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崛起-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舅舅。文懿公是谁?”

“你竟然不知道文懿公?”

郑灵芝露出讶然之色,令杨守文非常羞愧。

可问题是,文懿公,我有必要知道他吗?

还是一旁薛楚玉为他解围道:“十九郎不必如此,青之此前隐姓埋名于昌平,估计文宣也没机会真正教导他。他不知道文懿公,也很正常,你又何必大惊小怪呢?”

说完,他看着杨守文解释道:“文懿公便是我汾阴薛氏的族叔,姓薛讳元超。文懿公过世的时候,估计文宣的年纪也不是很大,对他印象不深,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褚学士你当知道吧。”

褚学士?

唐代姓褚的名家不多,在盛唐之前,最有名的就是褚遂良。

莫非,他们说的褚学士,就是褚遂良吗?那这样说来的话,薛异华倒也是名门之后。

想到这里,杨守文点了点头。

“你看,我就知道……三娘生前最爱褚学士的书法,还临摹了许久。也不知道你这小子是怎么回事,居然自创文字,与褚学士的书法完全不同,自成一家……呵呵,我们说的薛异华,名叫薛曜,拜正议大夫,是褚学士的甥孙,明白吗?”

明白了,好牛!

杨守文一脸的钦佩之色,可是心里面却暗自嘀咕:薛曜又是哪个?

“玉郎君,不过是些许小事,就惊动了正议大夫,未免有些小题大做把。”

薛楚玉一愣,旋即哈哈大笑。

“这种事,我自然不可能请薛异华出面。

不过他交友甚多,其中不泛那案牍之士。到时候请他帮忙说一声,何必要他出面。”

我就说嘛!

杨守文连连点头,一副受教的模样。

郑灵芝问道:“青之,你那后园打算做什么用?”

“这个……我倒是有些想法。不过至于怎么实施,还没有想好,恐怕到时候要请舅舅帮忙。”

“帮什么忙?”

“帮忙找人啊?我打算在后园开设楚河汉界,到时候舅舅可以来玩耍。”

“楚河汉界?”郑灵芝吓了一跳,“青之,你要做什么?”

“嘿嘿,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对了,舅舅可知道这洛阳城里,可有金石大家?我想找人在后园门口立一个石碑,篆刻几个字。”

“金石大家?”郑灵芝想了想,回答道:“若说金石大家,你怕是请不动。

不过北市倒是有一个篆刻的好手,你如果需要,我倒是可以帮忙,只是你要篆刻什么字?”

“兵车园!”

“啊?”

杨守文笑道:“一个小游戏,等弄好之后,舅舅就明白了。”

一听这名字,郑灵芝就没了兴趣。

反倒是薛楚玉眯起了眼睛,捻须笑道:“兵车园,倒是个好名字,我到时候定要来见识一下。”

++++++++++++++++++++++++++++++++++++

这一顿酒,吃到了天将酉时。

郑灵芝和薛楚玉心满意足的走了,临走的时候,还叮嘱杨守文,从明天开始,要薛畅过来读书。他看到郑虔在楼上读书,非常羡慕。薛家不缺武人,却少读书人。特别是龙门这一支,之所以在汾阴薛氏面前抬不起头,也就是没有出来读书人。

杨守文,自然不会拒绝。

他今天没有吃太多的酒,虽有些醉意,但是没有昨天那么强烈。

把宝珠找来,让她清理了一下客厅。杨守文就带着郑虔和杨青奴两人,来到了后园。

后园那些房舍,已经被推倒了。

五百多平方米的院子,此刻变得空空荡荡。

几个昆仑奴正坐在一旁,一边吃饭,一边休息。看到杨守文过来,娜塔便走上前。

“阿郎,这边都已经清理好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明日找人,把这里的垃圾都清理干净。然后把这里丈量一下,报与我知晓……好了,今天辛苦你们。让他们都回去休息,有什么事情,我会再告于你知晓。”

娜塔答应一声,带着昆仑奴走了。

杨守文从门口抄起一根棍子,在院子里一边走,一边计算着什么。

郑虔和杨青奴则在后园的门口,好奇看着杨守文的举动。

就在这时,杨氏走了过来。

“十三郎,奴奴,饭已经做好,你们快去吃饭。”

“知道了,婶娘。”

两个小家伙转身离开,杨氏则走进了后园。

她看上去,好像有心事。不过见杨守文在想事情,就站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

“婶娘,有事吗?”

