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杜月笙野史-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跟日本人进行持续不断的斗争外,杜月笙更运用他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力,使上海金融工商各界,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捐物,为马占山的义勇军和流离失所、相继逃抵关内餐风露宿的东北难民雪中送炭。
插手于金融业(4)
然而,四明银行以及孙衡甫本人却倒也很有趣。该行经营作风完全沿袭钱庄那一套。孙衡甫性格怪僻,平时深居简出,不大同人交往。孙自以为很有钱,凡事不求人,讨了大小老婆七八个,个个如花似玉,妻妾们整天陪着他,家中人个个嗜好鸦片,烟枪林立。一到时候,老子、儿子、老婆、姨太太人人吞云吐雾。孙衡甫偶尔外出,必要坐上装有防弹玻璃的汽车,外加四五名保镖,前拥后簇,好不威风。
除了四明银行之外,孙衡甫还办了一个四明储蓄所,花头也很多,如开办学费储蓄,婚嫁储蓄等,千方百计吸引客户储蓄。他对房地产经营也很感兴趣,用大量资本投入房地产的购买。据说,单就里弄房屋,最多时就曾达1200幢左右。此外,孙衡甫还利用北洋军阀政府金融管理的混乱,发行钞票,作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四明银行发行的钞票,纸张和印刷很一般。纸张为棉料,浸水即可分为二层。然而,这时上海其他银行发行的钞票都不印2元卷,惟独四明银行印有2元券,故显得十分别致。
但是,四明银行也有触霉头的日子。
1931年底,四明银行也发生了挤兑风潮。
由于孙衡甫将银行资金大量收买房地产,一旦碰到这种急煞人的事情,银行就难以招架子。然而,孙衡甫比陈光甫熟悉上海滩的市面行情。危情一出现,他马上只身一人来到杜公馆,把一张50万元的支票交给了杜月笙,要求存入中汇银行,条件是请杜月笙能调剂出一些现大洋,帮助平息挤兑风潮。
杜月笙便说:“这好办,明天早上我就送银元去,保证让那些兑钱的人放心。”
第二天,杜月笙亲自押了100多只箱子送到四明银行门口。
这时,四明银行门口人很多,秩序很乱。杜月笙让人从汽车上搬下一只箱子,打开,说:“各位客户,请不要拥挤,四明有的是钱,请放心!都能兑到大洋。”
说完,他挥了一下手,有一个手下人把箱子打开,人们一看,果然是一叠叠光亮的银元。接着,银行的职员和押送人员一起上阵,把那100多只箱子全搬进了仓库。
挤兑的人一看,四明的实力这么雄厚,怕什么,钱放在这里最保险。于是,人们纷纷离去了。还有些已兑过钱的人听说了这事,马上又回来,把钱重新存了进来。
其实,那100多箱只有前面几箱是银元,后面的箱子里全是石头。
杜月笙的声誉在银行界顿时鹊起,许多银行纷纷来请这尊保护神,杜月笙一下子成了浦东、国信、亚东等银行的董事长,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常务董事和其他一些银行的兼职。
陈光甫为答谢杜月笙的援助,把50万元无息贷款存进了经营不善的中汇银行,还将“商储”的一部分业务转送给他。
杜月笙得此援助,立即扩大“中汇”在实业界的经营范围。
不久,杜月笙被上海滩上的金融巨子们选为上海银行分会的理事。
自此,他白相人的长袍外面又罩上了一件“金融家”的绅士长衫。
随着中汇银行的兴旺发达,杜月笙的事业与名望跃上了新的高峰。到抗战前夕,上海滩上请他列名为董事、监事的银行、钱庄、信托公司多达70余家。有一些公司还请他出面任董事长。
听了吴铁城的话软了下来(2)
当马占山将军在黑龙江英勇抗日的消息南来,杜月笙大为兴奋,他启动邀集一批朋友,说:“东北义勇军孤奋斗,喋血抗战,后方民众应该给予精神鼓舞和物质上的支援!”
