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匠只从传说里知道些投石车的大致轮廓,至于制作工艺却是半点不知。是以,石青想得到投石车,必须聚集熟练工匠如创新般研究制作工艺。
悄悄铺展开得几件事都比较急切,需要指出的是,其中有一件事不仅急迫而且带有凶险,这件事就是对关中胡人的汉化。
八月初六。石青传令驻守在冀州北部与幽州燕军对峙的各路都督,准备接收经过襄国整编新军,与此同时,原有人马需要重新到襄国整编并注册登计。
这一次接受整编的人马总计有五万余,规模极为庞大。石青勒令各部都督,必须在八月底完成换防,九月初十前,需要整编人马必须抵达襄国训练营。传令信使离开之后,石青招来何三娃,让他亲自走一趟襄国,暗地交代孙威,十月中旬,襄国整编队伍的野外行军操练将在司、豫两州进行,其间可能会有实战演练,请他做好各项准备。
石青和王猛有过默契,冬季农闲是迁移关中胡人的最好时机,在襄国接受整编的五万人马和关中魏统、诸葛攸枕戈以待的三万人马将是这一进程顺利实施的最有力保证。
万一开头难,这次迁移人数大约有十余出头。只要开始强行将其分散开,十余万人洒在司州、豫州广褒的大地上,连朵浪花都浮不起来。有了这个基础,垒屋定居、屯耕赋税、登记造册等等日后豫州刺史杨群的管理和礼部进行的汉化将会省力的多。
为长远计,石青把胡人汉化一事视为重中之重,看得比麻秋封王还要重要。他一早就打定注意,一俟麻秋封王、自己成婚的大典结束,便即刻挥兵南下,亲自坐镇司、豫,耗上一个冬天把胡人迁移一事办下来。
“石帅!徐州来报,前日大晋宣诏使仪仗过了淮河,以日行五十里的速度北上,刘大人、王大人、郗大人都有随行。”一名亲卫进来禀报大晋宣诏使的最新行程消息。
“哦,这么快!”石青从琐事中回过神来,眼珠一转,兴奋地说道:“来人!快马去冀州传令。。。。。。哦,不!不是传令,是去请祖凤将军尽快来邺城。。。。。。”
“完婚”二字在喉咙里一打转,又被石青咽了下去。
十四章齐人之福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皇帝诏曰:谯郡麻秋,齐大夫麻婴二十八代苗裔也。 ,忠贞精白。时匈奴猖獗,羯胡祸起,中原沉沦,社稷蒙尘。秋有不忍,立志驱除鞑虏,继而潜入羯胡之中,披肝沥胆,坚韧磨砺,每遇战阵,必迎忍而上。凡三十年,除征西都督,成有为之士。秋不忘汉身,心属大晋,渴欲恢复中原衣裳,适逢石酋亡故,石氏子自相征。。。。。。”
大晋永和七年,八月二十二。
琨华殿前,炉、鼎、龟、鹤,吐出缕缕香烟;金钟、玉磬,琤琤琮琮,清脆悦耳。高高的丹樨之上,大晋宣诏使侍中纪据手捧皇诏,声音抑扬顿挫,正在朗声诵读“忠贞之士”麻秋的“显贵身世”;丹樨之下,麻秋垂首倾听,神色颇为谦恭。一干邺城文臣由刘征、申钟领衔立于大殿左侧。一干武将由石青领衔立于大殿右侧。
站在右侧武将队列中里的荀羡对邺城人士杜撰出来的麻秋身世没有半点兴趣,心神恍惚之际,他隐隐感觉到不妥。不妥的原因来源于他将要接受的新职务——征北大将军邺城行营丁壮征募司主事。
按照邺城新颁布的品秩制度,行营各司主事的品秩和军中副将相当,与原来就任的亲卫步兵营校尉相比,担任青壮征募司主事算是拔擢,但是荀羡对这种拔擢非常不满。朝廷正在限令邺城裁撤人马,中原战事越来越少,哪里需要征募青壮?这种情况下,征募青壮司铁定是个闲散的养老所在,可怜他尚未满二十八岁,哪里就需要养老了?养老不养老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因此丧失了领兵权。
荀羡和兄长荀蕤一直认为,他们这伙人包括戴施在内,最好的局面是荀羡、戴施领兵,郗愔、王羲之在邺城朝堂辅助麻秋,郗超贴身监视石青,郗昙、谢石、荀蕤三人担任刺史郡守之类的地方官吏。如此地方、朝堂、军中三方相互呼应,很容易聚拢出一股势力。然而,荀羡不知道石青是有意还是无意,竟将自己调出兵营,将谢石、荀蕤、郗昙等尽皆调进了邺城。此举若是无意还好,日后可以慢慢周转,若是有意。。。。。。想到这种可能,荀羡就不寒而栗,石青的狠辣他很清楚,对方若是摸清了自己一伙人的意图,后果可就太可怕了。