杨氏咳嗽了一声,走到了杨守文的身边。

“今天,我在北市见到了一个人。”

“哦?”

“我觉得有些眼熟,吉达也认为是同一人。我不知道,该不该与兕子你知晓。”

杨守文笑了,轻声道:“婶娘看到了什么人?”

杨氏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道:“我只看到那人的侧脸,虽然他换了装束,但我却可以肯定,他就是昌平县城的王县尊。”(未 完待续 ~^~)

PS:  今天只有一章了,感觉精神好差,眼睛发涩,一个劲儿的流眼泪。 欠两更,明天补上吧。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第二百七十二章 豪士(一)

“王县尊?婶娘说的是那王贺吗?”

杨守文乍听之下也是一愣,但旋即就反应过来,那‘王贺’并非王贺。自昌平一别之后,已经有大半年没有听到过他的消息。朝廷方面是不想提及,这对于朝廷而言,绝对是一个耻辱。同样的,对于太原王氏来说,假王贺同样是他们的耻辱。

杨氏道:“我说不准。

兕子当知道,我和吉达对那个人都不熟悉。刚才在集市上的时候,我也是远远看了一眼,眉目轮廓上有点像。后来等我追上去的时候,却发现他已经走了,只看到了一个背影。不过我觉得,应该是他!虽然看上去有些年轻,到举手投足,神似。”

王贺,或者说假王贺,就在洛阳?

杨守文忍不住笑了,这还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啊!

他没有怀疑杨氏是否认错了人。因为杨氏说了,吉达也认为是,那就妥了!吉达有一个本事,虽算不上过目不忘,但基本上见过的人,他一般都不会认错。连吉达都说是一个人,那就绝对是。杨守文想到这里,突然有一种想要会会对方的冲动。

也不知道,那假王贺看到自己,会是什么表情?

“婶娘你是在哪里见到的王贺?”

“北市里有一座桥,那个人就在桥头摆摊替人写信,很容易找到。”

“没想到堂堂县尊,居然沦落到了替人写信的地步?”

杨守文眯起眼睛,露出了几分好奇之色。

对于王贺,他也不是很了解。但是父亲说过,这个人在昌平三年,虽算不得是贪婪,可要说廉洁。恐怕也轮不到他。假王贺在昌平的三年里,一应的奉利,他从不拒绝。也就是说,该拿的他会拿,不该拿的他不去碰,总之是个懂事的家伙。

他在昌平没有家眷。衣食住行几乎都是有公家付账。

除了几个小厮,几乎没什么花销。也就是说,他在昌平每年至少能有一百贯左右的结余。三年下来,三百贯钱。若换成黄金的话,也就是四五铤金饼,很容易携带。

假王贺逃离之后,那卢永成和王直曾搜查过他的住处。结果连一文钱都没有发现。

不仅如此,县衙里那些值钱的家具,包括字画都没了。

据服侍他的小厮交代,在他逃离之前,已经让人把那些东西变卖。也就是说。这家伙离开昌平的时候,身上至少有十铤黄金。十铤黄金,在洛阳兑换就是八百贯。

哪怕洛阳物价高昂,有八百贯何至于去街头写信?

杨守文眯起眼睛。在心里猜测那假王贺在洛阳的情况。

他很可能就住在洛阳,亦或者在洛阳有亲戚。借居在亲戚家中。为了不被人怀疑,他就出门靠给人写信为生。嗯,亦或者,他在等待机会。能东山再起的机会。

“兕子,你不会是想要找他吧,那个人可不是好人。”

“哦?”

“你想啊,他冒名顶替,当了三年的县尊。真县令很可能死于他的手中……”

“婶娘,也许他没有杀死真县令呢?”

“若没有,他怎会有县令的印绶呢?”

杨氏是个很倔强的人,她对王贺的印象,也很难改变。

杨守文笑道:“这有很多种可能……比如那王贺途中病故,他好心帮助王贺收拾遗物,发现了印绶;也可能是在偶然中捡到了印绶,于是生了冒名顶替的心思。

婶娘,他在昌平三年,没做什么坏事。

反倒是帮着咱们打退了契丹叛军,还把县城治理的井井有条。我倒是觉得,这个人有大本事。”

“是吗?”

杨氏露出了疑惑之色。

她摇摇头,轻声道:“反正,你要是找他,要多留点心思。”

杨守文笑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