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杜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工作和老百姓,最后自己家无余财死无葬地,所幸刘秀过问才得安息,但是,假如刘秀不知道,知道了不过问,或者顾不得问呢?毕竟,国家之大,什么事都让一哥过问是不现实的。
老杜不朽,老杜也万幸。
再来看看丁邯吧。
他是京兆阳陵人,品格高洁,正直不阿,按照察举干部的标准和程序,他被郡里选为孝廉。
这时候,刘秀看中了他,想让他补缺担任总理府秘书长(尚书令史),这当然是无数官场中人梦寐以求的一个职位。
但是,老丁不干,借口自己生病不能工作。
刘秀了解知识分子的心理,就下诏问他,说你是真的病了,还是耻于出来做官?
老丁不想说瞎话,就回答说,臣实际上没有病,只是不想以孝廉的身份来当这个秘书长。
刘秀命人把老丁找来,生气地下令,用虎贲灭头杖打他几十下!
侍卫打过,当然是高高地举杖,轻轻地落下。
刘秀又问,想不想出来做官儿?
老丁也是董宣那样的脾气,决心硬头钉做到底,果断地回答:“陛下可以杀臣,臣不愿意做这个官儿!”
刘秀没辙,干生气没办法。
对拼命要官的人,你可以不给他;而对于拼命不愿做官的人,你能怎么办呢?
无奈之下,刘秀只好把老丁放了,老丁也真的没有当这个秘书长。
《后汉书·百官志》里详细而轻松地记述了刘秀跟老丁过招的整个场面,让千百年来无数仕途跋涉之士艳羡不已。
对于真正德才兼备的人,刘秀是不能忘记的,后来,刘秀还是想方设法任命老丁为汾阴县令。
老丁这次没有推辞,不干就不干,要干就好好干啊!
上任后,他认真履行职责,兢兢业业地打理政务,全心全意地改善民生,因为政绩优异,被提拔为汉中郡太守。
就是这样,刘秀大力培养人才,努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宽松的政治氛围,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型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他们在非常清正温暖的政治环境里工作,为帝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尽忠尽智,老百姓也从中获益匪浅。
礼贤敬贤,征召各方人才为我所用
刘秀高度重视人才还体现在他礼贤敬贤上。礼贤敬贤,是刘秀高度重视人才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在雄主天下之途上,他怀着求贤若渴的心情延揽人才。特别是天下一统后,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礼遇、接受和招徕方方面面的人才。
聚沙成丘,积流成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刘秀礼贤敬贤的对象,有卓茂这样的忠厚长者,有伏湛这样的一代大儒,也有马援、杜林、郑兴等从隗嚣一样的对手那儿接纳来的知识型干部,最为史家津津乐道的,还是刘秀延请和礼遇隐士逸民的故事。
我国有本事的人不愿意出来做官而隐逸乡野草泽,上古时期即有;历代不绝。大家怀瑾握瑜,不踏仕途,甘愿浪迹山林,成为边缘于主流社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检验不同时代道德水准的一种化学试纸。
千百年来,无论战事频仍,还是太平盛世,隐逸之风或盛或弱,但从未绝迹。隐逸之士,有的官场失意,心灰意冷,有的标榜清高,待价而沽,有的则愤世嫉俗,耻与于当局者为伍,有的则本来心里没啥,就是不想跟当局者玩。
因隐逸出名的人历代都有,但公认的始祖是许由和他的朋友巢父。
许由、巢父的档案已经无从查考,确切而公认的说法是上古尧帝时期的人,大约是公元前23世纪。
许由是阳城(今河南登封)槐里人,史载他正直善良,“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包括尧帝在内的很多人都仰慕他。
当时尧帝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太平,社会安宁,老百姓过着安居乐业、自由自在的生活。
但是,人总是要死的,尧帝胸怀天下,心系百姓,以部落联盟和广大老百姓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不想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孩子,想主动传给一位贤人,史称“禅让”。
这时候还是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时期,社会风气清洁、淳朴、宽松而祥和,并不像后来进入私有制社会之后人们的欲望像潮水一样汹涌澎湃,各色人等为了追逐权力不择手段,蝇营狗苟,帝王也往往专权独断。
对于贤人、高士,拒绝出仕、隐迹山水是一种至高至善的境界。
尧帝看中了许由。
这时候许由在沛县(今江苏沛县)草泽里隐居。
沛泽气候温润,雨水充足,有沼泽有陆地,到处水草丰美,鱼禽活跃。这儿远离大城市,既适合耕作,适合放牧,也适宜猎狩,适宜捕渔,是人们隐居的绝佳环境。许由在这儿自得其乐。
尧帝找到许由,明确表示自己想把帝位禅让给他,说了一大堆理由。
许由连忙拒绝,明确表示自己一点也不想干,说了一大堆理由,随即跑了。
尧帝完全出于公心,想推出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来治理天下;而许由有德有才但清高至极,史称他想“不入俗流而独立高山”,想自己玩。
许由从沛泽跑回自己的家乡箕山,藏了起来。
尧帝不死心,又找到箕山,找到许由,想让他担任九州长。
出来工作吧,帮帮忙嘛!
