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北这边还有吃腊肉的习俗,等肉腌制个三五天,然后挂出来晾晒两天,就会挂在火房开始熏制。
十天半个月后,猪肉就会熏得又红又亮,然后取下来放在大瓦瓮里面,可以吃大半年。
“搞定。”顾莉雅端着一小盆的猪旺,喜滋滋的跟喜儿炫耀着。
“走,回家。”喜儿也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尝尝这种,纯粮食喂养出来的毛血旺口感是否更棒!
顾莉雅特别关照过了,她可以弄到肉票,让喜儿家里不用准备。
喜儿也不跟她客气,反正日子长着,情义一分一分都攒着,总有往来的时候。
这时候从村子里走出来,天已透亮,浓雾还未散尽,看着远处依旧是白蒙蒙的一片,有种天地混沌的感觉。
“爷爷,我回来了,中午咱们吃毛血旺。”喜儿一进院门就喊上了。
“好嘞,叫上张青父子,中午好好喝一盏。”老爷子正在厨房忙活着,听到孙女儿的话,呵呵笑着。
“行,我待会儿再去捉条鱼,中午够你们喝的。”喜儿手忙脚快,接过爷爷手中的火钳,三两下拨弄开,锅里的杂粮粥很快滚动起来。
然后往立面撒一把小鱼虾,几颗切碎了的青菜,再丢几颗粗盐,撒一把姜末,几滴油,香喷喷的鱼粥就熬好了。
“还是喜儿的手艺好,每次一来你们家,我肚子就饿得特别快。”顾莉雅闻到香味,跟到灶房,吞着口水开始围着喜儿打转转。
“拿碗筷,开饭。”
“好嘞,等的就是你这句话。”顾莉雅熟门熟路,跟自家一样。
老爷子倒着热水,开始洗脸刷牙,看着孙女三两下简单的事情,咋到了自己手上,锅铲和火钳怎么都不听使唤。
吃过早饭,顾莉雅和喜儿真的拎着虾爬去洪河捞鱼去了,好在这两天天气挺好的,周围的碎冰还能砸开。
而且运气永远这么兼顾喜儿,两条大大的鱼落网了。
“这是啥鱼啊?我咋没见过?”顾莉雅看着虾爬里活蹦烂跳的海鱼,好奇的问道。
“我咋知道啊?能吃就行,管它那么多呢?”喜儿三两下丢进桶里,赶紧转移话题。
“也是,可能不同的地方盛产的鱼不一样呢?”顾莉雅若有所思道。
喜儿在心里偷着乐,再怎么不同,也不可能在河里长出海鱼来啊。
好在sh离海远,顾莉雅即便家庭环境再好,也没怎么见过鲜活的海鲜,不然肯定穿帮。
抓了两条鱼,小半桶鱼虾,俩人就收手了,主要是冷。
冻得整个人都不听使唤,手指头也僵得抻不开,脚更是成了冰坨子,都快没知觉了。
为了吃,喜儿和顾莉雅觉得自己真是够拼的。
中午饭叫上了张青父子,看着桌上的香滑嫩口的毛血旺和清蒸鱼,还有韭菜炒小杂鱼,问道:“今天有啥好事儿么?整这么丰盛?”
“没啥事儿?心情好呗!来,咱们整两杯。”老爷子笑道。
喜儿转身去拿酒杯和酒壶。
这酒是喜儿在空间拿糯米酿的,大冬天温一壶,喝上一口,慢慢流进胃里,可以从心窝子暖到脚板心。
一日喜儿和金毛正无聊的紧,喜儿便提议酿酒,快过年了,家里没酒岂不是少了一些年味?
说干就干!
舀出二三十斤米,先用泉水泡上一夜。
第二天把糙糯米蒸熟后,再用凉凉的温泉水淋到熟米上,等温度降下来后,撒一些揉碎的酒饼在大缸的底部。
然后把糙糯米饭一层一层舀入酒缸,每一层都撒上酒饼,轻轻拍紧抹平,中间用手指挖一个两指款的洞,撒上剩余的酒饼,盖上锅盖就成了。
三五天后,就开始慢慢出酒,这就是糯米酒的原液,也叫作“酒浮”,浓厚的琼液上漂浮着一些憋憋的棕黄色的糙糯米饭,就像棕黄色的蚂蚁一样。
喜儿以前看书上说,很多地区的人都舍不得直接喝原液,就用井水稀释,然后再次发酵,就成了水酒,这样的水酒可以清热泻火,但容易拉肚子。
喜儿的酒是用空间的泉水制作的,肯定不会拉肚子,但她最后还是直接拿出了原液。
给家人喝,就一定要用最好的。
快过年了,喜儿打着杂货店的幌子,买回来十斤,一直被老爷子当做宝贝藏着,轻易不拿出来喝。
因为喜儿说,就这一批,杂货店的老奶奶说卖完就没有了。
淮北本就不产糯米,更加不会拿这等细粮来酿酒,所以老爷子一个劲儿的夸自己孙女儿运气好。
喜儿也很放心爷爷喝糯米酒,它的酒精度数不高,但吃多了虽然也会醉人,但不上头。
刚开始酿出来的时候,喜儿觉得香甜香甜的,贪嘴多吃了两杯。
然后和金毛去沙滩散步,结果一路上两脚发软,身体轻飘飘的,仿佛脚下不是沙子而是棉花……
从那以后,喜儿都是浅尝辄止!
