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绿营兵,粮饷不足自养,大都兼营他业以谋生,训练成为空话,毫无战斗力可言。
要想整顿绿营,就得加强训练;要想加强训练,就得增加饷额;要想增加饷额,只有裁兵并饷一法。丁日昌的精兵主张,与魏源的思想一脉相承,可谓切中时弊。
在改革陆军的军制方面,丁日昌还提出了分设野战部队与地方治安部队的主张。
在设立练军时,他提出练军必须集中训练,专事征战,使之成为“游击之师”。
他认为应该将“战兵”与“差兵”、“汛兵”截然分为两途,把护饷、解犯、守库、守陵、分泛等项绿营例差,一概责成差兵和汛兵,使战兵“专心防剿,可免外侮之侵凌”。
而野战部队与地方治安部队分设的主张,是近代军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为在外患频存的情况下,若不改变绿营“差操不分”的陈规,专门建立一支精干能战的野战部队,便无法适应反侵略战争的需要。
丁日昌的这一主张,是林则徐、魏源反对临战时,抽调“客兵”,专门建立海防部队思想的又一重要发展。
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1875年{光绪元年}6月,丁日昌奉旨北上天津,帮冈北洋大臣李鸿章商办事务。9月,在沈葆桢的推荐下,出任福建船政大臣。
次年初,又奉命兼署揭建巡抚。丁日昌抵任后,提出要对船政局的生产加以革新,希望能派员往外国学习,延聘外国技术人员采厂当教习。
他和李鸿章、沈葆桢等,奏准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批留学生35名赴欧学习,其中有严复、刘步蟾等人。丁日昌认为电报可以通军情,为海防所必需,积极主张自设电报。
他亲自与丹麦大北公司交涉,收买了福州至罗星塔电线,成为华夏国自营的第一条电报专线。
随后,他又主持架设了台湾府城至安乎、旗后电线,成为华夏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
丁日昌性情本急,加上长期操劳过度,身体早就极度虚弱,患有咳血等症,在台湾又因瘴气浸染,旧病复发。
1877年8月,他因病离职回籍休养。此后,清廷一再表示希望他再度出任海疆和枢廷要职。
1879年,下谕赏给他总督衔,令他专驻南洋,节制南洋沿海水师官兵,悉心办理海防事宜。
不久,又命他兼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但他都因病未能出山。
丁日昌虽然身在林泉,但他对国家的防务仍时时予以关注。
1879年6月,他上奏清廷,对海防等问题提出16条建议。
由于琉球的废灭,丁日昌对扶桑的侵略野心益加警惕,指出扶桑“三五年不南攻台湾,必将北图高丽”。
他大声疾呼,朝野内外一定要齐心协力,急谋自强,否则将国无宁日。他还认识到“民心为海防根本”,只有老百姓的生计有着落,元气得到恢复,才能众志成城,海疆安如磐石。
因此,他希望统治者们能够切实关心百姓的痛苦,从根本上使华夏国强大起来。
1881年,丁日昌获悉法人对越南之经营日趋积极,便给总理衙门王大臣写信,提醒他们予以关注。他说,越南为法人蚕食,萎靡不振,若听其自然,必成为第二个琉球。
他建议清廷密派广西巡抚或提督,与越南密商自强办法。他自己还曾组织人员,翻译法人所绘著的中越边境地图和说明,以揭露法国的侵略行径。
1882年2月27日,丁日昌病死在广东揭阳。
临终前,他回顾自己多少年的努力,却并没有使华夏国在军事上强大起来,外患愈来愈亟,不禁悲怆之至,口授遗折,长叹自己“死有余憾”。
丁日昌生活在一个战乱与变革的时代,所考虑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强兵御侮。
他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真可谓孜孜不倦,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九十六章 王慧圆与崔英
应该说在那个时代,他的许多见解是精辟的,许多主张是具有开拓性的。他的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华夏国的国防近代化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丁日昌,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慧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如意水烟罗。
