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今后想要达成的梦想,这点艰苦真的不值一提。
第35章 好老师才会激起学习的兴趣
住校生的早餐是在食堂解决的,走读生的就回家去吃,偶尔也有在食堂吃早餐的。早餐的时间也很短,基本上都是刚刚吃完,那边上课的铃声也快响了。
陆长风和同学们一起,信步向教室走去。因为新课都已经教完了,现在都是在复习,马上就要考试了,哦,是明天就要考试了,班主任高方明来给学生们上完最后一节课,再做一下考前动员。
对于这些老师,陆长风觉得都还挺好的,感到很幸运,遇到了这么多这么好的老师,不仅讲课水平高,而且职业道德好,与学生们的关系相处的也都很融洽。
比如语文于老师,给陆长风的印象是博学多才,晓古通今。他计古文时,那真是引经据典,娓娓而谈,典故轶史,不在话下,将活生生的古代景色“说”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而且不时地插入几则笑料,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接受了知识。
再比如数学杨老师,一副眼睛,俨然一个学者气派,其讲课生动活泼,幽默形象,化难为易,不失轻重,化繁为简,不失具体,整堂课始终处于趣味之中度过,使学生们对他的课是越听越有趣。
再比如历史姚老师,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无论是古代中国的文明历史和现代中国的衰落和兴起,他都讲的井井有条,使学生们仿佛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再比如地理牟老师,他讲课时,茫茫太空,浩瀚宇宙,无一不在他口中变得缩小,太阳月亮,九大行星,无一不在他笔下乖乖地将真面目显示,他讲课如同自己已经飞向太空,让人流连忘返。
再比如政治庞老师,讲起马克思主义经济观点的时候,可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讲上两个钟头,且条理清楚,声音洪亮,分析问题透彻明白。
再比如物理葛老师,年纪不大,讲课水平却是与其年龄成反比的,力的分析、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等,他都讲的有条有据,使学生们觉得复杂的物理问题也变得简单了。
再比如化学隋老师,年纪虽然大一些,一见他的印象就是教学严谨,一丝不苟,他讲课都是恰到好处,从不罗嗦,而且讲的轻重得当,主次分明,批改作业起来尤其认真。
再比如体育曹老师,是一位干练的汉子,不愧是学体育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一种特别雄性的意味,可真真是“潇洒走一回”了。曹老师性格开朗,说话风趣,浑身洋溢着一种体育精神。
最后讲一讲班主任英语老师高方明,讲课水平真是特别的棒,一上课便叽里呱啦的一派洋文,说快了听不懂,后来适应了,你才会发现他的发言十分的标准,简直可以算是半个“老外”了。
高方明一见面便给人一种精明强干的样子,讲课的水平自然没得说,前年他带的学生高考成绩在一百一十分以上的,基本上全是他教的,有教学水平如此之高的老师当班主任,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他讲课通俗易懂易学,还时常出一些难度较大的中高档题来让学生们思考,以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有了如此多的好老师,陆长风那时还做了一首打油诗:
灯光
夜,深夜,漆黑的夜
漫步校园,我突然发现
教学楼上亮着一盏灯
黑暗中看得那么确切
灯下有人,执笔夜耕
时而疾书,时而神凝
明亮灯光中
华发几根已早生
当年伍子胥,白发为攻城
今日鬓变苍,为的是学生!
实际上除了班主任英语高老师之外,陆长风还觉得语文于老师特别好,尤其是在讲解作文方面,觉得于老师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这也使得陆长风除了喜欢学习英语之外,也喜欢学习语文,尤其是写作文。
实际上兴趣也是学习的一大动力。
陆长风还曾分析过学习的动力何在?他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习之动力者,乃压力所在也。诚然,有了压力,动力也足,但是如果操之过争,增大了学习的心理压力,使自己的思想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其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效果可想而之,此法可取也不可取。
“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并不是绝对而言的,压力转化为动力的关键是怎样去对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如果能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其刻苦精神加剧,学习成效也更显著。
二是在于兴趣的培养。对学习有了兴趣,热爱学习,那么其学习主动性将大大提高,学习的动力也会源源而来。
这种可以称之为“自由式”学习,对学习感兴趣,热爱学习,他必然会改进学习方法,取得意想不到的捷径,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三是远大目标的建立。有了远大的目标,凭着顽强的毅力、意志,就会马不停蹄地去奋斗、去前进,其目标自然的就成为学习动力的源泉。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有了远大的目标,就需要努力去争取,这样,他学习的自觉性就比一般的人强,学习的强大动力自然而然也就产生啦。
对于第二个兴趣和目标,这两个都是比较务虚的。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既然没有学习的兴趣也要学下去的,不是学习的兴趣重要,而是学习的习惯重要。没人会天生特别喜欢学习,也没人天生特别讨厌学习,都是在后天中培养的。
同样,远大目标什么才能够得上呢?至少最当紧的目标就是高考,那些期中期末的考试都不算什么,平时发挥再好,高考发挥不正常也不行。所以说一切目标都是为了高考。
而第一个学习动力的因素,就比较现实了,那就是学习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压力越大,动力越大”,这句话前半句对,后半句就错了,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势必会适得其反,背道而驰。
其实关于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陆长风也与同学们有过争论。
第36章 做自己做想做的人
实际在高中阶段,除了那些对于高考无欲无求、家中已经找好出路的那些人外,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压力。尤其是象陆长风这样来自农村、出身草根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压力之下,只有两种选择,或者战胜压力,或者被压力战胜。
有人认为,你见过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吗?乌黑的石墨,竟然能够变化成光彩璀璨的金刚石,人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为什么呢?是因为石墨承受了千百万个大气压的压力,又在几千度高温中几度挣扎,这才使本身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终于一举夺目的。如果石墨随不了重压,它就成不了金刚石,永远只能是块乌黑的石墨。”
也有人认为,如果一块极好的钢坯,不好好地使用它,给予它过大的压力,那么这块好钢坯只能成为一堆废铁。
陆长风认为,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前者强调给予压力,后者强调不给压力,如果将两者的观点中和一下,人必须有一定的压力,“人无压力轻飘飘”,这才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压力也不能过大,否则这种压力就变成了一种负能量。
结果陆长风没有被学习的压力吓倒,却因为担心家庭的经济状况差点辍学,这也算是没有正确对待压力的一种表现吧。
有压力就要进行疏导,否则如同洪水一般横冲直突,势必会冲破堤岸。班主任高方明就是善于疏导学生心理压力的高手,今天他来上考前的最后一堂课,就是给学生来讲一讲的。
“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众所周知的是,在期末考试后,就要进行文理分科了。本来文理分科是要在高一进行的,但今年由于特殊的政策要求,拖到了高二下学期才分科,给大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希望大家不要受这样的影响。至于大家想到文科还是理科,一定要慎重考虑。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一下家长的意见,慎重做出选择。
至于我本人,本来今年要去当理科班的班主任,但是因为今年物理化学的老师特别多,当班主任的人选也比较多,因此,我今年还是继续教文科班。
但是,我教哪一科并不重要,大家也不要因为我教文科班而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理科。我在今后教不教大家,咱们都还是朋友,学习上有什么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