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鄂东匪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章鄂东秦淮(长篇连载詹玮著)
温馨提示:在看本书前请先点击拙作《鄂商家族》、《**的旗帜》、《鄂东情事》、《风骚的雷池》、《大别烽烟录》、《鄂东秦淮河的风流娘们》、《黄梅挑花论》、《黄梅逍遥游》、《风流探花帅承瀛》、《红色间谍梅龚彬》、《日军军妓》、《异域烟花散墨》、《飞向天王星天堂》、《黄梅戏祖邢秀娘》、《雷池往事》、《红尘魔王张宗昌》、《慰安妇1938》、《雷池三部曲之丰乳肥臀》、《花道》、《名伶与迷恋她的风流才子们》、《抗日1943》,顺便推荐本人另一拙作《谍战黄梅》
鄂东匪事内容简介
描写的是;解放前发生在鄂东大别山区的匪患故事。小说通过湛人杰和梅子的风流故事,展开了一场情仇恨怨。湛人杰被迫当了土匪,引起了大别山座山虎、孔垅座地虎、张家河平原虎,三虎争雄。抢地盘,争山头,烽烟四起;美人计,连环计,计计相连;夺妻恨,杀父仇,仇深似海。争斗中,湛人杰救了李平儿,二人结为患难夫妻,又被座山虎强占为压寨夫人。李平儿与仇人朝夕相处生不如死;为了爱,湛人杰卧薪尝胆,铲除座山虎;为了爱,湛人杰单枪斗众匪,以身殉情。小说三条线索同时展开:一是三省通衢的水码头孔垅镇,各色人物竞相上演,也是土匪掠夺的对象;二是千里大别山藏龙卧虎,多股土匪盘剧,官匪猫捉鼠,土匪抢地盘,争山头;三是鄂东平原典型村落张家河,封建家族势力、农民长工与地主、地下党与保安团矛盾四起,演义了一幕幕血与火,灵与肉,情与恨的动人故事。
本书三个重要人物简介:
——座山虎许光头因情杀人,从此混入大别山林海之中。
——平原虎费正卿本是老实农民躬耕孔垄,因失地杀恶,成为平原悍匪。
——座地虎王焕庭是富家子弟,因身怀异能从军,因沟引军阀姨太太召来杀身之祸,避祸入山寨,成为风行张家河的土匪。
还有诸如女匪徐小燕、孤儿狗娃、保长等人物本是正直平民百姓,因家仇国恨,逼上梁山,众多为匪人物或因情或因恨,双重煎熬。面临时代大浪淘沙。
小说塑造了湛人杰、崔奠明、梁在耕、梅子、李平儿、黄幼红、李金金、陈卉、徐小燕、陈亚玲、寡妇张二嫂、王汉阳、卢黑豹、任金水等众多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情节曲折,动人心弦。是作者十年时间呕心沥血写成的一部力作。
众匪的人生经历为旧中国黑暗社会现状缩影,反映旧中国“草根”人物的生存现状,能否达到警世醒世,诸位读者大大请开卷细读吧。
鄂东匪事群号QQ329362217
天色还未见大亮,鄂东秦淮河畔孔垅镇逢源居客栈柴房的小木门“吱呀”一开,王汉阳拿上自己的行头,刚出门,就闻到隔壁屋里传来母亲做豆腐的香味。汉阳略一沉吟,便转身朝“汉元大茶馆”走去,他要去为习惯于吃早茶的茶客们“上水烟”。
  早晨是镇里各家茶馆最热闹的时候,露水打湿的石板街面还散着薄薄的雾气,本镇名流、行商大贾、平常百姓陆续进门。堂倌便拖长嗓子唱道:“某某大爷(或先生)来了!”
