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难为-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同寻常,早日有了子嗣,陛下那边也会有所改观。要知道,成祖爷最后选了仁宗,有小半是看在宣宗这个孙子的份上。”

当年,明成祖朱棣在立太子的时候也犹豫了许久:一个是不讨他喜欢的长子,一个是作战勇武,肖似自己的二子。几番犹豫和折腾,明成祖最后还是立了长子——不仅仅是因为长幼有序也因为仁宗生了个好儿子。解缙那句“好圣孙”着实是立了大功。当今皇帝的皇位乃是因为正德皇帝无子方才兄终弟及,且又因为自己体弱多病难有子嗣,故而十分看重子嗣。

子嗣之事的确是件不容小觑。

裕王也不知听进去了没有,漫不经心的点了点头,不答反应道:“我想去见见张经,不知高师傅可否安排一二?”

裕王既是亲自并且郑重其事的说出这样的话来,高拱自是不会直接反驳的,他摸了摸胡须,说道:“这事不难,不过需先和陆都督打一声招呼。”顿了顿又说,“只是殿下身份特殊,若是被严家知道,在陛下面前告上一状,那就麻烦了。”高拱知道裕王最怕的就是皇帝老爹,故而才抬出皇帝来顶着。

偏裕王这会儿却是打定了注意,还是坚持道:“还请师傅替我安排一二,”他目光十分沉静,语气亦是少见的坚决,“东南之事,我想亲自问一问张经。”

高拱有苦说不出,但他素来对裕王百依百顺,虽知似麻烦但还是应了下来:“臣这就去安排一二。”自杨继盛的事情后,陆炳和高拱私底下还是能说得上话的。再者,明年就是外察了,李默一派和严家一派正掐的乌鸡眼似的,想来也不会分神去管张经这么一个必死之人。

高拱心里把事过了一遍,宽慰些许。他素来雷厉风行,说到做到,很快便亲自派人去陆府说了一声——倒不是他不想亲自去,实在是陆炳和裕王身份敏感,能不去就不去,省得引皇帝怀疑。

第27章 牢饭

有陆炳安排,要见张经却也不是难事——就像是高拱所想:他已是必死之人,并无多少人真的关心他。

不过,张经这样的身份,就算是下狱也是单间,一个人住着宽敞的牢房。

为着不引人注目,裕王出府前特意换了一身衣服又中途几经换车,最后暗自从高拱府上转道去诏狱看人。因陆炳先前已经吩咐过,狱卒心里很有些嘀咕却还是没说什么,小心翼翼带着裕王绕开人走了暗道,毕恭毕敬的开了门,悄声做了个请的姿态,低声说道:“王爷,请吧。”

裕王抚了抚袍角,拂开上面并不存在的灰尘,迈步走了进去。

牢中光线不足又无点灯,光色昏昏,只能勉强看见一个人影。张经穿着囚服,正端坐在角落,前头摆着一副碗筷,瓷碗边角磕了一块,里头的粥并没有动多少,也不知放了多久已经凝成一块,硬邦邦的样子。

虽是阴暗的牢房却也叫张经坐出了朝堂的端正来。听到牢门开锁的声音,他抬头看了一眼,见到裕王入内,很快便站起身来。他手脚皆是镣铐,起身时,手指粗的铁链交碰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他定定的站了一会儿,脊背挺直,忽然对着裕王便是一拜,沉声道:“罪臣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张经,拜见裕王殿下。”

裕王微有吃惊:“你认得本王?”

张经垂头道:“臣往年在京,曾有缘见过殿下几面。”

裕王想起张经往日威风,微有唏嘘,到底还是没有再问下去,只是转回话题:“你可知本王今日为何来此?”

“罪臣困于陋室,上有雷霆之怒,性命不过旦夕。殿下冒险来探,想来也是有要事相询。”他仰头看了看裕王神色,忽然露出些许洒然笑容,淡淡言道,“臣福建侯官人;正德十二年进士,由文入武,半辈子都是在战场上过的。两广、三边的军务,臣都管过。东南六省的军务,陛下也曾托于臣手。现今耳顺之年,陷于狱中,上不知天、下不知地,自身难保,不知有何事烦扰殿下?”

裕王看了看跪坐在地上的张经,忽然神色一肃,拂了拂袍角,不顾地下的尘灰,顺势坐在了下去,正好就在张经对面,抬起双目与他平视。裕王沉吟片刻,还是认真说道:“本王从未出过京,东南之事多是耳闻,心中甚忧。如今倭寇其势汹汹,朝中议论不休。本王左思右想,还是想来问一问张大人。还请先生教我!”

