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双方转回来时鸡蛋酱就好了,端了转身再送了出去,回来再送一大盘蔬菜,她们刚摘好的,现在春玲洗了菜由宁婉摆好,满满的一大盘——生菜、小白菜、香菜绿盈盈的;小葱一半白一半青;剖成四半再切成三寸长的黄瓜翠皮黄瓤;同样切条的白萝卜嫩生生的;还有鲜红的水萝卜;紫色的苏子叶,所有的菜都是上午从园子里摘下来的,眼下还带着清凉的水珠,好看又喜人。
这就是三家村人一向最喜欢吃的蘸酱菜,吃法也正如辽东的的气候一样十分的豪放,手里拿了菜,在酱碗里蘸上一蘸,然后直接放到口中,连筷子都不用。
蘸酱菜的吃法看起来不够精细,但其实最能吃出新鲜蔬菜的原味,也特别和三家村人的脾胃。但今日的蘸酱菜毕竟与平日里各家有所不同。菜的各类多,酱又是放了大油用鸡蛋炸过的,而宁婉放的鸡蛋又多,让注重实惠的三家村人看了就满意。
只一会儿的工夫,两个菜就做好了,肉菜自不必提,正是今天的主菜,而蘸酱菜表面是一道菜,其实却足有十几样,分量又大,足够大家下酒了。果真就听着郭老爷子唤儿子打开酒坛给大家倒酒,又殷勤地招呼。
先用两道菜安抚住外面的人,宁婉、春玲和罗双儿三人一点也不敢耽误,一个烫面,一个洗菜,一个用擦菜板擦出一盆角瓜丝来。
擦菜板就是在一块一尺长半尺宽的板板中间掏空钉一块薄铁片,这块铁片上有一排排的小孔,将角瓜、南瓜、黄瓜之类肉厚的菜从上面擦过,便成了一条条的细丝,比起切菜又省工夫又省力气,而且擦出来的丝又十分地均匀,堪比刀工最好的人切出来的。
如今罗双儿便将擦菜板靠在大盆旁,拿了剖成一半又去了籽的角瓜一下下地擦着,一会儿便擦好一大盆,这时向角瓜丝里加了盐,用手拿了一团攥去过多的水分,准备拌馅。春玲便在大盆里加了用油炒过的鸡蛋、切成小丁的木耳和韭菜,又放了盐和调料,此时宁婉也将面烫好,三人便包起了大馅的菜饺子。
菜饺子个儿大,烫面又软又好包,她们包好一屉就放锅上蒸,蒸好了下一屉又蒸上,一屉屉的饺子送出去,又赢得了一片赞赏之声。
角瓜本味就十分清新,如今加了鸡蛋、韭菜、木耳提味,便十分鲜香。大家就笑着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这也是三家村一句俗话,虽是劝酒用的,但也是说喝酒吃饺子日子会越过越好。
三家村的人特别喜欢吃饺子,只是包饺子要用白面,馅中不是要加肉就是要加鸡蛋,因此只有年节时能吃到,是难得的美味。因此做了饺子便将今日没有做许多炒菜的不足抵消了。
最初刚上一屉一饺子立即就吃光了,接着一屉又一屉的,才供得上大家吃,只听着院子里的话语,便知道打土坯的人都很满意。
一连蒸了十几屉的饺子,足够大家吃的了,灶间的人却还不得闲,罗双儿拿出一小袋绿豆来,向春玲和宁婉说:“上午我就要熬绿豆汤送去的,我奶说下午熬,眼下还没泡水呢,我赶紧煮上吧。”
原来绿豆不易熟,想煮绿豆汤总要先将绿豆泡上一夜或者大半天,否则便要煮很久。
“这个我也有办法”宁婉笑着说,让罗双儿拿了一个南瓜去皮切成小丁,自已则将绿豆放在锅里翻炒,见豆子略变了色便添了半锅水煮,这时南瓜丁也切好了一半加了进去,没多久绿豆便都煮得开了花,南瓜也半融在水中,锅里的汤水变成了黄绿色,加糖盛在桶里,却用刚打的山溪水镇着。
罗双便拿小碗先舀了半碗南瓜绿豆汤,尝了一尝,“果真煮熟了,比平时做的还好喝,就是这颜色也比平时的好看!”
