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奢华用品没有一二。
尚书府二小姐的用度,向来是府里的人才知道,被王氏克扣到连冬季的炭钱都出不起。难怪她这幅身体在以前会每况愈下。
俨然,这个镯子在灰姑娘似的尚书府二小姐屋里,显得与众不同。
念夏笑着对她说:这是璃王的母亲静妃给小姐的定亲礼物。
李敏吓了一跳:她这都有未婚夫了?
她这样的病痨鬼不是谁都不会娶的吗?
念夏对此很肯定:璃王不会不娶小姐的。当年静妃娘娘在宫里才是个才人,若不是小姐的母亲夫人她鼎力相助帮静妃娘娘得以母凭子贵。之前说是小姐身体未好,才迟迟不敢迎娶小姐进门。如今小姐身体好了,璃王上门见过以后,见小姐身体已好,肯定会懂得小姐的好,会马上让人来上门正式提亲的。小姐只等着璃王来娶小姐好了。
李敏抓起茶盅,只是慢慢听着,并不马上做任何评价。
今是三伏天最后一个伏天,李敏搬了张小竹凳,坐在院子里,让王德胜摆了张小桌子,放上一壶好茶。夏日的午后,大树之下好乘凉。李敏边泡茶边拿把芭蕉扇子扇扇风,听念夏讲那些大街小巷里的八卦,听到兴致处是嘴角飞扬,眉眼烁亮。
哪还是那个快死了,个把月前躺在床上连口气都喘不过来的奄奄一息的尚书府二小姐模样。
竹音奉了王氏命令,踏进李敏的小院时,看见李敏能坐在院子边笑边说话,这不惊得两只眼珠子都快瞪了出来。
上回张嬷嬷端的碗药被李敏赐回了张嬷嬷以后,王氏恼羞成怒,决定任李敏自生自灭好了。
反正,徐氏留下来的这个女儿她知道,无非是个没用的东西。沾着有祖上留下来的徐氏药堂,却一不懂医,二不懂药,屡屡吃亏。
以王氏的推断,请不到大夫,自己又不懂医病,李敏那副身体本就亏到不行,是等死的命。想着个把月过去了,李敏该差不多断气了。是听说念夏和王德胜,没事往外跑,说不定是担心主子死了以后没出路,到外头另找主子去了。
王氏这样想想,是该派个人,到李敏的院子里打探下情况。要是李敏死了,她这里也该是提早准备好棺材,等着给李敏收尸。就此竹音被这样派了过来,是为王氏来看李敏笑话的。
喝了一口麦茶,李敏抬头,见有个人立在院子门口一动不动的好像尊雕像,停下手中扇风的芭蕉扇。
念夏放下给李敏杯里添茶的茶壶,向竹音走过去,道:“竹音姐姐,别来无恙。”
念夏跟了李敏多少年,不过是个二等丫鬟,不像她竹音,在王氏身边服侍的,是一等。竹音昂着头,从她身边路过,走到李敏跟前,稍微屈下膝盖,说:“二小姐,老夫人来了。夫人问二小姐能不能过去见老夫人?”
【5】李家人
李老夫人是李敏的祖母了,王氏的婆婆,李大同的娘。李老夫人平常是不住李府的,因为李家不止李大同一个人。
李大同有两个兄弟。李大同上面有个兄长。
按理李老夫人应该住在老大家,但是,李家三兄弟里头,论李大同官做的官最大,混的最好。李老夫人可以住二儿子家。最终李老夫人不知怎么想的,选择一个人独自住在了自己的房子里。
与许多富家的老太太一样,李老夫人念佛吃斋,好像只有这样做死了以后才可以上天堂。因此二门不迈,平常连儿子孙子通通都不见了。
如今,是突然刮了什么风,让李老夫人主动走出自己的佛堂,来到二儿子家里。
李敏想想都觉有趣,噙着嘴角一抹淡笑,道:“行,你先回去。我换件衣服再过去见老太太。”
近到李敏跟前,竹音更听得清楚李敏说话的声音是中气十足而有力,不像以前说一句喘半天,益发吃惊不已。是想也想不通了,以李敏以前那身体,按理说,是神仙都救不回来的命。
几步迟疑,竹音离开李敏的院子,走回堂屋欲回禀王氏。
堂屋里,李家几个人坐在那儿,气氛有些严肃,竹音吞吞口水,想报告,见这情景,却不敢随便开口了。
上座坐的人是李老夫人了。老太太五十古稀了,两鬓白发,头上插了一支王母娘娘的蟠桃玉簪,衣服穿的整齐,上身是一件乌金撒花滚边缎面上襦,脖挂一串一百零八粒的檀木佛珠链。