这顿饭吃得尽兴极了,两个做学问的人喝点儿小酒后,就开始诗兴大发,要不是喜儿喊着过年没酒喝了,估计俩人还不会罢手。
酒足饭饱,俩人在老爷子的炕上一觉到天黑,吃完饭才起来,好在酒好,不上头。
眼看着年关越来越近,各家各户都在为春节做准备,喜儿也捎信儿让父母带着哥哥早些过来。
猫妞儿说
今天就三章,猫儿今天一个上午都在家打扫卫生,午饭都是老公从食堂打包上来吃的。存稿所剩不几,下午和晚上任务艰巨呀!但看到大家的票票和打赏,立马打足鸡血,嘿嘿,磨刀霍霍向“存稿”~~~
第四十八章 做豆腐
如今不愁没地儿住,收到信儿后。
腊月二十七,田氏夫妇就拉着田诚,大包小包过来团聚了。
信里说,让他们什么都不用带,但他们根本不听。
李颖一到家,就开始各种忙,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磨豆腐。
老爷子一听,举双手赞成,说喜儿第一次赶集的时候买了几块豆腐,做的豆腐乳,那叫一个美味啊!
后来秋收忙得很,喜儿也就没时间做了。
家里没有石磨,只能去村里的磨坊,张青自告奋勇的说能去借一台,在家做方便。
头天夜里,李颖已经把黄豆泡上了,田玉良一大早挑过来的,如今一颗颗就像吃饱喝足的胖娃娃,可爱的紧。
果然,不到一刻钟,就用推车推了一台石磨回来,甚至全套的家什都有,做豆腐的木桶,箱架,盖板和摇架。
“张叔叔,棒棒哒~~”喜儿伸出大拇指,给张青点个赞,结果把人闹了个大红脸。
田玉良心疼媳妇,不给她推磨,脱了棉袄说要自己来,喜儿负责喂豆子。
李颖见他们父女俩配合的还蛮默契的,干脆烧热水洗家什去了。
磨黄豆的时候,每次只能喂六七粒豆子,连泡的水一起倒入加料的石眼儿中。然后均匀转动两圈就加一次黄豆。
有经验的农家媳妇儿一般都是左右手同时操作,但对于田家父女来说,能干好这活儿就行。
磨完后的豆子就成了木桶中带渣的生豆浆。
张青已经帮李颖把十字形的木制“摇架”吊在大锅的上方,用热水煮过的方形“摇巾”分别扎在摇架的四个头上。
这时候田玉良和李颖,一个用大木勺把生豆浆舀到摇巾里,一个负责依次上下摇动摇架的四个头,然后雪白的豆浆就会通过摇巾的不同部位流入锅里。
而留在摇巾的豆渣则是喂猪的上等饲料,但喜儿哪里能放过这样的好东西。
跟母亲特别交代,别把豆渣洗得太干净,这个拿来做成霉豆渣,下火锅可是美味呀!
田玉良听得眉头直皱,这孩子最近大半年到底是受了什么苦啊?怎么什么都能想到吃上去?
李颖则直接抹开了眼泪,看得喜儿心里直犯嘀咕。
做一名吃货也不容易啊,要点儿豆渣都能引发父母情感大触动。
“爸,妈,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我是说真的,你信问爷爷上次的臭豆腐好不好吃?”喜儿只能转身向老爷子求助。
“这孩子这叫会过日子,你们咋不往好的想呢?这大半年就因为她会过日子,老头子我的身体才能这样好。”
不说还好,越说李颖的泪珠子越多,这原本是儿媳妇要做的事情,结果都让一个八岁的孩子承担下来。
喜儿一见,拉着老爷子就跑,只是跑之前再次叮嘱老妈别忘了这事儿。
这时候还是少说为妙,越说老妈心里越愧疚,给他们一点儿时间,等情绪平复下来就好了。
当然,豆腐渣肯定是留下来了,喜儿偷摸着进来瞅了一眼,父母又开始有说有笑了。
好像是哪家的媳妇儿做豆腐偷懒,摇巾没系紧,结果豆渣全部掉进锅里了,灶膛是有火的,滚热的豆浆溅了那媳妇儿一身,烫的嗷嗷叫。
“臭丫头,见你老妈哭,竟然掉头就跑,有没有良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