一面宝网,不用时,折迭起来,薄薄一层,大只方寸,弹指展开,大小数百千丈,无不由心。
妙在是与别的法宝不同,毫无光华,也无甚形迹,多好的慧目法眼,也只依稀辨出一片薄得几非目力能见的烟痕,任多猛烈的水火风雷,均攻不进。
此时,丁日昌拿着一把火尖枪,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丁日昌周旋起来。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丁日昌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丁日昌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杨妙真,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杨妙真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杨妙真,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杨妙真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元朝的王慧圆。
王慧圆是元朝顺帝时真州人,真州就是今天江苏仪征县。王慧圆的名字,如果去掉“王”字,剩下“慧圆”两字,就颇像一个小尼姑的名号。
“所谓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还是无生”,讲的就是圆通。古吴越之地的小美人王慧圆,确实与佛门曾结下一些缘分,并依托佛门,使自己的人生之路圆通。
这是一个秋天的晚上,大概快到中秋了吧,月亮渐渐圆起来。
秋天空气淡薄,月亮就特别的亮,映衬着初秋微寒的晚风和开始摇落的草木。
这天,王慧圆和她的新婚丈夫崔英,来到了姑苏。崔英也是真州人,为着应对朝廷的征召,不得不带着娇妻上路。崔英颇有学识,而且绘画、书法都有大家风范,而王慧圆也通晓诗书。
文人往往是多愁善感的,更何况是在初秋的日子,月圆之夜。
离别了故乡的新婚夫妇,就更是思绪万千,剪不断,理还乱。
面对姑苏的水乡风光,柔媚的气韵,夫妻俩便将坐船停在圈山,备下丰盛的酒肴,遍邀船家在月下饮酒。所有的饮器,都是金、银、玉器,直看得船家眼花缭乱。
船家料想崔氏夫妇一定藏有更多奇珍异宝,于是顿生非分之想,借酒壮胆,将王慧圆的丈夫和家仆一个个杀死,只留下王慧圆一人。
闺帏弱质的王慧圆活下来了,是因为船家看中了她的美色,她的温婉柔顺,要留下她做儿媳妇。遇到这种危困的局面,也真难为了王慧圆,居然能逆来顺受。
她每天早起晚睡,煮饭,洗衣,烹菜,烧水。要知道,她这样服侍的人,可是她亲眼看到杀害了她丈夫及家仆的人啊!
王慧圆事事打理得有条有理,船家暗地里乐得眉开眼笑,高兴得到了这样一个能干媳妇,也就放松了对王慧圆的防范。
中秋佳节眨眼就到,船主到杭州办事未归,船上其他人员肆无忌惮地饮酒作乐,欢呼豪饮,直到明月西斜。
王慧圆感到有些孤独,面对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想到了人生的离合悲欢,一份悲凉袭上心头。
她想到自己落入虎口,前途渺茫,看到那些杀人的强盗已经一个个烂醉在船头,便溜下了船头,消失在芦苇菰蒲之中。
崎岖坎坷,步履艰难,她没命地向前狂奔。
几度陷入泥淖,又几度踉跄跌倒,更担心后面有人追来……
东方渐渐发白,晓色朦胧,王慧圆气喘吁吁,血汗交迸。终于她看到了前面有一片屋宇,管不了那么多,闯进去才发现是一座尼姑庵。
一位老尼姑猛然发现了狼狈不堪的王慧圆,惊问:“怎么会是这样一副仓皇模样?”
王慧圆惊魂未定,那敢据实相告,只好说:“我是真州人,随丈夫宦游江浙,不幸丈夫突然殂谢,只好改嫁永嘉崔姓人家为妾。崔家大老婆悍戾,鞭笞侮辱随时就到。
昨天坐船来到姑苏,中秋之夜赏月饮酒,叫我取金杯,我一不小心将金杯掉入江中,她就趁机发作,必欲置我于死地。我迫不得已,逃生来到这里。”
老尼姑深表同情:“娘子既不敢归舟,家乡又远在数百里外,孑然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