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有本事的皇帝(I II III3部全)-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莽就像被打到了七寸,极为恼怒,立即把他打入诏狱,给他安个大逆不道的罪名,打算找机会砍了他。

后来,可能是反抗王莽、王莽要灭的人实在太多,官府顾不得杀他,他被大赦出狱。

一出来,他就与同乡郑敬一起南逃,来到苍梧(今广西梧州)。

不久,也就是公元27年,郅恽辗转来到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很不得意,百无聊赖。正巧,刘秀的积弩将军陈俊正在这儿用兵,准备收复扬州(治今安徽和县)。

陈俊早就听说郅恽有真才实学,自己正值用人之际,便礼聘他,任命他做自己的将兵长史,帮助自己打理军政事务。

干工作当然是郅老师的强项。他欣然受命,一到任便制订军规,用制度管人,来整肃军纪。

他看得很准,抓住了本职工作的关键环节:整肃军队,赢取支持。

在这个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的年代,五花八门的部队打来打去,谁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谁就会有用之不竭的战斗力。

很显然,谁有良好的作风和纪律,谁爱惜老百姓,老百姓就拥护谁支持谁。

在陈俊的大力支持下,郅老师制订实施了一系列整肃军纪、关爱百姓的措施,部队的形象和战斗力大大提升,老百姓给予极大的支持。当然,他们打起仗来也就所向披靡。

郅老师确实是一个德才兼备、文武兼修、一心想报国、有点阳光就灿烂的人,一个很有棱角的文人。

四年后,陈俊凯旋,班师回京城,专门上书朝廷,为郅恽请功。

在当时,以军功做官升迁是很时髦的事,但郅老师显然对这很不感冒。

他可能觉得靠在战场上砍人来谋取功名是件很耻辱的事,至少是不光彩的,干脆告辞回家乡了。

这就是郅老师,如果他这次跟着陈俊进京做官,也就不是传说中的郅老师了!

此后,郅老师帮朋友砍过仇人,当然砍后就投案自首了,也应汝南太守欧阳歙的邀请出任过太守助理(功曹),不久就因为自己不能也不愿意适应官场潜规则辞职了。他还跟好朋友郑敬一道在弋阳山隐居了几个月,因为忍耐不住想干点事的激情又出来闯了。

告别郑敬后,为了谋生,郅老师在江夏一带教书。

是金子就会发光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在客居江夏的时候,他被郡里举为孝廉,推荐给刘秀朝廷做官,当了个上东城门侯,负责看守京城洛阳的东北大门。

在这个看门侯的位子上,郅老师进一步让帝国最高首长刘秀见识了自己的“棱角”。

有一天,刘秀到洛阳郊外打猎。

刘秀玩得很尽兴,搞了一天,回城时已经到半夜了。他带着前呼后拥的随从们来到东北门时,大门早已关闭。

随从叫喊,要郅恽赶紧开门,让皇上快点回宫休息。但是,郅老师就是不开门。

一个看门的基层干部,因为皇上出去玩回来晚了,关着门不让皇上回家休息,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

刘秀为了让郅恽看清楚确实是自己,又急等着回宫,就亲自带着随从来到城门跟前,让郅恽就着火光看个仔细,然后马上开门。

谁知,看了一会儿,郅老师却在城头说:“火光闪烁,离得远,看不清楚,不能随便开门。”

刘秀无可奈何,只好带着大队人马绕到东中门进了城。

刘秀心里十分窝火!

一个半夜回家被拒之门外的人,绝不会有好心情,何况他是皇帝。

第二天,刘秀正要找郅恽的茬儿,还没有所动作,郅老师的上书却先到了。

在奏章里,郅老师诚恳地说:“过去周文王从来不敢沉湎于游猎,只把老百姓的冷暖挂在心上。现在,陛下跑到深山老林去打猎,夜以继日,这样下去,江山社稷如何是好?再说,徒手打虎、蹚水过河这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小臣心里十分担忧,也希望陛下三思后行啊!”