张经闻言微觉讶意,定定的看着裕王,一动不动的看着,那双苍老浑浊的眼中竟是怔怔的落下两行泪来:“殿下能有此心,臣,臣……”他端正身子,郑重一拜,“臣死而无憾。”

裕王颇有些受宠若惊,想要躲开却没能躲开,面上羞红只得呐呐道:“大人多礼了。”

张经坐正身子,端正了面色,正色道:“陛下派臣入东南掌管六省军务,为的是荡平倭寇,靖平边患。臣眼见东南百姓流离之苦,家破人亡之痛,感同身受,亦是一心期盼能够早日驱除倭寇,还东南一个太平。可臣入东南后才知倭寇之患实非一夕可平。”他顿了顿,低声道,“倭寇一路烧杀掳掠,其势极盛,舟有数百,众且巨万,势力雄大。而我大明的江南卫所,军队上下早已闻倭寇之名而丧胆,将不知兵,兵不曾练,一战便溃。我堂堂大明,竟是无一可用之兵!”

说到最后一句,张经仿若见到了初入江南的一幕幕景象,只觉锥心之痛,痛不欲生,便是连声音都哑了下去:“臣受圣上钦命,总督六省军务,竟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倭寇侵我国土,戮我子民。臣羞且愧,枕戈待旦,不敢有一日松懈。这几年来,臣选将调兵,一心练兵,集中兵力,只待良机杀倭寇之势,振己方士气,绝贼寇窥视之念……”

裕王听到此处,微微点头:“将军一片苦心,军民上下必是念在心里。”

张经闻言万般皆浮心头,重又落泪,嚎啕大哭道:“罪臣微薄之躯,死则死矣,不足道哉。可臣一去,军心必将不稳,广西狼兵亦要离心,东南上下数年之苦心,今朝得来之大胜,毁于一旦矣。倭寇再起,生灵涂炭,东南百姓再无一日安枕。臣有罪!臣心痛啊……”

他已然年过六十,须发皆白,犹如白霜。此时狱中痛哭便如稚龄孩童一般,不顾仪态、不顾满地尘土,锤心锤肺,无法自己。

裕王心头一酸,说不出什么滋味,垂首低声道:“有功而不赏,是朝廷辜负大人你了。”

张经抹了抹眼泪,握住裕王的手,咬牙道:“殿下,这世上没有辜负或是不辜负。臣为大明江山,天下百姓,万死亦是不辞。只盼着殿下能记得今日臣之所言,关心东南局势,徐徐而图,莫要逞一时之快。再有,东南之地,官商勾结、官匪勾结,形势之险恶难以想象,若要理清,绝非一夕之功,还望殿下多多费心,莫要被奸人蒙蔽。”他顿了顿,又道,“臣去后,胡宗宪可担大任。”

裕王闻言面色一变,不由道:“那胡宗宪与赵文华沆瀣一气,此次大人入狱,少不得有他之功。大人未免太看得起他了。”

张经摇了摇头,仰头去看牢房边上肮脏漆黑的墙壁,低低道:“此人外圆内方,虽善逢迎、有机心却也知兵事,明事理,乃是统兵之人。臣往日里刚愎自用,得罪权贵,才有今日之祸,悔之晚矣。胡宗宪若能得上心,才有施为余地,才能谋东南日后之事。殿下,您久居京城,少见外人,臣有一言可谏‘黄河长江,浊者亦可灌溉,清者亦会泛滥,要紧的是一个用字——为君者,识人善用,方为上计’。”

裕王把那话在心里念叨了一遍,心中微微一动却没有说什么。他点了点头,郑重道:“本王记下来。”

张经含泪而笑,抬起眼仔仔细细的端详着裕王,很是欢喜:“臣在死前,得见我大明未来圣君,幸甚、幸甚……”他挺直腰背,郑重的伏地叩拜,三拜乃止,认真道,“望殿下保重自身,不忘此时忧国之心。”

裕王呆了呆,受了他三拜,忽然也直起身,对着张经虚礼了一下:“这一拜,是替东南百姓谢大人数年之心血和苦心,是替大明谢大人爱国之心。若有来日,本王必雪大人之名,好叫天下皆知大人之心。”

张经怔怔看着裕王,心中百般滋味,浑浊的老眼含着泪光,似哭似笑。他扭过头,掩面摆手,扬声道:“此鄙陋之所,不宜久留,殿下且去吧……”

裕王一礼毕,方才郑重起身,缓步离开,不再回头。

狱中的张经独自一人跪坐在原地,垂着头、半阖眼,一边用筷子击打着瓷碗,合着这节拍,一边低低的念着《离骚》。他声音极低,仿佛是在自语,只有几句轻飘飘的在裕王耳边回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