“。。。。。。兹,钦命麻秋为民王,暂代天子牧守青、兖、司、豫。。。。。。”
纪据的声音如风拂耳,没在荀羡心中留下半点痕迹。“不行!必须通知郗超,让他尽快摸清石青的想法。”
荀羡正暗暗决定的时候,琨华殿里哗地一片乱响,嬉闹声、恭贺声不绝于耳。原来纪据把诏书宣读完了。麻秋正在遥拜,谢天子之恩,其他人则一蜂窝地向麻秋道贺。
犹豫了一下,荀羡迈开步准备向麻秋道贺。就在这时,静鞭一响,负责礼仪的宫人扬声唱到:肃静——请民王沐浴更衣,上座受百官朝贺——
琨华殿倏地一静,麻秋哈哈大笑,数十名早已准备多时的宫女端着盛放王冠、玉带、王袍等物的玉盘,一拥而上,拥簇着麻秋去了偏殿。
荀羡见状,缩回迈出的脚步,退进武将队列。
不一会儿,麻秋更衣完毕,头戴王冠,身着蟒袍,腰缠玉带,满面红光地在宫人服侍下到丹樨王座上坐定,祖胤越众而出,唱礼道:“民王麾下诸臣公,行两跪六拜礼——”
大殿两侧文武将官齐齐跨出三步,在殿中站定。祖胤站在前首中央,一边唱礼“跪——”一边示范着先自跪下,后面人等有样学样,呼喇喇跪倒一大片。
“一拜——”祖胤双臂抬起,双手贴额,手捧额头般极其庄重地向下扣去。
“二拜——”
。。。。。。。。
两跪六拜礼罢,麻秋大笑道:“哈哈哈——好啊!诸卿免礼。”
众人依言退回原位,麻秋扬声道:“诸卿,日月更替,推陈出新。石赵、冉魏已成往昔,当前天下一统,民心尽归江东朝廷。望诸卿抛弃昔日恩怨,与寡人同心与共,辅助朝廷中兴繁荣。。。。。。秘书监,代寡人宣读诸卿之职。”
一回到邺城便被任命为秘书监主管的刘群恭敬地应了声是,随即手捧民王谕告,来到丹樨下首,面对文武将官宣读道:“上承圣德,民王诏曰:北地沧凉,百废待兴,才俊义士,焉能旁顾。为社稷故,为黎民故,本王选贤拔能,以为任用。具体如下:政务院主管刘征,副主管刘启、郎辏В幻厥榧嘀鞴芰跞海敝鞴苷陨兀患嗖煸褐鞴堋!!B晨诟苯罡鹩稹!!:幽诳じ苯恒健!!2澈?じ苯罾!!D涎艨じ苯欧病!!!
大殿里唯有刘群的宣读声琅琅回响,其他文武将官静谧无声,只竖起耳朵注意倾听自己的和亲朋的职位安排。随着宣读的职位越来越多,荀羡眉头皱的越来越紧。不好的预感似乎由此得到了证实,魏憬、李历、张凡这等不显眼之人如今和他平起平坐,而且手中握着实打实的兵权。反观随自己北上的一群人士,除了远在蠡县的戴施得到了一个校尉实职,其他的不是依附征北大将军府,就是负责礼仪、生产之类的职司。这等职务在图穷匕见之时可是毫无助益的。
荀羡的心不由得慢慢沉了下去。。。。。。。
“令则。想什么呢?这般出神。”
石青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荀羡愕然一惊,抬眼看去,只见大殿里人影散乱,文武百官闹哄哄地正向外走去,原来他出神时间过久,不知什么时候朝会已经结束了。
“哦?这个。。。属下想到未来职司,不知如何着手,是以。。。”
窒了一窒,荀羡的回话很快顺畅起来:“石帅,属下以前没做过这等职司,只怕有负所托。其实,属下粗人一个,还是回军中舒坦。”
“呵呵,江东四大名士之一的荀驸马若是粗人,世间只怕没人敢妄言风雅了。”石青避重就轻地戏谑了一句,忽儿话题一转,问道:“令则。你和令兄如今皆在邺城任职,不知贤昆仲是否有携家北上的打算?”
听闻此言,荀羡刚刚舒缓过来的心境猛然一紧,先前的疑惑像是找到了由头:石青不信任江东人士,除非江东人士把家眷迁移到北方。石青的问话用意很明显,就是在让他做出抉择。这种抉择没有含糊的余地,必须用迁移家门的行动来证明。
是迁移家门以获得石青信任还是听任北上王化的意图流产呢?尽管荀羡也是机敏智谋之士,这时也不免踌躇起来,不知如何回答。
“大将军!燕王慕容俊遣使来邺,恭贺民王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