底下坐的两边,是李大同,以及王氏。几个姨娘没有机会到这里来拜访老夫人。可见得,李老夫人此次前来,是来和李大同与王氏商议正事的。
只听老太太轻咳一声嗓子里的口水,说道:“当初,华儿进宫时,是由于我们李家在宫中没人,要在皇帝面前办事,宫里若没有个可靠的,办起事来定是举步维艰。难得这孩子有才,进了宫,不负期望,不久便被提为了御前侍女,讨得皇上欢心,太后娘娘欢心,皇后娘娘也欢心。前不久,你那案子迟迟办不下来,也是多亏了华儿在中间帮忙说了几句话。”
李大同脸膛红了红。他一年多都得不到皇帝回复的折子,因为李华在宫里提了为御前侍女,皇帝才想起要看他的折子。
果然,老太太放话了:“有华儿在宫中,只保得住李家今时今日,皇上年纪也有,太子辅政,皇子参政。各家各户,如今已经不止往皇宫里送人,也往各皇子府里送人。我们李家岂能落于人后。”
“儿子知道。”李大同起身做答。
老太太又清了声嗓子:“之前,有容妃帮忙,给莹儿定了门亲事。这本是好事,边疆喜报不断,隶王立了大功,只等班师回朝,皇上为其加官进爵。”
王氏目光惊疑不定,手指轻轻捏紧了手中的帕子。
老太太目光一凛,陡然沉下声音:“消息你们都听说了吗?”
王氏站了起来,向老太太一福身:“都听说了。”
“你们是如何想法?”老太太说到这儿已是口干舌燥,接过张嬷嬷递过来的茶盅,揭开盖子见茶盅里茶汤的颜色红灿灿的,是皇后娘娘用的藏茶没错的了,喝一口,却是不解渴,喝了以后更干的感觉。把茶盅递还给了张嬷嬷,心里道不知这茶是真是假。
李大同张口,刚道了句:“可惜——”
他身边的王氏已是着急地瞪了他眼,李大同咽了个口水:好一个乘龙快婿,宫里都在传人是死了不是可惜是什么?
王氏自个儿走上前答老太太的话:“隶王保家卫国,是天下英雄。当年容妃娘娘与尚书府私底下提起这门亲事时,老爷和妾身都以为,天下谁嫁给隶王谁就是天下最有福气的女儿家。莹儿也是这么想的。可如今,突然飞来横祸,消息传来之后,儿媳到至今都不敢和莹儿说呢。”说着,王氏捏起帕子在眼角上拭了拭。
“看来你是做了最坏的打算。”老太太看了眼她的表情,说。
“是。”王氏说,“除了华儿,儿媳仅剩余这个女儿了。莹儿与她姐姐一样声名早已外扬,在京城里,除了容妃娘娘,静妃娘娘、皇后娘娘都是很喜欢莹儿的。”
“你这个女儿是不愁嫁。”老太太点点头,肯定了她这话。
王氏志气满满弯起嘴角。她两个女儿是不愁嫁。哪里像徐氏留下的那个病痨鬼,到今天依然是无人问津。
刚好提起自家的几个女儿,老太太顺道全部问了个遍:“敏儿的病怎么样了?我怎么听说,她上个月又感风寒了。大热天都能得风寒,你这做母亲的做爹的,有没有去请大夫。”
都是李家的骨肉,老太太自然要表示关心。
结果李大同并不知道李敏得风寒的事,想到徐氏留下的这个女儿,向来是个病痨鬼,每天病的病,好像身体都从来没有好过。想必老太太也是知道这点,问话不过是为了彰显祖母的身份。李大同就此随意作答道:“她母亲有为她请了永芝堂的大夫。”
王氏跟上回话:“敏儿的病是自娘胎带来,大夫说了,要治不是一时能解决的事。天生孱弱的病根,后天不知能不能补得上。”
老太太想着也是这个理,所以说儿媳妇要娶好的,娶身体好的,生出来的儿女才不会带病,给李家带来福气。像王氏两个女儿就都很争气。那个死了的徐氏,确实都没有给李家留下任何好东西,如今想来儿子当初不知怎么娶的。
看这个情况,李府这位二小姐,怕是倒贴给人家,人家都不会娶来当媳妇。哪家会愿意娶个病痨鬼?
想到李敏注定是要留在李府里的了,而嫁不出去的小姐终是要给家人的脸上蒙黑。老太太最讨厌李家被人在外面闲言闲语了,还真不如这个孩子从来没有出生过,或是早点病死算了,以免污了李家的名声。
这样想着,老太太不免与王氏李大同都想到了一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