圣旨都还回不过神。
他们靖安伯府如今就是一门双爵了?
除了前朝,大武朝建朝至今世家里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殊荣。
这也意味着靖安伯府从原来的二流世家一跃成为京中有数的家族。
贺老太君本就是最疼爱贺常棣的,靖安伯的爵位日后定然是要传给大郎贺常齐,二郎那个整日里混在龙虎卫又不愿意成婚的,老太君都懒得管他,原本为贺常棣想的后路是想让他走科举文官一途。虽然艰难了点,但是有靖安伯府撑着,多努力些年,也能混的有模有样,谁知道,他竟偷偷跑去了北境。
当初贺老太君有多担心,现在就有多惊喜。
贺常棣有了爵位傍身,日后就算几个孩子分家,那她老人家也能放一份心了。
如今叫她最担心的倒是剩男贺二郎了。
儿子比父辈祖辈都有出息,靖安伯夫人刘氏自然也是欣喜的紧。
大郎贺常齐一向都有自知之明,他知自己不差,但是与出色的三弟比起来,他却自愧不如,三弟这次去北境能立大功,他身为贺家人,自是为他骄傲。
这满靖安伯府不高兴的恐怕也只有大嫂邹氏了。
本就不如楚琏招长辈喜爱,如今三房的爵位又压了他们一头,她名下连个嫡子都没有,日后在靖安伯府的处境只会更艰难。
她在乔嬷嬷地搀扶下微微低着头,旁人看不到她嫉妒怨毒的眼神。
至于贺莹和表小姐潘念珍先是震惊,随后就是欣喜若狂。
贺莹是靖安伯府的大姑奶奶,靖安伯府的地位高了,她的身份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等到贺三郎回京,照着圣上这圣旨只怕还会重用,到时候靖安伯府在盛京城众多勋贵之家中也是举重若轻的了。
她大哥靖安伯还在,靖安伯府不可能这么快分家,想要永远占着这荣华富贵,让女儿嫁进娘家是最好的方法。
大姑奶奶一双细长的眼睛精光闪闪。
与此同时,承平帝的旨意同一时间被快马传回凉州城。
只是此时还是冬日,从盛京到凉州最快也要十多日的路程,估莫着消息到达凉州恐怕已是元宵之后的事情了。
除夕和大年初一一过,年后的日子就如白驹过隙。
凉州城还被冰封在白雪之中,如今要出远门一样要乘坐楚琏命人做出的陆舟。
听在北境生活了几十年乌丽罕说,北境要到二月才会冰雪消融,到时候被皑皑白雪覆盖的草原有一大半都会变为沼泽。同样充满了危险。
如今乌丽罕母子三人就住在和府中,经了这段时间的相处,乌丽罕也基本能说通顺大武朝的官话了,虽然音调还是有些奇怪,但是平日里交流却是没什么障碍。
楚琏与乌丽罕母子三人经了患难的情意,如今关系很好,乌丽罕只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楚琏年纪又比大儿子牧仁还要小,她干脆就将楚琏当做了亲女儿来疼爱。
蛮人爽朗,没有大武朝贵族那么多的繁文缛节,楚琏又是地地道道红旗下培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