刘秀毕竟是一代明君,看了奏章,觉得郅恽说得完全在理,于是,刘秀公开表扬郅老师坚持原则,遵守制度,赐布一百匹,同时宣布将那个看守东中门的干部降职处理。

这时候,太子是刘彊,刘秀觉得让郅恽这样的干部去看守城门,肯定是用错了地方。很快,他下达人事安排,让郅恽担任皇太子专职教师,并在殿中侍讲。

郅恽给皇帝爷俩儿当老师是尽心尽力的,但也是不太安分的。

按照常理,一个文人干到这个位置,已经是极大的成功,他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肚子里的墨汁往外倒就行了。

不过这只是常理,而郅老师常常是不怎么遵守常理的。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刘秀老婆孩子之间的恩怨纠葛讳莫如深的时候,他想插嘴这事。

刘秀打算对郭圣通废后,朝廷内外没有谁出来说话,唯独郅老师有话要说。

他也知道刘秀是个深思熟虑、言行必果的人,想左右刘秀是很困难的,就上奏说,臣知道陛下夫妇之间情深意笃,父子之间尚且难以插话,事已至此,臣也不敢多言,只希望陛下慎重考虑,以免天下人乱说,不利国家社稷。

刘秀对郅老师的话竟然能听进去,说:“郅恽有自知之明,也能了解朕的心思,知道朕必然不会举措失策而损害天下。”

所以,刘秀在废了郭圣通之后并没有把她打入冷宫。

刘秀这么做当然并不完全是听了郅老师的话,但显然,他的话也合乎刘秀的心思。

老妈被废,刘彊非常焦虑恐惧,不知道老爸下一步要干什么。

他知道,老爸迟早要动自己,但怎么动,什么时候动,还搞不清楚。

这个时候,郅老师觉得自己应该说话。

他对刘彊同学说:“殿下老是在这个吉凶未卜的位子上,既不能陪伴母亲,恪尽孝道,¨ xuan shū wang¨自己也面临危险,很不安全。过去,无论明君还是贤臣,只要有合适的台阶和理由,都会给自己的孝子方便的。《春秋》上说,母以子贵,殿下可以通过朝臣和兄弟们向皇上表明引咎辞退、奉养母亲的心愿。”

郅老师的态度很明确:太子之位迟早要易手,与其等你老爸来拿,搞得你灰溜溜的,不如自己主动交出去,落得个态度好,有姿态,免得自找难看。

刘彊想想有道理,便通过不同的人、不同的方式,向老爸表示辞让太子的意思。

郅老师是绝顶的聪明,他这样在刘秀、郭圣通、刘彊之间和稀泥,既最大程度地保卫了郭圣通母子的利益,又迎合了刘秀想柔和自然地处理家庭矛盾、调整家庭关系的心理,所以,他得到刘秀、刘彊爷俩儿的称许。

鉴于这是家事中的国事、国事中的家事、所有事中的大事,刘秀处理起来也是十二分慎重,简单地说,基本特点就是:

一是目的明确,更好地抑制外戚,彰显皇权。

在皇位坐稳之后,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维护皇权的政策措施。比如,对待朝廷高级干部,就是退功臣、进文吏等等;对待外戚,基本上就是给足好处,但谁露头就打谁。

二是措施慎重,行动起来有理有据,严谨妥当。

这不,在处置刘彊娘俩儿的时候,刘秀反复思考了很长时间,动手时也列举了充足的理由。

三是风格儒雅,对当事人高高拿起,又轻轻放下。

刘秀的目的显然并不是找刘彊娘俩儿的难看,而是为了抑制外戚,强化皇权。为了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继承人,给这娘俩儿换换位置不过是个手段,所以,他在善后时也给足了这娘俩儿面子。

四是结果可控,避免了过去常见的朝廷、后宫因重要人事变动随之而来的恶斗、缠斗、清洗和腥风血雨。

郭去阴来,刘秀在政治上经济上及时给郭家和刘彊可观的补偿,保持了前廷、后宫的政治生态平衡。

总之,刘秀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是平稳的、得体的、和顺的。

虽然内心十分痛苦,刘彊还是很识时务,又不得不识时务。

他交出太子之位后,仍然处处小心,事事谦让,丝毫没有表现出对老爸和弟弟刘庄的不满。

这一来,刘秀觉得对自己的这个大儿子也怪对不住的:

首先,“太子”不光是皇帝的儿子,还是储君,其废立关系国家稳定和民心所向,一般来说,没有特殊原因,比如太子本人犯下滔天大罪,是不能乱动的。所以,历史上有时候一个傻瓜当了太子,甚至继位当了皇帝,也往往出于上述原因。

现在,刘彊并没有明显的过错,把他拿下,理由多少有点牵强。

其次,刘彊事前主动辞位,事后低调谦让,表现出相当的风格和风度,也让刘秀的工作很好做。

刘秀觉得,是应该好好对待这个老大。

于是刘秀下诏,让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