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真赢家-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又滚做了一团。
  甄应嘉此刻并不知道太子的打算,他起了一个大早,穿戴妥当之后和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康和到了那处深入山谷的平台。
  微风轻拂,对甄应嘉的计划简直是个如同金手指一般的加成。
  两遍“体操”做完,又绕着书院跑了一圈,他的金手指成功的升到了二级,已经能看见别人给自己的评论了。
  甄应嘉一条条点开,对照一看,那个匿名用户果真就是康和。
  甄应嘉微微一笑,他已经迫不及待想开始挖掘康和的真·身份了。
  不过……在“赞”旁边的那个朝下的大拇指是什么意思,难道还要扣积分吗!
  果然,再一次翻了帮助手册之后,他又看见一行以前没注意的小字。朝下的大拇指,两个等于1分。
  还好……依旧是点赞的比例比较高,甄应嘉松了口气,拿出书本纸张来,正式开始了他的学院生涯。
  作者有话要说:  许多年后
  反派XXX:你为什么非要置我于死地!
  甄应嘉:因为你还在给我扣积分啊……
  
  第15章
  
  书院的日子过得充实而忙碌,不经意之间,夏天已经过去,书院里原本郁郁葱葱的草木树叶开始一点点染上了黄色,甄应嘉的衣服也一天天加厚了。
  康和也再没失态过。
  对于这一点,甄应嘉觉得颇有几分遗憾。
  套一句他上辈子的时兴语,康和在他面前就是个严肃正经的小鲜肉,对于这辈子不打算“严肃正经”生活的甄应嘉来说,这个风格的人特别有吸引力。
  可惜了,甄应嘉一摊手,继续看李达济给他的“科举须知”。
  正在这时,住他对面的康和敲了敲门框。
  “我的墨锭用完了,你这儿可有多余的?”
  甄应嘉一挑眉,下意识觉得这个借口有点烂,不过转念一想,康和一看就是出身世家,可能用不惯书院的统一配备,他自己也是这样,笔墨纸砚都是自备的。
  甄应嘉弯下腰在书架下边的盒子里翻了翻,道:“便宜你了,这墨锭是林如海才送给我的,说是多年珍藏,却让你先用了。”
  他故意顿了顿,让康和有足够的时间反应林如海是谁。
  说起来这也是试探,康和的身份肯定不一般,但是究竟好到哪儿去,甄应嘉也不知道,所以先用林如海试探一番。
  林如海在江南这块地方,文官里怎么也能排进前三名了,所以看他的态度……
  甄应嘉直起腰,一转身,却发现康和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了他背后,而且这个姿势……让已经做好想找个男人,但是两辈子其实都没实际经验的甄应嘉有点脸红。
  康和正举着胳膊,将他书架上的一套三百千抽了出来。他面无表情,似乎是没听见林如海,也没听出来甄应嘉和林如海的关系密切。
  “怎么把这个也拿来了。”甄应嘉皱了皱眉头。
  三百千其实是三本书,号称古代幼儿启蒙必备: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家文。
  这套书小时候甄应嘉也用过,还是个手抄本,而且已经二十年过去,很是破旧了。
  但是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地方,这套书是当年三皇子来江南游学的时候写给他的,以及……当年的三皇子就是现在的皇帝……
  不过康和的表情……有点微妙。
  甄应嘉看着康和目不斜视注视着千家文的封皮,觉得康和真的是有个了不得的身份。
  当年的三皇子现在皇帝写字有个非常容易辨认的特点,只要是见过他字迹的人基本都能认出来。
  “捺”这一划皇帝先是往下压,然后会长长的拉出去,风格非常独特。
  甄应嘉观察着康和的表情,见他眼睛里闪了闪,不知道想起什么来,将书又放了回去,接过甄应嘉手上的墨锭,道:“多谢。”
  话比平常还要少,而且脸上为了保持没有表情,似乎有点用力过猛了。
  当然是非常轻微的用力过猛,若不是甄应嘉善于揣摩人心,他也不太看得出来。
  甄应嘉没顾上跟康和寒暄,他全部精力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了,康和究竟是谁?