这次,许由听也不想听,认为说让自己当官就等于脏了自己的耳朵,连忙跑到颍河边上去洗耳朵。
正在这时候,许由的朋友巢父牵着一头牛在河边饮水,问许由为什么要洗耳朵。
许由就把尧帝一再要求自己出山做官的事说了一遍。
巢父听了大怒,对许由说,你是因为太招摇、太高调才名声在外的,现在,你的耳朵既然已经被污秽的语言搞脏了,你就应该跑到河的下游去洗,以免再污染河水,污染别人。如今你在上游洗耳朵弄脏了河水,我的牛喝到肚子里岂不也被弄脏了?!你为什么要这么自私呢?
巢父发了一通火,就牵着自己的牛到上游喝水去了。
许由被巢父说得面红耳赤。
后来,“许由洗耳”“巢父徙牛”的故事世代流传,比对那些蝇营狗苟之徒不择手段的行为,被作为洁身自好、拒绝利禄的美谈。
《论语》说“举逸民天下归心”,意思就是征举礼遇逸民,天下就会同心拥戴。
是啊,朝廷连藏在山沟里、沼泽边的人才都能够好好对待,至德至善啊!所以,聪明的皇帝都把征举隐逸之士当做十分重要的工作。
刘秀尊崇向往隐士逸民,寻求他们唯恐找不到,派出去迎接他们的专车就连在偏僻的山间乡村都能够看到。
在这些高调大规模征求隐士逸民的活动中,刘秀彰显的是他求贤若渴、任人唯贤的执政理念。
在这些被征求的人中,有两个哥们儿最显眼。
一个是周党。
周党,太原郡广武(今山西代县西南)人,少年时家产千金,但是周党命运不济,很早就成了孤儿。他的家门亲戚收养了他,却经常虐待他,到他长大时也不还给他家产。
周党很有个性,通过到衙门打官司把家产要了回来,随即又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宗族亲戚,自己到京城长安游学。
早年,有个乡干部曾经当众侮辱周党,周党怀恨在心,但又斗不过人家。通过游学,特别是研读《春秋》等典籍,他认为自己领悟了复仇的真正意义,就辍学回家,打算用一种很爷们儿的方式来复仇:决斗。
一天,周党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跟那个乡干部决斗,双方拳来脚往,打得不可开交。
不料,周党手脚锻炼不够,习武不精,被乡干部打伤了,而且伤得很重。
不过这个乡干部也不是个无赖,心里对周党的侠义之气很是佩服。看看自己把人家打伤了,周党又是孤身一人,乡干部就把他带回自己家中休养。
过了好几天周党才苏醒过来,这次决斗对周党刺激、教育和启发很大:大千世界,一己之力实在无奈;纷纭世事,顺其自然何必当真!
离开乡干部家以后,周党从此修身养性,钻研学问,赢得乡里普遍的称赞。
特别是生在王莽乱世,他身上的人性光彩显得尤其夺目!
王莽当政时,官府屡次邀请他出来做官,他都借口自己生病不答应。
王莽末年兵荒马乱时,各路兵马拉锯式打来打去,但大家听说并且佩服老周的贤名,经过广武而不进城池。
后来,刘秀称帝,慕名邀请老周出来,到中央机关上班,担任朝廷议郎。他仍然称病不答应。
怕刘秀的官员纠缠,老周干脆带着自己的老婆躲到了渑池(今河南渑池西)。
但是由于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