春玲也好奇,接了碗尝过,“果真,又沙又糯的,除了绿豆的清香之外,还有南瓜的香甜。一会放凉了还会更好喝。”又问宁婉,“你这是怎么弄的?也教教我吧。”
宁婉一笑,“其实也没什么,你们不是都见了,只是先用火炒豆时要小心,要将豆炒得半熟,但却不要焦了,南瓜丁要切得细小,味道才能真正融入汤中。”又道:“等放凉了比现在才好喝呢。”其实她还会做好几样降暑气的汤水,只是三家村并没有材料。
罗双儿见连下午送的汤水都已经打点妥当了,才用手将额上的汗擦了擦,向宁婉和春玲笑,“多亏了你们,特别是婉儿。”
宁婉和春玲也笑,“这又算什么。”
罗双儿便将最后一屉的饺子拿出来,原来这一屉蒸好后她便没有送到外面,又拿了两付碗筷,倒了点醋,就放在灶台上,“你们先吃。”
宁婉向东屋里一指,压低声音说:“先给她们送去吧。”
春玲也示意罗双将最后一屉饺子送进东屋内,虽然郭老太太她们不安好心,但毕竟是长辈,她们哪里好先吃呢。然后又用向西屋努了努嘴,示意还有一个郭小燕。
那日郭小燕在山上被野猪伤了之后就一直留在家里,郭老爷子并没有请大夫来看,而宁婉她们也不知她如今怎么样了,偶尔听罗双儿流露出的意思是不怎么好。
这一次宁婉和春玲到郭家,不只东屋里的长辈们都没有露面,就是西屋里的郭小燕也始终没有发出一声,就像郭家除了灶间里之外并没有人一般。当然她们也只在灶间帮罗双儿做活,并不进那两间屋子。
罗双儿这时却是一脸倔强,也不压低声音了,只硬将碗筷塞进宁婉和春玲手中,“你们来帮忙,我们家本就应该请你吃午饭的。”
忙乱了半日,先前还没觉出饿,眼下热腾腾的饺子摆在面前,宁婉却突然觉得自己饿极了,又觉得自己吃郭家的饺子也是应该的,因此接了碗筷向春玲道:“家里早过了饭时,我们就在这里吃吧。”
春玲也一样饿了,且宁家二房的日子比大房差得多了,因此这白面角瓜馅的饺子对她的吸引力比宁婉要大得多,因此也接了碗筷。
只是她们各自吃了一个,却不约而同地将下一个饺子夹了送到罗双儿嘴边,“你也吃。”
罗双儿看着两双筷子各夹着一个饺子正在自己嘴边一左一右,便突然笑了起来,“你们敢情是商量好了的?连话都是一样的。”
宁婉和春玲也不禁觉得太巧了,就逗笑道:“我们可不是商量好了!”看罗双儿已经不在意东屋里的几个人,她们也不必再小心谨慎的了。
一屉饺子并不少,三个女子饭量毕竟有限,就是最能吃的春玲也比不得打土坯的男子,一会儿就吃饱了。宁婉和春玲便要走,罗双儿就道:“一人喝一碗南瓜绿豆汤再走!”
这时绿豆汤早镇得凉了,罗双儿给她们每人盛了一碗,将其余的端了出去,“天可真热,大家再喝点汤降降暑气。”
第52章 土坯
第二天,宁婉和春玲吃过早饭就去了郭家帮罗双儿的忙,进了灶间见郭大娘,春柱媳妇还有几个郭家的媳妇都在做活儿。罗双儿见了便笑关带她们到了厢房她的屋子里,“我正要去告诉你们,今天不必过来,你们竟来了。”
宁婉和春玲便都向灶间方向努了努嘴,笑问:“你爷知道了?”
虽然昨日中午一切都和乐融融的,大家吃得也满意,但是与寻常不一样的菜式,郭老爷子总不至于真被骗住了,他不过是为了面子当时先隐忍下来而已。就是打土坯的人也未必没有一点知觉,宁大江晚上回去就悄悄问了春玲。
罗双儿也用手指了指东屋,“这次是真病了。”
郭老太太无疑是受到了郭老爷子的打骂,而郭大娘等人也在郭老爷子的管制下再不敢闹事,一大早就张罗着中午的饭了,春玲就笑,“这又是何苦?分家的事是早说好的,总不能她们闹上一回就罢了。再说真闹得打土坯的人吃不上饭,丢人的还不是郭家?”
罗双儿叹了一声,“我先前总把她当长辈敬,以后总不能那样傻了。”
事实就是这样的,宁婉也不劝,只道:“等新房子盖好了,你和夏柱哥搬出去,自己过日子就好了。”
罗双儿点头,又担心,“就是家里只能分给我们两亩地,可能连吃的都不够。”向宁婉说道:“婉儿,你以后再采山菜、晒干菜一定都带着我,让我也跟着挣些钱。”
春玲也赶紧说:“也别忘记我。”
宁婉见话题竟转到了这上面,就笑了,“我也要你们帮忙呢。”
郭家毕竟有事情,春玲和宁婉不好多坐,便起身走了。两人出了门,却不回家,去了郭家打土坯的地方看热闹。
三家村并没有多大,郭夏柱和罗双儿新房就选就在不远处,离郭家分给他们那两亩地很近。因此土坯就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