  这么年轻,据说才十七岁,又见过皇帝笔迹,还能认出来。
  不可能是朝臣,若是朝廷里有这么年轻有为的朝臣,那是一定全天下都知道了。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性了。
  这一位康和是皇帝家里的亲戚。
  甄应嘉笑了笑,这就说得通了。
  不过究竟是哪一位,甄应嘉暂时还没头绪。
  皇帝家里人的名字,除了需要避讳的皇帝自己,还有先帝的名字,剩下的也都是个迷,若是甄应嘉还在京城,还是能打探一二的,可惜现在只能靠着年纪猜了。
  没两天便是八月初一,书院休沐的日子,经过一番仔细的思量之后,甄应嘉决定派人上京给已经进了太子府的女儿送东西去了。
  一件做了一半的冬衣。
  早先甄应嘉还想着女儿才进宫,按照宫里收宫女的那个架势,少说也得培训上一年半载的才好分配。
  可惜他家大女儿不算一般人,本身就聪明伶俐,再加上甄应嘉圣眷正浓,求得又是一向交好的太子,于是就在管事的宫女那儿打了个招呼,连床铺都没捂热,就带着还没打开的铺盖卷去了东宫。
  这事儿也是后来甄应嘉才打探到了。
  虽然事态的发展不太尽如人意,不过从侧面反映了原主是个香饽饽,也算是好事一件。
  甄应嘉看着桌面上做了一半的冬衣,敲了敲桌面,对站在他面前的长随纪楚道:“你跟你夫人两个,上京一趟,去太子府里将东西带给大姑娘。”
  纪楚点头称是,“老爷可有什么话要带给姑娘。”
  这便是甄应嘉要他上京的原因了,纪家两口子是甄家所有下人里面脑子最好使的,况且他送东西过去不过是个借口,真正的目的就是带话。
  原主送女儿上京的时候说了一大堆关于上进之类的话,在甄应嘉看来,无异于自寻死路,所以他得找个借口将前面交待的扭转过来。
  太子虽已经不得志了,不过往他府上送人的频率依旧没怎么减少,大女儿又是去当下人的,按理说是没什么机会见家人的。所以这个送东西的机会也得找好,还不能让太子府上的人有拒绝的理由,于是这事儿甄应嘉已经憋了很久,终于等到天气转凉了。
  还有什么比送母亲的遗物更难让人拒绝的呢,还是赶在中秋团圆佳节之际。
  百善孝为先,太子现在正渴望好名声呢。
  “你跟大姑娘说,这衣裳是夫人生前做的,近日为父收拾夫人的遗物,发现还有一件给你做了一半的冬衣,便专门差人送来给你,也做个念想。”
  纪楚点头,只是还没走,明显是知道他话没说完。
  甄应嘉满意的点了点头,“还有家里的近况,你也可挑拣一二跟大姑娘说一说,让她别多心。比方我已经辞了官,去了青松书院读书,这次必定要从科举出身,给她出身爬书网的母亲名正言顺的挣个诰命回来。”
  辞官、青松书院还有科举三个词是重重读了的,纪楚一边听着,一边若有所思的点头。
  “还有叫她莫要着急,这两年虽见不得面,不过待我过了乡试,便能去京城看她了。”
  甄应嘉交代完毕,心里松了口气,只盼着大女儿真的如记忆里那般懂事,能听明白他暗示的意思。
  听见甄应嘉说完了,纪楚露出个恍然大悟的神情来,甄应嘉虽觉得他有点表演过度,不过这种能理解他心思的下人,还是多来几个的好。
  甄应嘉道:“你怕是要在京城里过中秋了。”
  纪楚笑道:“小的从小在江南长大,最远也就去过金陵城市郊,正是该去京城里开一开眼呢。”
  甄应嘉笑了笑,道:“既然如此,你便不着急回来了,我在京里还有一处宅院,送了东西给大姑娘之后你便再去看看,有什么要修整或者添新物的地方,便一起办了吧。”
  “多谢老爷!”纪楚笑得十分灿烂,这次可不是表演过度了。
  因为修院子添家具,可是默许能稍稍截留一点的好差事啊。
  纪楚出去,甄应嘉将书架上的一个富丽堂皇的盒子取了下来,里面全是当年皇帝跟他亲爹的书信往来,还有甄应嘉亲爹的一些记载,比方皇帝不经意间说漏嘴的皇家秘闻。
  所以说就算是受宠,也是要下好大一番功夫的。
  甄应嘉按照年份往前翻。
  然后便看见建元四年这一页上,写着皇五子瑞定出生的消息。
  建元四年出生,到现在刚好十六岁,年纪对得上,五皇子再往前一个的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