大家听了非常赞成,经过这一批朋友出钱出力,他们第一笔便募到了10万大洋,汇到黑龙江去慰劳前方将士。杜月笙还有心继续劝募,并且想派人亲赴黑龙江慰劳义勇军,看看他们能帮什么忙。这个计划后来因为日本发动全面进攻,马占山的东北义勇军被迫退到海伦
,后来通过俄国的西伯利亚,转进西北边陲新疆,杜月笙才怏怏作罢。
对于援救大批入关的东北难民,杜月笙办理长江水灾赈济举行平剧义演,他会同有关方面组织了一个“东北难民救济游艺会”,借新世界剧场邀集名伶名票,各种游艺杂耍的演员义务演出。同时更举办轰动一时购“名拨选举”,前后历时整整一月,杜月笙每天都准时到,并亲自指点一切。这为期一月的募捐公演,一共募得20万余元的赈款,杜月笙将之全部如数交给赈交济委员会,汇到北方去救济难民。
既要暗中指挥上海抗救会从事对抗日本的斗争,又得风尘仆仆地在沪杭道上主持义演募捐,杜月笙在这一段时期,食少事繁,辛苦万分,于是一些手下人劝他多休息一些,甚至一些人问他何苦这样不顾性命的忙碌紧张,杜月笙听后,双目炯炯地瞪住他说:
“若不如此,我们便死在这里!”
到了1932年1月份,日本外交当局为抗议“抗救会”行动的官文书已经堆积如山,但是抗救会不屈不挠,继续纠葛旅沪日侨,1月18日,重大的冲突爆发,成为“一·二八”淞沪之役的前奏。
座落在华界江湾马玉山路的三友实业社,1月18日下午4时,有5个日本和尚从门前经过,三友工人群起而攻之,将他们打成重伤。3天后,21日凌晨两点半,三友社突然失火,英租界巡捕出动驰救,发现了三四十名日本浪人,他们阻止巡捕鸣钟告警,双方发生冲突,互有死伤。
中国工人打伤东洋和尚,日本浪人纵火焚烧三友社,于是中日双方同时提出严重抗议,外交战在1月23日掀起最高潮,日方由日本舰队司令出面,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哀的美敦书,要求立刻制止抗日运动,并且解散各抗日团体,否则日本海军即将开始“自由行动”。
上海市长吴铁城于1月7日就任新职,他接获日本舰队司令的最后通牒,立即向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外交部请示,同时,他因为战祸业已迫在眉睫,急需了解抗日救国会的态度。他和杜月笙公谊私交关系极铁。在此半年以前,杜祠落成,吴铁城不但送匾,捐款与建杜氏藏书楼,而且他更亲临致祭,道贺。所以,他在1月28日上午,在与日本驻沪总领事村井做最后谈判之前,在他法租界海格路望庐私宅打了一个电话给杜月笙,告诉他说:
“情势很紧张了,日本第一先遣舰队开到了黄浦江里,村井约我在12点钟最后谈判,为了避免战祸糜烂地方,日方的要求我们可能会得答应。”
杜月笙在电话中问:
“市长的意思是答应制止抗日运动,解散抗日团体?”
“是的。”
沉吟了一下,杜月笙的最后决定仍然还是顾全大局,相忍为国,他说:
“假使市长决意如此,我想,抗日救国会暂时宣告解散,便利官方办理对日本的交涉,大家多半是可以谅解的。”
吴铁城却说:
“不,问题不在这里?”
“市长是说……?”
“宣告解散抗日团体不成问题,问题在于制止抗日运动这一点。”
吴铁城说得不错,制止抗日运动才是令人为之棘手的难题,民众抗日情绪正因三友实业社被焚事件汹涌澎湃,愤慨激昂,上海的民众团体,已经组成了后援会,要求政府向日方严重抗议,索取赔偿。而就在吴铁城、杜月笙通电话的时候,河北、虹口两区的民众不约而同地放弃了自己的家园挈带细软,扶老携幼,像浪潮般地拥入苏州河南的英租界,两区街甫十室九空。这些不愿做日本顺民的上海居民破釜沉舟的表现,是以此说明他们对日本人是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心理。其他方面的反日行动一概不提,单说在那尽弃所有、绝不事敌的紊乱行列里,如果出现了一个日本人,谁也不敢想像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
如何控制上海市民的情绪,制止一切所可能发生的“抗日行动”,在抗日怒潮高涨至极的时候,莫说上海市长没有把握,即令出动全上海的军警弹压疏解,只怕也是枉然,因此,当吴铁城说明了当前困难症结之所在,连上海滩上以“闲话一句”驰誉于世的杜月笙不禁也为之踌躇迟疑,不敢承诺。他考虑了半晌,也只好委婉的答复吴铁城说:
“这一件事,在现在这种局面之下,能否绝对做到,我想随便哪一位也无法打包票。不过,我答应市长,从放下电话听筒开始,我会千方百计尽力而办。”
得到杜月笙这样的答复,吴铁城已经满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