  那时,茶馆的茶客、赌局的赌客,都有吃水烟的习惯,但讲究的客人又从不自己动手。上水烟的小商贩,便揣一大包水烟,持一长杆的水烟壶,把烟点燃,要吃烟的客人,只消动动嘴就能过上瘾,再随便打发一点钱。
  汉阳今年27岁,长得较高,体态偏胖,但还不算大胖子之类的身板,他肤色白净,眼睛特别大。虽然只是一个小生意人,平素在街上行走,目不斜视,颇有些正人君子的风度。
  孔垅镇的人都知道,汉阳家境贫寒,其母邢氏,租逢源居客栈的一间半柴房栖身,靠卖豆腐将他拉扯大。但汉阳自小就很懂事,见母亲辛苦,便练就一手“打铜钱”的绝技。那时的小孩子没什么玩具,就用铜钱滚着玩,“砣子、剪刀、布”——划拳,决定谁先把铜钱滚出去,第二个人再用自己的铜钱滚过去,碰着先前那一块算赢,碰不着就算输。
  可惜小孩子的钱并不多,赢人家几回,就玩不起了。像程家的阿林,王家的大国和小明,一直都是汉阳的手下败将。汉阳赢了,晚上回家便交给母亲。到后来,说起“打铜钱”,小孩子们都不再同他玩,说他太厉害。
  没有机会赢钱了,汉阳便帮母亲看豆腐摊子。看到街上的小孩子背着书包到镇里的学堂去读书,羡慕得不得了。
  早先,在私塾执教的詹子香先生从摊前经过,见汉阳眉清目秀,就对邢氏说:“这孩子要是读书的话,将来肯定有出息。”
  邢氏望望汉阳,叹了一口气,家里穷,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钱供孩子读书呢。
  不过,汉阳以后见到詹子香先生,就特别恭敬。再以后,汉阳到茶馆和赌局卖水烟,逢着詹子香先生来吃茶,就争着付茶钱。
  孔垅镇因鄂东秦淮河而名,像一个平面的回字,中间是一片很大的荷塘。有四条主街,四条半边街。四条主街很宽敞,中间的半边街,都有一边临水。
  这时,童年与汉阳玩过“打铜钱”的阿林,早已在赌局赌钱了。阿林叫程小林,和汉阳同岁。小林比较高,不胖不瘦,鼻梁挺直,算得上英俊小生一样的人物,显得很机敏。
  王家的大国叫王仲国,小明叫王仲明。小林比汉阳要胖,是个大汉,脸上长着一些小疙瘩,胡子翘翘的,样子有些霸道。仲国比小林和汉阳要大一岁,他不但坐茶馆、进赌局、泡鸦片烟馆,还玩玩家。
  这一天,孔垅镇来了个玩家——对了,这地方还把妓女叫做玩家或耍家,这位玩家名叫李雪雪。仲国刚输了钱,很沮丧,到烟馆赊了鸦片抽,没了赌本,精神却好,就到“滩湖桥大客栈”找妓女玩。
  据说抽了鸦片,在床笫之间特别行。仲国连价都没讲,就心急火燎上了床。
  李雪雪闭着眼睛躺在那里想,今天遇上这么个健壮威猛的男人,接下来有她受的……妓女做生意,大概都不希望嫖客在那方面很行,总希望一两下就完事,再陪着调**,说一些半荤半素的话。
  仲国像是把积攒多日的郁气都消尽了,穿起衣服裤子要走。
  李雪雪忙拉住他问:“钱呢?”
  “没钱。”仲国回答得真干脆。
  李雪雪急了:“没钱?没得钱你来玩么事?走,到码头上去断公道!”
  “码头”是青红帮对一个乡镇的称呼,这同行船靠岸所讲的码头不一样,说起来有点麻烦。
  青红帮是对一种民间组织成员的称呼,这种民间组织是清兵入关、明王朝灭亡后,从两江一带传入鄂东的,叫做哥老会,俗称袍哥;旨在反清复明。这个袍字,大约取自《诗经?秦风?无衣》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有患难与共之意。鄂东人一般把加入袍哥组织称作“嗨”,读作hai,平声,“喝哀——嗨”,可能是有音无字的。
  那时是民国二十年,可能因为不再与“朝廷”作对,一般的乡镇(码头)只设有三个堂口。
  每一个堂口分别由三位有声望的袍哥负责,即(坐堂)大爷、(坐堂)三爷、(坐堂)管事,管事称五爷,所以又叫管事五爷,这是三个不同的职位。不坐堂的,也有大爷、三爷和五爷,不过前面要加一个“闲”字,以区别于坐堂主事的实力派人物。
  那时,鄂东人十有六七嗨袍哥。像汉阳、小林、仲国加入哥老会,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孔垅镇码头仁字堂口、义字堂口、礼字堂口的总办事机构,叫做“三合会”。因为镇南的大别山匪患猖獗,经三个堂口商定,三合会长期由孔垅镇义字堂口的舵把子值守。义字堂口舵把子吴文兵吴大爷威望极高,只因近来染病在家,码头上的事,管得比较少。
  仲国被李雪雪拉住时,恼羞成怒,大打出手,一个小妇人受了伤,如何拉得住他,仲国才得以扬长而去。
  汉阳听说仲国在滩湖桥大客栈惹事,也赶去看热闹。
  只见李雪雪蓬头垢面坐在地上哭诉:“我走了这么多地方,还没见过睡了窑姐不给钱还打人的!难道孔垅镇码头上没有人了?”
  这时,人墙外传来一声:“哪个在说本码头没有人了?”
  来者是本镇义字堂口的李献之。李献之个头不高,一双眼睛小而有神。他二十来岁就入了袍门,可惜没什么正经的生意做,差不多在孔垅镇住一段时间,又出去闯码头,靠赌钱过日子。此人交际广,好管闲事。
  李雪雪见了李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